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说明顺序。
3.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说明顺序;
3.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 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 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 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文《时间的脚印》。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年4 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背景链接
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沙砾( )
沟壑( ) 刨刮( ) 楔形( ) 钟鼎(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山麓:
⑵腐蚀:
⑶龟裂:
⑷钟鼎文:
⑸海枯石烂:
3.阅读全文,完成问题
⑴标出全文的段号,全文的独句段?分别是哪些?
⑵以上所说的独句段中,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据此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具体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五、合作探究
1.本文的标题新颖,有什么作用
2.开篇引用《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有什么作用
3.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4.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沙砾( ) 龟裂( ) 踪迹( ) 腐蚀( ) 刨刮( )
山lù( ) wéi( )幕 沟hè( ) xiē( ) 形
2.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______:指物质因化学作用而逐渐消损破坏。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⑵_________ :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⑶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龟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洼(wā) 沟壑(hè) 扫帚(zhú) 琥珀(hǔ)
B.宝藏(zàng) 腐蚀(shí) 踪迹(zōng) 山麓(lù)
C. 浑浊(hūn) 粗糙(cào) 沙砾(lì) 渗透(sèn)
D. 龟裂(gui) 维幕(wéi) 楔形(xié) 刨刮(páo)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透到低洼的地方_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⑵我国洞庭湖的面积湿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______下来的结果。
⑶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
⑷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A.堆积 沉淀 覆盖 填充 B.沉淀 填充 堆积 覆盖
C.堆积 覆盖 沉淀 填充 D.沉淀 堆积 覆盖 填充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读懂这些记录,不仅非常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地下的宝藏,而且还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黑漆漆的煤炭。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三、1.shí zhuó lù cāo jūn lì hè bào xiē dǐng
2.⑴山脚下。⑵指物质因化学作用而逐渐消损破坏。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⑶裂开许多缝子。
⑷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商周秦汉铜器的丈字。⑸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用于盟誓,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3.⑴全文共 31段,1、5、7、11、13、18、22、24、27独句段。
⑵①“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②“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③“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18)
④“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 迹。”(22)
⑤“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24)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7)
四、1.岩石是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2.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二部分(5—29)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㈠层(5—21)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㈡层(22—29)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可以记录时间。
第三部分(30—31)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3.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五、1.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的《时间伯伯》-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引用高士其的《时间伯伯》,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无论是人类有史以来,还是史前无人之时。
3.(15-18)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19-21)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
4.(1)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2)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3)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4)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5)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一块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记录。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3.增加知识、寻找宝藏,造福人类。
六、1.lì jūn zōng shí bào 麓 帷 壑 楔形
2.⑴腐蚀 ⑵海枯石烂⑶(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⑷裂开许多缝子。
3.B[A.扫帚(zhǒu);C.浑浊(hún),粗糙(cāo),渗透(shèn);D.龟裂(jūn),维(帷),楔形(xiē),刨刮(bào)。]
4.A
5.C(A.在“无时无刻”后面应加上“不”;B“水流”应与“冲刷”对应,“风”应与“吹拂”对应,语序要调整;D.“非常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地下的宝藏”与“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要调换顺序。)
6.B(仔细阅读每一句话可知,论述的中心是“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故③句需要排在最前面,这样可排除 A.D两项。①句的“当时”承接③句中的“石炭纪”,且应该先说植物的堆积再说分解,故可排除C项。由此可得出本题答案为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时间的脚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说明顺序。
3.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说明顺序;
3.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吗 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吗 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 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石上打下烙印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文《时间的脚印》。
二、有关资料
1.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 年4 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背景链接
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三、预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腐蚀( ) 浑浊( ) 山麓( ) 粗糙( ) 龟裂( ) 沙砾( )
沟壑( ) 刨刮( ) 楔形( ) 钟鼎(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山麓:
⑵腐蚀:
⑶龟裂:
⑷钟鼎文:
⑸海枯石烂:
3.阅读全文,完成问题
⑴标出全文的段号,全文的独句段?分别是哪些?
⑵以上所说的独句段中,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自主探究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据此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具体说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五、合作探究
1.本文的标题新颖,有什么作用
2.开篇引用《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有什么作用
3.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那么,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4.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3.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岩石有了新的认识,了解这些内容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沙砾( ) 龟裂( ) 踪迹( ) 腐蚀( ) 刨刮( )
山lù( ) wéi( )幕 沟hè( ) xiē( ) 形
2.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______:指物质因化学作用而逐渐消损破坏。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⑵_________ :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⑶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龟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低洼(wā) 沟壑(hè) 扫帚(zhú) 琥珀(hǔ)
B.宝藏(zàng) 腐蚀(shí) 踪迹(zōng) 山麓(lù)
C. 浑浊(hūn) 粗糙(cào) 沙砾(lì) 渗透(sèn)
D. 龟裂(gui) 维幕(wéi) 楔形(xié) 刨刮(páo)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透到低洼的地方______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⑵我国洞庭湖的面积湿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______下来的结果。
⑶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______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
⑷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______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A.堆积 沉淀 覆盖 填充 B.沉淀 填充 堆积 覆盖
C.堆积 覆盖 沉淀 填充 D.沉淀 堆积 覆盖 填充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B.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C.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读懂这些记录,不仅非常有助于我们去寻找地下的宝藏,而且还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黑漆漆的煤炭。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