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 “(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记载这一史实的应是( )
A. 《春秋》 B. 《史记》 C. 《汉书》 D. 《后汉书》
2.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3. 从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帝国起至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在近300年期间,自地中海至中亚的广袤疆域经历了希腊化的时代。对希腊化文明在政治上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亚历山大在东征中摒弃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威
B. 结合马其顿与东方王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政体
C. 希腊化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衰落与延伸扩展
D. 希腊化文明中的社会政治结构绝对整齐划一
4. 关于人类进入铁器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起源于西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B. 起源于希腊,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
C. 起源于埃及,继而扩散到西亚和希腊等地
D. 起源于南亚,继而扩散到埃及和西亚等地
5.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
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6. “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这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西欧奴隶制崩溃于( )
A. 公元前4世纪前期 B. 公元前5世纪前期 C. 4世纪后期 D. 5世纪后期
7. 据普鲁塔克所记,有70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12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这说明了( )
A. 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
B. 希腊城邦几乎征服了马其顿帝国全境
C. 文化上落后的蛮族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帝国
D. 马其顿帝国的扩张有利于希腊文明的扩散
8.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某文明古国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该文明古国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希腊 D. 古印度
9. 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主要基于这一地区( )
A. 商业较为发达 B. 地处罗马与印度文明交汇点
C. 完善的城邦制度 D. 政治环境长期稳定
10. 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 公元前17世纪初 B. 公元前17世纪末
C. 公元前18世纪初 D. 公元前18世纪末
11. 《历史》一书广泛传述了欧、亚、非地区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肯定了欧亚非人民的文明成就,此外,书中对希波战争有细致的描绘。此书的作者是( )
A. 汉谟拉比 B. 释迦牟尼
C. 希罗多德 D. 苏格拉底
12.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 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
A. 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 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 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 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13. 研究原始农耕聚落最直接的证据应是( )
A. 神话传说 B. 考古遗存 C. 甲骨卜辞 D. 青铜铭文
14. 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不仅是古希腊时期历史记载的进步,他坚持求真的态度、理性批判的原则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关于修昔底德在希腊文化史的地位,最准确的是( )
A. 首创“历史”一词 B.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C.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D. 启迪了西方的文学创作
15. 公元前334年,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遭到惨败,大流士三世逃亡途中被当地总督所杀,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这三次战役中波斯的对手是( )
A. 马其顿王国军队 B. 孔雀帝国的军队
C. 东罗马帝国的军队 D. 西罗马帝国的军队
16.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17. “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
A. 城邦所有人 B. 成年男性公民
C. 除外邦人之外的所有人 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18. 公元前612年,盛极一时的亚述皇城被攻克。亚述帝国灭亡后,地中海东岸的一系列国家开始形成君主专制统治。在亚述灭亡后60年,哪一帝国崛起后沿用了亚述帝国的行政体系,即是亚述帝国模式继续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有力明证( )
A. 西罗马帝国 B. 孔雀帝国 C. 马其顿帝国 D. 波斯帝国
19. “泥版文书的出土,宏大的王室陵墓,好战尚武的气息。”这反映的是( )
A. 克里特文明 B. 斯巴达文明
C. 雅典文明 D. 迈锡尼文明
20. 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建立的众多城邦国家主要分布在( )
A. 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 B. 东起里海东岸、西到意大利
C. 东起黑海西岸、西到意大利 D. 东起里海西岸、西到西班牙
21. 2015年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的区域是( )
A. A B. B C. C D. D
22. 《摩奴法典》第八章第二百七十节有这样的记载。“初生的人,假若他们以骂詈的语言侮辱再生的人,那就要断他们的舌头;假若他们举再生人的名或姓出来侮辱,那就要用烧红的铁针插进他的口中;假若婆罗门的指示他不接受,那王者就可以命令用热油灌入他的耳里或口中。”“初生的人”是指( )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23.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内容:“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
A. 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 延续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 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 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4. 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在帝都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从此佛教正式开始传入中国。这表明( )
A. 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 B. 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始于丝绸之路
C. 景卢在洛阳认真聆听伊存讲授佛经 D. 甘英出使大秦奠定了佛教传入的基础
25. 亚述王阿瑟巴尼帕尔在攻灭依蓝王国后,曾让人刻制了一座浮雕:依蓝王的头颅被悬挂在一个树上,而他骄傲地站在头颅面前,身后尸积如山。亚述士兵活剥俘虏时,还逼迫被征服国的孩子们观看,以此恐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再有反抗意识。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
A. 具有杀伐成性的军事性 B. 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C.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D. 广大奴隶毫无反抗意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26. 材料 被希腊人推为七贤之首的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40—前546年),原是一个米利都人。在埃及,他学习了几何学。后来他把这门科学教给了希腊人,希腊人又传给了我们。他的学生们把米利都作为一个哲学和科学的中心,他们的工作奠定了后来雅典那些更伟大的哲学家们的思想基础。米利都又是一个著名的艺术中心,特别是建筑和雕刻。
问题 据材料说明希腊殖民活动的影响。
27. 材料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问题 (1)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阿胡拉马兹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反映出大流士是如何加强王权的?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美尔人担心“纠缠人类的忧虑和肠道疾病”,在泥板上记录下各种关于制作“具有神奇力量的药品”方面的东西,而啤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医药文献是一块公元前2500年的楔形文字泥板,上面罗列了15种药方,其中包括这样一味:“磨碎梨子和甘露植物的根,掺入到啤酒中让这个人喝下。”现存的一个巴比伦治疗牙疼的药方或称咒语,最后的附言是:“将二等啤酒和食油等掺和在一起,默诵三遍以后将该药敷在病牙上。”
材料二 公元前1525年制定的《赫梯法典》里规定:“第164至165条:若某人去抵押并发生了争吵,或者掰碎了献祭面包,或者打开了酒坛,他要交出一头羊、10片面包、一个容器的啤酒……”
《汉谟拉比法典》第108至111条分别有这样的规定:不收大麦作为啤酒的价钱、而用石秤砣多收银子、或者使啤酒的价值低劣于正常酿酒的大麦价值的卖酒妇应被扔入水里淹死;没有把在卖酒店里聚集策划罪行的歹徒抓住、并押送到宫廷里的卖酒妇应被处死……普通阶层允许每天2升啤酒,公职人员可以允许3升,僧侣和特权阶层则可以允许5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比较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治病方式和啤酒在医药使用方面的异同。(9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可知啤酒在当时社会中的运用有何变化?材料二中《汉谟拉比法典》有关巴比伦的“酒政”有何特点?(7分)
29. 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继承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请回答:
(1)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2)人是推动交流的主角。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这十个数字,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谁?
(3)战争带来了暴力与灾难,但是也促进了文明的交融。请就世界古代东西方战争举例并说明。
1. 【答案】D
【解析】据“桓帝延熹九年”和“大秦王”可知该史实指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故选D项。
2.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显然是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B项不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C项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之一,但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3. 【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在东征中醉心于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威,并非“摒弃”,排除A项;希腊化文明是一种融合希腊与东方文化独特的、新型的阶段性文明,有它自具特色的经济、政治结构和基本文化精神,排除C项;希腊化文明中的社会政治结构不是绝对整齐划一的,保留了希腊因素的多样性,排除D项。故B项正确。
4. 【答案】A
【解析】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故选A。
5.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历史叙述强调公众的记忆,强调城邦,说明古希腊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公民的参政意识”,故C项错误;被西方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也强调公众的记忆,没有忽视历史的真实性,故D项错误。
6. 【答案】D
【解析】题旨表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在西欧的崩溃。5世纪后期,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故D项正确。
7.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随亚历山大的征战,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得以建立,并传播了希腊文明,这不能说明亚历山大在文化政策上是个失败者,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马其顿征服了希腊,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马其顿尽管征服了希腊,但并没有毁灭希腊文化,相反保留并发扬了希腊文明,故C项错误,D项正确。
8. 【答案】A
【解析】题旨是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在选项中只有古埃及法老修建了金字塔,故A项正确。
9. 【答案】A
【解析】西亚地处埃及与西亚文明交汇点,商业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现行的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公元纪年中的一个世纪为100年,且公元前的年份数字越大表明时间越早。题干“公元前1792年”应该属于公元前18世纪初,故C项正确。
11. 【答案】C
【解析】据著作名称“《历史》”和对“希波战争”的描绘,并结合所学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的“历史之父”,可知这部著作的作者是希罗多德,C项正确。
12. 【答案】D
【解析】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材料并未涉及其来源,且种姓制度中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排除A项;据“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可知婆罗门为了统治设计出印度教,B项表述错误;印度的顶层是婆罗门,第二种姓刹帝利就是婆罗门的统治工具,排除C项;据“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可知D项正确。
13. 【答案】B
【解析】历史的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掘、神话传说、学者推断、史书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掘,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故选B。
14. 【答案】C
【解析】首创“历史”一词的是希罗多德,排除A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排除B项;启迪了西方文学创作的主要是神话和戏剧,排除D项。故选C。
15. 【答案】A
【解析】题旨为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4世纪末,入侵波斯帝国且将其灭掉的是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军,故选A。
16. 【答案】D
【解析】第一个“自由和平等”是属于经济领域的,第二、三个则是政治理念领域的,“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反映出商业上的自由平等影响到政治理念,故D项正确;商业上的自由和平等是自由平等政治理念形成的前提,但不一定带来政治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中的不平等现象以及海外殖民对平等观念形成的影响,故B、C项错误。
17. 【答案】B
【解析】城邦所有人包括奴隶、妇女和外邦人在内,而这些人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故A、C、D错误;古希腊民主仅针对成年男性公民,故B项正确。
18.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时间信息:“公元前612年”和“亚述灭亡后60年”;二是“形成君主专制统治”。据所学可知,波斯帝国兴起,其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西罗马帝国是4世纪末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成的,孔雀帝国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帝国兴起于公元前4世纪,三帝国均与“亚述灭亡后60年”信息不符,排除A、B、C三项。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从题干中“泥版文书”“宏大的王室陵墓”“好战尚武的气息”等信息可知是迈锡尼文明。
20. 【答案】A
【解析】古代希腊人的殖民范围包括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故选A。
21.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A、B、C、D四项分别为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故本题应选A项。
2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摩奴法典》中对印度四个阶级的划分。材料中的“初生的人”就是处在第四个等级的首陀罗,婆罗门说他们是初到人间来受生,是一种最下贱的人,由此可见首陀罗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悲惨,D项正确。
23. 【答案】D
【解析】《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非地主阶级,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同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精神是不同的,排除C项;该法典看似表达出了公正公平,人人平等,其实该法典实则是在保护王权贵族和奴隶主本身,所以该宪法是“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D项符合题意。
24. 【答案】B
【解析】伊存是西域大月氏使臣,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人在佛教传入中国中所起到的作用,排除A项;据“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可知“帝都”是西汉都城长安,排除C项;甘英出使大秦是东汉时期,与题干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本题只有B项符合题意。
25.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实行什么性质的政体,排除B项;本题并未体现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排除C项;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题干“不敢再有反抗意识”,并不是指广大奴隶,而是指孩子,且并不是没有反抗意识,而是基于帝国的杀伐成性不敢有反抗意识,进一步结合浮雕呈现的画面,可知A项正确,排除D项。
26. 【答案】殖民活动打开了古希腊人的眼界,吸取其他先进地区先进文明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扩展。
27. 【答案】(1)波斯国王所崇拜的最伟大的神。(2)实行君主专制,国王是国家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宣扬君权神授。
28. 【答案】(1)相同:都曾采用过以啤酒作为主溶剂的做法。不同:苏美尔医生治病并不求助于魔法或是巫术,而巴比伦人相信巫术除魔;相比苏美尔人,巴比伦人在医药方面把啤酒的应用扩大到外敷。(2)变化:啤酒开始从献祭品或牙疼药的角色转变成具备更多货币符号的意味,啤酒成为民事纠纷的调解赔偿物之一。特点:所推出的一系列关于啤酒与酒馆的法律规范十分严格;按照等级制度建立了啤酒的配给制度。
29. 【答案】(1)战争方式;和平交往。(2)创造者是印度人,传播者是阿拉伯人。(3)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