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从“一首”到“一类”
——以《登高》为例
教学目标
1.分析诗歌的意象特征,体会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由《登高》到杜甫的其他登高诗,感受诗人在漂泊流离中的主流情感——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3.由《登高》到“登高类”诗,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借“登高”抒怀的传统,把握“登高”诗词的常见主题。
一、 阐述教学目标
二、规划教学过程
(一)读一首诗——精读《登高》
(二)读一位诗人——走近杜甫
(三)读一类诗——把握“登高”诗词的常见主题
二、规划教学过程
二、规划教学过程
(一)读一首诗——精读《登高》
主问题一:读完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会用哪个词?
主问题二:国学大师王国维与大家的感受相同。他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王国维说这首诗“无一景”不显示出悲愁,这首诗中的景物,是怎么表现出“悲愁”的呢?
主问题三: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体会到这首诗“铺天盖地的悲愁”,“无一景不如此”。 王国维还说,这首诗的悲,是“无一语不如此”,请你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悲”?
二、规划教学过程
(二)读一位诗人——走近杜甫
时期 时间 经历 主要作品
青年漫游 731-745 与李白、高适漫游开封、商丘一带 《望岳》《遣怀》
旅食京华 746-758 长安应试,落第。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投靠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潜逃到凤翔行在,担任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兵车行》《丽人行》《石壕吏》《春望》
流离陇蜀 759-768 随着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等地,到成都过了一段较安定的生活。随后,漂流到梓州一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楼》
飘泊 潇湘 768-770 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后到江陵、公安一带,后因生活困难,不能北归,被迫南行。770年,在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59岁。 《登岳阳楼》《登高》《秋兴》
二、规划教学过程
(二)读一位诗人——走近杜甫
1.学生浏览杜甫年谱及各时期代表作品。
2.以“登高”为连接点,“异中找同”“同中找异”,开展杜甫登高诗群文阅读。
(1)异中找同,细读杜甫各个人生阶段的“登高”诗歌——《望岳》《春望》《登楼》《登岳阳楼》,与《登高》作比较,运用从诗歌意象入手体会意境和情感的方法,提炼总结杜甫登高诗歌的艺术共性和情感共性——“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2)同中找异,将杜甫早期的作品《望岳》与中后期的作品《春望》《登楼》《登岳阳楼》《登高》作比较,探究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学习并树立家国情怀。
二、规划教学过程
(三)读一类诗——把握“登高”诗词的常见主题
1.“登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传统题材,不仅杜甫用它来抒发情感,千百年来,好多的诗人也是如此。请你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登高题材的诗词?
2.诗人们常借“登高”来抒发什么情感?
课堂小结
《登高》——杜甫 ——“登高”诗
读一首诗——读一位诗人——读一类诗
三、讲解重点问题
重点问题:分析诗歌的意象特征,体会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启发法。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读一首诗——精读《登高》
三、讲解重点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读一首诗——精读《登高》
三、讲解重点问题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绝句二首》节选(杜甫)
三、讲解重点问题
比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绝句二首》节选(杜甫)
知识链接:
意象:赋予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三、讲解重点问题
比较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读一首诗——精读《登高》
三、讲解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