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挂罥(juàn) 翩翩(piān) 邺城戍(shù)
B.塘坳(ào) 老妪(yù) 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 幽咽(yè) 风怒号(háo)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B.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
C.吏呼一何怒(多么)
D.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
4.对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运用肖像描写,真实地反映了老翁的悲惨境遇。
C.“惜不得”三字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奈、悲愤和绝望。
D.作者对统治者的控诉,对劳动者的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
5.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开篇写秋风的威力,写出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表现了痛惜之情。
B.“床头屋漏”是侧面描写,“雨脚如麻”是正面描写,突出了雨的猛烈和诗人的窘困。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出诗人广阔无私的济世情怀。
D.最后一段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天下穷苦人民,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6.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
B.“呼”“啼”“怒”“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
D.一个“久”字,不仅说出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露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酸、悲哀、无奈、同情、激愤。
二、句子默写
7.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
(4)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8.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人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⑴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 环节。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如何理解“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两句诗?
10.“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附加题】请把下面所给《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并用“/”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1处。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你认为画线句中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13.简要概括诗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15.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第一诗节中的划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6.有同学认为“翩翩”一词写出了太监及其手下的英俊潇洒之态。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
17.有评论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既写出了卖炭翁的处境和心理,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情感态度。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8.诗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动作描写非常精彩,请你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19.全诗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A.“直”同“值”,价钱。BCD三项没有“通假字”。故选A。
2.D
D.“布衾”的“衾”应读“qīn”。故选D。
3.B
B.有误。“忍能对面为盗贼”的意思为: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忍:狠心。故选B。
4.B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卖炭翁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也想天再冷一些,让他能多卖一点炭钱。展现了卖炭老人的心里矛盾,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并未运用肖像描写;
故选B。
5.D
D.“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错误,应是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故选D。
6.C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逻辑上并不矛盾。“人”在这里指的是壮年男子。
故选C。
7. 黄衣使者白衫儿 晓驾炭车辗冰辙 系向牛头充炭直 俄顷风定云墨色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8. 示例: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手。 示例一:学生木带手机进校园。示例二:如果将手机带 人校园,交给老师保管。示例三:把手机当成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讲用手机的故事 演手机人校园的情景剧 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9.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对比鲜明,两个“一何”,加强了感彩,一方如狼似虎凶横,一方悲愤凄苦,体现了诗人憎恶差役、同情老妇的感情。
10.“独”字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凄苦、悲愤之情。
11.抄写正确即可。断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12.示例: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读的时候好像听到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13.诗中描绘了一幅阴沉凄冷的画面;渲染出了阴暗、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凄伤、愁苦的心情。
14.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15.示例一: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怒号”,这里把秋风拟人化了,读之如闻秋风咆哮,风势极猛,声音极大。
示例二: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词语是“卷”,“卷”有席卷、裹挟之意,突出了风力大而猛烈,极有气势。(意思对即可)
16.“翩翩”一词,本意是轻快的样子,用在这里却含有讽刺、挖苦的意味,揭露了太监及其手下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丑恶嘴脸,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憎恶之情。
17.“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卖炭翁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诗形象贴切地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同时,“可怜”两字也倾注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
18.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处的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示例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示例三:“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眼前。
19.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残酷掠夺,特别是宫市制度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