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登高》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借开阔雄浑之境寄寓深沉的悲郁情怀的写作手法(沉郁).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遣词精炼的特色.
【学习流程】
一对联欣赏
茅屋连黎庶,宿儒孤舟叹人间疾苦;
草堂铸诗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沧桑.
提问:“茅屋”“草堂” 指什么 “宿儒”“圣哲”指谁 “诗魂”指什么
二朗读指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赏析诗歌
分组讨论:
1诗歌炼字之精炼
如写风,用一“急”字,可让人想见瞿塘峡峡高风急呼啸而来;写天,着一“高”字,形容秋季的天空_________ ;写猿声用“哀”,让我们感到____________;写渚,用“清”,写沙,用“白”,让我们仿佛看见____________;写鸟,用“飞回”,则细腻传神地描摹出鸟儿回旋低飞之状.
又如,“万里”让我们想到诗人遭逢乱世,___________;“常作客”则让我们想到诗人_____________;“百年”让我们想起诗人年迈,“多病”让我们不禁同情诗人体弱多病,“独”字让我们油然而生__________.
2 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联.
“落木”而不是“落叶”,因不光有秋风瑟瑟落叶萧萧,更有万木萧条的空阔.这一句让我们不禁想到诗人年事既高且有__________之慨;“不尽长江”则让我们联想到世事变幻、朝代更迭、春秋代序、人生无常之感叹.
后人将杜诗这种境界开阔且基调悲慨、感情丰富深厚的特点叫做“沉郁” .
3 赏析诗人寄寓在诗歌中之深情.
诗歌所写之景有仰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俯视如_________________
有远观如_________________,有近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之中,有悲秋之意,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有悲咽,可以从___________看出,有悲己,如_____________,有悲国,如____________,有诗人满腔的悲愤,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哀、悲愤、悲咽,让人倍感凄凉;悲秋、悲己、悲国,让人深陷悲思.
四背诵默写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
,世称 。 (朝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杜甫有“ ”之誉,与李白并称“李杜”。
2、重要字音填空:
潦倒( ) 潦水( ) 渚清沙白( ) 落木萧萧( )
3、一次多义释义
①渚清沙白鸟飞回( )
回 ②碧水东流至此回( )
③舟回至两山间( )
4、默写:
, 。
, 。
, 。
, 。
⑴围绕诗题“登高”,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与后两联之间的内在联系。
⑵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请分析概括诗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诗人之“悲”。(至少写出5项)
5、用自己的话把本诗描绘一下,注意要有文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