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山水画的意境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惆怅( chóu chànɡ ) 暮霭( ǎi ) 身临其境( lín )
夔门( kuí ) 朝朝暮暮( zhāo ) 浮光掠影( lüè )
2.写字形
3.明词义
(1)__意境__: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2)惆怅:__伤感,失意__。
(3)木然:__形容一动不动或面无表情、反应迟缓的样子__。
(4)__标本__: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
(5)__胸有成竹__:原指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6)__朝朝暮暮__: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7)__浮光掠影__: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8)苦心经营:__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__。
(9)__语不惊人死不休__: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10)__身临其境__: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4.记常识
课文选自当代著名画家__李可染__的__《李可染论艺术》__,作者以__山水画__成就最高。
基础达标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真挚(zhì) 惆怅(chóu) 孤帆远影(fán)
B.遥远(yáo) 意境(jìnɡ) 情寓于景(yù)
C.柏树(bó) 搏斗(bó) 朝霞暮霭(ǎi)
D.颐和园(yì) 赋予(yǔ) 惨淡经营(yí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沁园春 朴素 崇高 气势 朝朝幕幕
B.情趣 峨眉 造化 气慨 千方百计
C.意匠 惨淡 灵魂 图解 金碧辉皇
D.独创 欲望 渲染 风暴 苦心经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篇文章把青海湖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B.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 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D.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能力提升
6.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答:__李可染《万山红遍》以近3亿成交创其拍卖纪录__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__把“围绕”改为“以”(或:删去“为主题”)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显现__”改为“__体现__”。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答:__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画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__
7.(2021·甘肃武威质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李 斌
①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②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③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④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⑤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
⑥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祛除虚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选自《人民日报》)
(1)作者在文章中所持的基本观点是( B )
A.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B.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C.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D.祛除虚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2)下列材料,在文中用作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C )
A.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B.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C.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
D.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第②段先阐述人们追求快速成功,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其价值,随后笔锋急转,直陈“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列举古人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民谣歌手坚持不懈一曲成名和贾岛“推敲”字句、冯友兰晚年著书的事例,点面结合,有力论证了在日积月累中的厚积薄发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C.第④段充满了辩证色彩,作者再次肯定追求快速成功有一定价值,但是更加推崇扎实积累对生命存在的积极意义,论述用语典雅,比喻贴切,形象生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论述深刻。
PAGE14 山水画的意境
核心回顾
1.注字音
惆怅( ) 暮霭( ) 身临其境( )
夔门( ) 朝朝暮暮( ) 浮光掠影( )
2.写字形
3.明词义
(1)__ __: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2)惆怅:__ __。
(3)木然:__ __。
(4)__ __: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
(5)__ __:原指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6)__ __: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7)__ __: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8)苦心经营:__ __。
(9)__ __: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10)__ __:亲自到了那个境地。临,到。境,境界,地方。
4.记常识
课文选自当代著名画家__ __的__ __,作者以__ __成就最高。
基础达标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zhì) 惆怅(chóu) 孤帆远影(fán)
B.遥远(yáo) 意境(jìnɡ) 情寓于景(yù)
C.柏树(bó) 搏斗(bó) 朝霞暮霭(ǎi)
D.颐和园(yì) 赋予(yǔ) 惨淡经营(yínɡ)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朴素 崇高 气势 朝朝幕幕
B.情趣 峨眉 造化 气慨 千方百计
C.意匠 惨淡 灵魂 图解 金碧辉皇
D.独创 欲望 渲染 风暴 苦心经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把青海湖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C.他在演讲中时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简直令同学们目不暇接。
D.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B.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 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D.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能力提升
6.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__ __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__ __。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 __”改为“__ __”。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__ __
7.(2021·甘肃武威质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李 斌
①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②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③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④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
⑤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
⑥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祛除虚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选自《人民日报》)
(1)作者在文章中所持的基本观点是( )
A.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B.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C.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D.祛除虚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2)下列材料,在文中用作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
B.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C.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
D.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先阐述人们追求快速成功,对个人、对社会都有其价值,随后笔锋急转,直陈“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列举古人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民谣歌手坚持不懈一曲成名和贾岛“推敲”字句、冯友兰晚年著书的事例,点面结合,有力论证了在日积月累中的厚积薄发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C.第④段充满了辩证色彩,作者再次肯定追求快速成功有一定价值,但是更加推崇扎实积累对生命存在的积极意义,论述用语典雅,比喻贴切,形象生动。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气势磅礴、论述深刻。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