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4.2荷塘月色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4.2荷塘月色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20: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荷塘月色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 来了。
教学目标:
从整体上感知全文,理清全文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朱自清,诗人、散文家,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标出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
作者去荷塘散步的行踪如何
线索:行踪
带上门
踱小路
观荷塘
赏月色
回家门
览四周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去荷塘散步呢
----心里颇不宁静
朱自清为什么心里不宁静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作为一个还没有掌握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既对现实不满,可又缺乏信心和勇气去抗争,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在国共分裂后两大政治力量尖锐对立的形势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 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
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朱自清1927年9月《一封信》
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作者的心情又如何了呢?
在观赏完美景的时候,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课文内容看,作者是边走边看的,看了又有所想,他想到了什么? 又记起了什么?
江南的旧俗——采莲
《西洲曲》
合作探究: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事情呢?
由眼前景物想到六朝时江南采莲的热闹欢快的情景,表现了他对古人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进而表现了他对现实的一种不满。由此极自然地牵动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种思乡的哀愁。
思考:
作者最后获得宁静了么
最终没有获得宁静.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可看出作者又回到现实。心情依然不宁静。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游踪
暗线:情感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是抓关键语句,找出了显示作者行踪和情感变化的语句,理清了作者行文的思路,把握了作者的感情流向,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文章。
作业:
1、搜集描写荷花和月亮的诗文
2、再读全文,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赏析课文4、5、6段,注意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学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
霎时 ( ) 弥望 ( ) 斑驳 ( )
渺茫 ( ) 点缀( )
2、解释下列词语。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 的意思。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这里指大概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