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吓(hè) 品行(hánɡ) 醋栗(lì) 不屑置辩(xiè)
B.夹袄(jiā) 颓唐(tuí) 栈桥(zhàn) 千钧之力(jūn)
C.驾驭(yù) 捯气(dǎo) 魁梧(kuí) 一气呵成(hē)
D.坎肩(kǎn) 礼聘(pìn) 隐匿(nì) 形影不离(yǐnɡ)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憋闷 熏淘 唠唠叨叨 两肋插刀
B.洋溢 锱铢 无缘无故 涓涓细流
C.迟疑 荒唐 天纶之乐 不知好歹
D.惦记 温情 拳打脚踢 无精打彩
3.(2021·甘肃张掖质检)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好甘肃特有的中华传统文化,__________历史文脉,__________文化复兴,__________文化自信,就要做好保护、研究、开发的大文章。
A.保护 延伸 推进 坚定 B.保持 延续 推动 坚持
C.保护 延续 推动 坚定 D.保持 延伸 推进 坚持
4.(2021·甘肃武威质检)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 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 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 经就是恒久。什么叫“典” 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②⑤① D.①⑤②④③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在他的小说《社戏》《藤野先生》《孔乙己》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逢迎的警官的形象。
C.《溜索》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一群马帮汉子溜索的经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蒲柳人家》的作者刘绍棠,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
6.(2021·呼和浩特质检)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更是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 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内容,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 __。
(2) 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 __
③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 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
作品:《孔乙己》《变色龙》
示例: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__
(4) 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 __
二、阅读理解
(一)(2020·宁夏中考)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 甫
江碧鸟逾②白,山青花欲③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④。
【注】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的意思;③欲:好像;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7.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B.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C.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泽。
D.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8.请赏析“山青花欲燃”中“燃”字的表达效果。
__ __
(二)(2021·青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学无以广才 ( )
10.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与日去/我寄愁心与明月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夫君子之行/岱宗夫如何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 __
1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__ __
14.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__ __
(三)(2021·甘肃陇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癯、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 ”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菜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菜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菜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菜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菜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 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__ __
②赏析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__ __
16.老邹在本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__ __
17.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__ __
三、作文
18.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人令你印象深刻。有的人风趣幽默,有的人真诚善良,有的人勇于担当……
请将“这个人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__ __
PAGE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恐吓(hè) 品行(hánɡ) 醋栗(lì) 不屑置辩(xiè)
B.夹袄(jiā) 颓唐(tuí) 栈桥(zhàn) 千钧之力(jūn)
C.驾驭(yù) 捯气(dǎo) 魁梧(kuí) 一气呵成(hē)
D.坎肩(kǎn) 礼聘(pìn) 隐匿(nì) 形影不离(yǐnɡ)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B )
A.憋闷 熏淘 唠唠叨叨 两肋插刀
B.洋溢 锱铢 无缘无故 涓涓细流
C.迟疑 荒唐 天纶之乐 不知好歹
D.惦记 温情 拳打脚踢 无精打彩
3.(2021·甘肃张掖质检)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__________好甘肃特有的中华传统文化,__________历史文脉,__________文化复兴,__________文化自信,就要做好保护、研究、开发的大文章。
A.保护 延伸 推进 坚定 B.保持 延续 推动 坚持
C.保护 延续 推动 坚定 D.保持 延伸 推进 坚持
4.(2021·甘肃武威质检)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 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 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 经就是恒久。什么叫“典” 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②⑤① D.①⑤②④③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鲁迅在他的小说《社戏》《藤野先生》《孔乙己》中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阿谀逢迎的警官的形象。
C.《溜索》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一群马帮汉子溜索的经历,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D.《蒲柳人家》的作者刘绍棠,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
6.(2021·呼和浩特质检)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更是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 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内容,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__展未来豪情盈心底__。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说一说同窗趣事__
③__抒一抒师生真情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
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
作品:《孔乙己》《变色龙》
示例: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己》)
答:__示例一: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己》)
示例二:态度变化,彰显丑恶嘴脸。(《变色龙》)
(4)【探究材料】 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或: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__
二、阅读理解
(一)(2020·宁夏中考)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绝句二首》(其二)①
杜 甫
江碧鸟逾②白,山青花欲③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④。
【注】①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②逾:更加的意思;③欲:好像;④归年:回去的时候。
7.下面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全诗第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B.诗歌描绘了一幅水雾迷蒙的春光图。
C.诗中的“江”“鸟”“山”“花”被涂上了碧绿、莹白、青翠、绯红的色泽。
D.景物虽好,但春归人未归,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8.请赏析“山青花欲燃”中“燃”字的表达效果。
答:__“燃”是燃烧的意思,“燃”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遍布的朵朵山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灿烂!这就将花的颜色写活了,像燃烧一样,有动感,更突出了山花的红艳与灿烂。__
(二)(2021·青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诫 子 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确、坚定 )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修养 )
③年与时驰( 迅速逝去 )
④非学无以广才 ( 增长 )
10.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意与日去/我寄愁心与明月 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夫君子之行/岱宗夫如何 D.淫慢则不能励精/入则无法家拂士
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__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__
1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答:__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
14.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答:__学习和做人。__
(三)(2021·甘肃陇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磨刀匠进城
肖国才
①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癯、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 ”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菜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菜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豆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菜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菜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掠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菜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 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跟张师傅熟识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答:__这一句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刀的锋利,侧面表现了张师傅磨刀手艺的高超,结构上为下文人们争相让张师傅磨刀起铺垫作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__
②赏析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__“嘿嘿”是拟声词,以张师傅的笑声表现了他憨厚、纯朴的品质和大方地让技艺得到传承的工匠精神。__
16.老邹在本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内容上,以“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衬托出张师傅磨刀手艺之精湛;结构上,引出张师傅展示磨刀手艺,人们争相磨刀等情节,推动情节发展。__
17.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答:__①小说以张师傅高超的磨刀手艺、诚信纯朴的品质等内容,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对工匠精神的赞美;②小说围绕磨刀这项传统手艺来写,蕴含着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的美好愿望;③小说以张师傅进城后不习惯城市生活,周末靠磨刀“透透气”的内容,表达了对进城农民处境的关注和思考。__
三、作文
18.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人令你印象深刻。有的人风趣幽默,有的人真诚善良,有的人勇于担当……
请将“这个人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__略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