12.1宇 宙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和贴画游戏的学习活动,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在表演小品的活动中,体验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聆听教师讲述“天文单位”和“光年”,知道它们是用来表示天体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
通过观看录像和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的学习活动,知道宇宙的起源,以“宇宙大爆炸”学说为主。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难点】“天文单位”、“光年”是用来表示天体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太阳、水星、地球等行星的模型磁贴。
活动二:太阳、地球、月亮等模型头饰。
活动四:图片、文字、录像资料。
【资源】ppt课件。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图】
【活动设计】
活动一: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活动目标:
通过展示、交流学生收集的资料和贴画游戏,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活动器材:
ppt课件、自制太阳及行星模型磁贴(如教室配备的黑板没有磁性,则需要增设磁性黑板)。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学生小组活动:观察图片,认识太阳系组成。学生分组贴画游戏比赛。学生交流。 教师在学生观察过程中适时提出太阳系的组成。事先把磁贴模型打乱,让学生找出模型并贴在黑板上,正确、时间短者胜出。教师提问:“冥王星为什么不再是太阳系的大行星?”
活动二:认识地球及其卫星
活动目标:
在表演小品的活动中,体验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活动器材:
太阳、地球、月亮等模型头饰。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学生分组表演小品,其他学生观看。评选表演优胜组。 事先让学生准备。教师在学生表演中,适时提醒观看的学生聆听表演学生用词是否恰当。
活动三:了解“天文单位”和“光年”
活动目标:
聆听教师讲述,知道“天文单位”、“光年”是用来表示天体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学生观看课件并倾听教师讲述。学生比较“天文单位”、“光年”的长度大小。 教师利用表演小品的学生(戴头饰),讲述“天文单位”的概念。比较“天文单位”与“光年”的大小。
活动四:了解宇宙的起源
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录像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知道宇宙起源的学说——“宇宙大爆炸”。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学生观看录像。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观看录像和交流。适时解释“宇宙大爆炸”学说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工作纸”见附件
【说明】
本内容2课时完成,建议根据学生情况划分上课内容。
关于宇宙的起源,有多种假说,不要涉及宗教、迷信等内容。“宇宙大爆炸”是一种假说,可以用来解释较多的现象。根据学生水平适当介绍“假说”的科学方法。
宇宙工作纸
组长 组员
活动一: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在交流资料时,其他同学找到行星的资料比你更完整、更丰富、更有趣的,请把它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6年8月决定不再将冥王星作为太阳系的大行星,通过查找资料或同学交流后,知道其理由是
。
活动二:认识地球及其卫星
认真观看小品表演,如果以十分为满分进行打分,你会给哪个小组的小品表演打高分?如何打分?为什么?(可以从小组合作的默契程度、小品表演中语言描述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比。)
知道宇宙的起源
观看录像并交流资料
活动四
知道地球的位置及地球的卫星
比较“天文单位”和“光年”的异同点
活动三
知道“天文单位”和“光年”是表示天体距离的长度单位
观察图片及贴画游戏
活动一
小品表演“地球的自述”
活动二
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附件
行星档案
行星名称:
资料来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