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 基础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鱼我所欲也 基础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08:21:54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不为苟得也( )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而与之( ) 苟得( )
为宫室之美( )   不屑( )   得我与( )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 __”同“__ __”,__ 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 __”同“__ __”,__ 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 __”同“__ __”,__ __;“__ __”同
“__ __”,__ 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 __”同“__ __”,__ __
3.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__ __;今义:能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__ __;今义:判断动词
(3)一豆羹 古义:__ __;今义:豆子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 __;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 __;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6)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__ __;今义:已经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1)鱼,我所欲也    __ __表判断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 __表判断
倒装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结构__ __状语后置
6.记常识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 __,__ __时期邹人。__ __家、__ __家、__ __家。是__ __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
(2)《孟子》,“四书”之一。__ __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四书”是《__ __》《__ __》《__ __》
《__ __》的合称;“五经”包括《诗》《书》《礼》《__ __》《__ __》。
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B.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
C.所恶有甚于死者(讨厌,憎恨) D.蹴尔而与之(踩踏)
2.(2021·内蒙古质检)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句中不止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心。)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D.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本来的心。)
5.(2021·银川质检)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
6.(2021·青海模拟)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屣,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能力提升
7.(2021·甘肃白银质检)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ト的吉兆有关。“再ト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 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__ 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__ __ __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__
8.(2021·宁夏石嘴山质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注】 ①廪(lǐn)丘:齐邑名,在今山东省郓城县北。②养:食邑,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促,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行道之人弗受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辞而行     日出而林霏开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行道之人/弗受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孔子/辞不受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的对比,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的形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译文:__ __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译文:__ __
(5)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__ __
(6)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
__ __
PAGE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  所恶( wù )  一箪食( dān ) 
一豆羹( ɡēnɡ )  蹴尔而与之( cù ) 苟得( ɡǒu )
为宫室之美( wèi )   不屑( xiè )   得我与( yú )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辟__”同“__避__”,__躲避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辩__”同“__辨__”,__辨别__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得__”同“__德__”,__感恩、感激__;“__与__”同
“__欤__”,__语气词__
(4)乡为身死而不受   “__乡__”同“__向__”,__先前、从前__
3.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__能够用来__;今义:能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__这,指示代词__;今义:判断动词
(3)一豆羹 古义:__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__;今义:豆子
(4)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古代的一种量器__;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__益处__;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6)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__停止__;今义:已经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1)鱼,我所欲也    __“……也”__表判断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__“……者也”__表判断
倒装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   介词结构__“于生者”__状语后置
6.记常识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轲__,__战国__时期邹人。__思想__家、__政治__家、__教育__家。是__儒家__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
(2)《孟子》,“四书”之一。__战国__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四书”是《__论语__》《__孟子__》《__大学__》
《__中庸__》的合称;“五经”包括《诗》《书》《礼》《__易__》《__春秋__》。
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B.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
C.所恶有甚于死者(讨厌,憎恨) D.蹴尔而与之(踩踏)
2.(2021·内蒙古质检)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下列句中不止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4.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译文: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心。)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D.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本来的心。)
5.(2021·银川质检)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
6.(2021·青海模拟)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屣,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能力提升
7.(2021·甘肃白银质检)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ト的吉兆有关。“再ト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__合乎正义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答:__示例一:坚持真理 忠君爱国 大公无私__示例二:洁身自好 共赴国难 清正廉洁__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
答:__示例一: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二: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三: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
示例四: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在班内进行展示。
8.(2021·宁夏石嘴山质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令弟子趣⑥驾,辞而行。
【注】 ①廪(lǐn)丘:齐邑名,在今山东省郓城县北。②养:食邑,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促,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行道之人弗受     属予作文以记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辞而行     日出而林霏开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D )
A.行道之人/弗受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孔子/辞不受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对“万钟”的态度的对比,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的形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译文:__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__
②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译文:__我听说君子当有功时而接受俸禄。__
(5)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请用文段【甲】中的语句回答。
答:_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__
(6)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 为什么
答:__示例:可以,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