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24 23: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9分)
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B. ,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
C. ,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
D. ,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
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 乘坐的小车 B. 路边的树木 C. 路边的房屋 D. 路边的行人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敲鼓时,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C. 道路旁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能量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A. 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 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 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 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噪声是当个世界四大污染之一,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
A. 频率 B. 能量 C. 速度 D. 音色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然界中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 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凝固成“人工雪”
C. 夏末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雾滴
D. 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放热温度降低
下列光现象中,解释正确的是
A. 小孔成像中屏幕上出现的是倒立的虚像
B. 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
D. 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
B. 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茂密树林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远离物体
B. 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以内
C. 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前方,需用凸透镜矫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所成清晰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相同
C.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D.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向下移动
某同学为了测量碎玻璃和沙石的密度,用一只质量为的空桶装满水,测得桶和水的质量为,再将的碎玻璃放入盛满水的水桶中,水溢出后测得剩余质量为。另取一只完全相同的空桶,在桶里装满沙石,测得桶和沙石的质量为。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沙石的密度比水的大 B. 桶的容积是
C. 碎玻璃的密度为 D. 沙石的密度小于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一点光源位于凸透镜的主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点光源位于点时,它的像在点;当点光源位于点时,它的像在点.则凸透镜位于
A. 的左侧 B. 之间 C. 之间 D. 的右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年月日晚,遵义老城区上空上演了一场无人机灯光秀,架无人机在空中拼出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碑等图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如图所示,无人机在空中悬停,组成了会址的图案,此时无人机相对地面是______的;若一架无人机竖直升高用时,则该无人机上升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______能传播声音;小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后听到回声,则小华距山崖大约______在空气中声速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按规范要求调整铁圈高度时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 。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______ 选填“实”或“虚”像。
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______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空烧杯的质量是______ 。
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的运动情况。图甲中汽车做______运动,其速度为______;图乙中汽车末、末、末、末的速度分别为、、、,通过研究发现: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大,且速度以某一规律变化。如果我们把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来表示,则图乙中汽车运动时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小明用焦距为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各器材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实验前,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
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实验时,若一只苍蝇落在了凸透镜上,光屏上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苍蝇的像。
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向______ 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小明通过实验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使用天平和量筒时,应将其放在______台面上。
用调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
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
向量筒中放入金属块时,若操作不当使水溅出,将导致密度测量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
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设计最高速度为。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求: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
吉首 : :
张家界 : :
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如表中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质量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的水水的密度,石块密度,求:
瓶中水的体积;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由图可知,,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
B、,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
D、,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
2.【答案】
【解析】解:路旁的树木、房屋、行人是被研究的物体,路旁树木、房屋、行人向后运动,树木、房屋、行人与汽车或乘客之间发生位置变化,所以以小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是向后运动的。
故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答案】
【解析】解:、敲鼓时,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不会达到,故B错误。
C、道路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倒车雷达上的超声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温度为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
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应用、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等,属声学综合题,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解答】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故C正确。
故选:。
5.【答案】
【解析】解:目前有科学家已研制出利用噪声发电的装置,这种装置一定利用了噪声的能量发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
本题考声音的利用,难度不大。
6.【答案】
【解析】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A正确;
B.“人工雪”是造雪机喷射出的水雾遇到冷空气,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C正确;
D.炎热的夏天,水中比岸上凉爽,是由于水汽化吸收热量,温度降低,故D错误。
故选:。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7.【答案】
【解析】解:、小孔成像依据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虽然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也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C错误;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发生反射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反射及直线传播,这几种现象很容易混淆,平时要注意区别,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
8.【答案】
【解析】解:、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比鱼实际位置偏高浅,故A错误。
B、湖边路灯杆在岸上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茂密树林下的圆心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空隙所成的像,即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岸上景物在湖面上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9.【答案】
【解析】解:、照相时,要使所拍摄景物的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这样可增大像距,使像变大,故A错误;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原因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但是我们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D错误。
故选:。
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距变小的,像距变大,像变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中等题。
10.【答案】
【解析】解: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等大的实像,则,所以焦距为;
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变大了,像距会变小,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AC错误,B正确;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
故选:。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1.【答案】
【解析】解:空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
由可知,桶的容积为:,故B正确;
溢出部分水的质量为:,
则碎玻璃的体积为:,
所以碎玻璃的密度为:,故C正确;
因为沙石的质量为:,
所以沙石的密度为:,比水的密度大,故A正确、D错误。
故选:。
已知空桶和装满水后桶和水的质量,可求出水的质量,从而可求出桶的容积;
已知桶和水的总质量、碎玻璃的质量以及放入碎玻璃溢出水后剩余质量,则可求出溢出水的质量,从而求出溢出水的体积,即为碎玻璃的体积,从而求出碎玻璃的密度;
已知空桶和装满沙石后桶和沙石的质量,可求出沙石的质量,从而求出沙石的密度。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求溢出水的质量及碎玻璃的体积,属中等难度题目。
12.【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时,,,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故选:。
由图可知读出一组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从题干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属于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13.【答案】
【解析】解:、如图,当凸透镜在的左侧时,当物体在点时,物距小于焦距,像在点.当物体在点时,物距小于像距,像在点,两次成的虚像,物距都小于像距,并且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符合题意.
B、如图,当凸透镜在之间时,物像在凸透镜的两侧成实像,如果物体在点,像在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物体在点,像一定在点.不符合题意.
C、如图,当凸透镜在之间时,当物体放在点,像在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题意.
D、如图,当凸透镜在点右侧时,当物体放在点,像在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当物体放在点,像在点,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成虚像,物距大于像距.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下面两条结论进行判断:
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如果凸透镜在蜡烛和蜡烛像的中间,当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上,会在蜡烛的位置用光屏承接到像.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虚像,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
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异侧,蜡烛和光屏调换位置,光屏上照常能得到清晰的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物距总小于像距.这两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4.【答案】静止
【解析】解: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此时无人机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无人机竖直上升时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静止;。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已知无人机竖直上升的距离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无人机竖直上升时的平均速度。
掌握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及平均速度的公式,是解答的关键,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15.【答案】水或液体
【解析】解: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水或液体能传播声音。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所以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
由得,
小华距山崖的距离为。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单趟用时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需要 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解:
因为酒精灯加热应用外焰加热,器材安装顺序要按自下而上的原则,并且调节烧杯下铁圈的高度时,需要点燃酒精灯;
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酒精灯加热应用外焰加热,组装器材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水沸腾和冰熔化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17.【答案】 虚
【解析】解: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则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测测者应距离平面镜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
故答案为:;虚。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18.【答案】凸 发散
【解析】解: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意可知,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起到了远视眼镜的作用,即是凸透镜;
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由题意可知,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上半部分镜片是凹透镜,该部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凸;发散。
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对远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属于识记性内容,难易程度适中。
19.【答案】
【解析】解:
设空烧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可得:,---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可得:,---
得液体的密度:

代入得:

故答案为:;。
空烧杯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当液体体积为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列方程组求出液体密度和空烧杯质量。
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20.【答案】匀速直线
【解析】解:
由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同,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所用的,所以甲车的速度:;
因为汽车末、末、末、末的速度分别为、、、,
所以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为:。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
分析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关系得出甲车的运动状态;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出甲车的速度;
已知汽车末、末、末、末的速度分别为、、、,算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平均速度公式和加速度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时间和路程的统一。
21.【答案】同一高度上;照相机;没有;右
【解析】解: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由图可知,物距,像距,已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能够说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有一只苍蝇落在透镜上,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透过光线,则光屏烛焰所成的像完整,由于经过透镜的光线减少,像的亮度变暗,苍蝇不会成像,光屏上没有苍蝇的像;
小明将一副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地方。若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将蜡烛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即可重新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同一高度上;照相机;没有;右。
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物距大于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这个原理制成;
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远视眼眼镜是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理解和掌握,基础题目。
22.【答案】水平;;;;偏大
【解析】解;使用天平和量筒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
由甲图可知砝码的质量是,游码指示的刻度值为,故金属块的质量;
由乙图可知,放入金属块前水的体积为,放入后总体积为,故金属块的体积为,
金属的密度;
量筒中的水溅出,所测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变小,可得金属块的体积测量偏小,由可知,密度测量偏大。
故答案为:水平;;;;偏大。
使用天平和量筒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台面上;
在天平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
金属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读数时以凹液面的底部为准;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量筒中的水溅出,所测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变小,可得金属块的体积测量偏小,由密度公式分析密度的测量误差。
测固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比较基本的实验,本题考查用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23.【答案】解:由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的时间:

从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次列车从怀化到张家界的运动时间为:
:::,
节省的时间为:

答: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分钟到达张家界;
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分钟。
【解析】已知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和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到达张家界需要的时间;
从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读出,计算出节省的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能读懂题意,从表中获得有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解:
由得瓶内水的体积:

石块总体积:

由得石块的质量: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答:瓶中水的体积为;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为;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为。
【解析】知道瓶内水的质量利用求瓶内水的体积;
石块总体积等于瓶子容积减去水的体积;
利用求石块的质量,可求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石块总体积加上水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是本题的关键。
第4页,共1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