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08: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D.食之/不能尽其材
2.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骈(bìng)死于槽枥之间 B.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才美不外见(xiàn)
3.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虽有千里之能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的《马说》通篇说的是马,其实论的是人事,用的是借物寓意的手法。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D.《马说》是一篇论说文,以千里马寓人才,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二、句子默写
6.按原文填空。
(1)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写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汗血马的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全世界汗血马的总数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2000匹左右,产于土库曼斯坦,并当做国宝赠送他国。因此被土库曼斯坦奉为国宝,并将汗血马的形象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
【材料二】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材料三】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破阵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材料四】关羽从曹操那儿得到赤兔马。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地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1)将上述材料按时间顺序排列:________。
(2)这些马与普通的马有哪些不同之处?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四、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文】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①骥:千里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
C.才美不外见 见:看见 D.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B.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C.人不知而不愠 执策而临之
D.不以千里称也 是以骥之为骥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11.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志怪者也(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食马者( )
(4)策之不以其道( )
(5)其真无马邪( )
13.翻译下面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4.【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借物抒怀的写法。【甲】文中庄子根据民间传说创造出“_____”的形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之一;【乙】文中韩愈借“_____”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_____”的渴求和期待。(用文中词语填空。)
15.请体会【甲】【乙】两文中作者的人生感悟,结合其中一文,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思想启迪或感悟。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①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②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③(qūn)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④和壁,祗怨结而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赢,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
(节选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注】①闇(àn):同“暗”。②眄:斜视。③轮囷:屈曲的样子。④随珠:即明月之珠。
16.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祇: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素无根柢之容 素: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几句运用排比手法,深刻地再现了“食马者”愚妄浅薄的丑态,斥责了“食马者”的“不知马”。
B.在无人给千里马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连一匹普通马也比不上,自然实现不了日行千里的特异功能,待遇也就比不上“常马”。
C.作者频频更换主语来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笔锋情调随之变化,既写出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表现出希望统治者能发现人才的想法。
D.语段乙“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中的“布衣”是“平民”的代指。
19.两个语段都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但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子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骤,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释】①骥:千里马。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虽有名马: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④诚以德为性所固有: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骥不称其力,称其德。
22.【甲】【乙】都将_________比作人才,【甲】文重点阐述了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告诉人们要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23.【甲】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B.正确的停顿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故选B。
2.D
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的字音辨析能力。此题A项“骈”应为pián,B项的“石”应为 dàn,C项的“食”应为 sì。
故答案为:D
3.A
“执策而临之”的“临”:面对;与A项,如临大敌:临:面对。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是一致的;
B. 临阵磨枪:临:到,快要;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C. 身临其境:临:到;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D. 临别赠言:临:到;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故选A。
4.B
例句中的“之”和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指千里马;
ACD三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故选B。
5.C
C.有误,韩愈,字退之。
故选C。
6.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1)一、三、四、二(或一、四、三、二)(2)它们都为主人的伟大成就立下了汗马功劳。(意思对即可)
8.C
9.A
10.D
11.(1)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虽然这样的千里马还是千里马,但是它本来所拥有的东西不就会失去很多了吗!
12. 记载 盘旋飞翔 同“饲”,喂 用马鞭驱赶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13.(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2)日行千里的马(千里马),吃一次(一餐)或许会吃掉一石粟米(粮食)。
14. 鹏 千里马 伯乐
15.示例1:在《北冥有鱼》中,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让我感受到,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示例2:在《北冥有鱼》中,鹏和尘埃等,都要有所依托,让我感受到,绝对的自由是不现实的。示例3:在《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让我感受到,我们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价值。示例4:在《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让我感受到,我们需要自我表现,要把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展现出来,不能被动地等着别人的提拔重用。
16. 同“(衹)只”,只,仅。 平素,从来。
17.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8.C
19.语段甲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讽刺和控诉;语段乙以明珠夜里投掷给别人却无人欣赏,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表达对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不平。
20.①所以 ②才能、才干 ③栽培 ④本来
21.①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就能吃下一石粮食。
②千里马不以它的力气著称,而以它的品德著称。
22. 千里马 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 以品德识别人才
23.“伯乐”比喻善于识别、发现、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