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
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平均温度过低 B.平均温度过高 C.温度变化无常 D.昼夜温差过大
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空气太稀薄 B.宇宙辐射太强 C.陨石撞击太多 D.月球引力太小
2019年春节期间,电影《流浪地球》在我国内地上映。电影讲述了在未来,太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不得不开启“流浪地球”计划,拟逃离太阳系,前往距地球4.2光年的恒星比邻星。不料在地球推进至木星附近出了意外。如图为影片海报及逃离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 )
A.水星轨道 B.小行星带 C.土星轨道 D.天王星轨道
4.若“流浪地球”计划成功,“比邻星”可能对地球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 B.直接提供矿物燃料 C.提供光热资源 D.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
象限仪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并称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每年都会准时赴约。2015年1月5日象限仪流星雨极大,但由于遭遇满月月光的整夜影响,几乎所有的流星都被淹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5.流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流星体本身发光发热 B.流星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C.流星体同地球大气层发生摩擦而燃烧发光 D.流星体实质上是小的恒星
6.如果有流星残体落到地面,则( )
A.该残体为自然天体 B.该残体为陨星
C.该残体为人造天体 D.该残体为流星体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A.安全的宇宙环境 B.适中的日地距离
C.适宜的温度条件 D.稳定的太阳光照
8.有人称木星为“地球的盾牌”,保护地球生命。你认为较合理的解释是( )
A.体积、质量巨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B.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C.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构成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带之间,阻挡小行星撞击
2020年6月21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现身天宇。本次“日环食”太阳整个圆面有超过99%的面积被遮住,几乎接近全食、这样的“日环食”也被称为“金边日食”(下图)。环食带以外邻近地区的人们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 )
①总星系 ②河外星系 ③太阳系 ④地月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目前人类还无法在月球上居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没有昼夜更替 B.月球上没有液态水
C.月球上昼夜温差较小 D.月球上没有太阳辐射
11.“椰林婆娑送天舟”。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貌 C.水文 D.气候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云量最多的地区最可能位于( )
A.赤道地区 B.北纬20°地区 C.北纬40°地区 D.北纬60°地区
1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因素 D.通过的大气路径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哈雷彗星 ②中秋节时的月亮
③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坠落的陨石 ④天空中飞行的飞机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5.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A.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某校地理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星空观察,在繁星中找到了金星、火星和木星,其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同学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属于 (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17.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此时上图中各行星在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中位置关系的是 ( )
A. B.
C. D.
18.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020年4月28日,以“长庚星”姿态现身的金星达到了全年最亮,在西南方天空熠熠生辉,亮如明灯,异常醒目。下图示意太阳系部分星球运行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4月28日傍晚“长庚星”——金星达到全年的最亮时,其位置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0.金星与地球同属类地行星,但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
A.质量小,没有大气 B.温度高,没有液态水
C.没有固态地面和土壤 D.无昼夜交替现象
21.某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下图为该人造天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绕地球运行,能观测地球上的极光现象
B.绕太阳运行,可提前获知太阳风的强度
C.绕地球运行,可以监测到太阳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
D.绕太阳运行,能拍到金星和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
二、填空题
22.地球的普通性:
(1)结构特征:地球在质量、体积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
(2)运动特征: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的绕日运动具有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的特征。
23._______________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_______________年。
24.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八大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三、综合题
25.读“太阳系模式图”“太阳和八颗行星部分物理性质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太阳系成员 距日远近(地球=1) 体积(地球=1) 半径(地球=1)
太阳 0 130万 109
水星 0.39 0.06 0.38
金星 0.72 0.86 0.95
地球 1 1 l
火星 1.52 0.15 0.53
木星 5.20 1321.33 11.21
土星 9.58 763.59 9.45
天王星 19.20 63.08 4.01
海王星 30.05 57.74 3.88
(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____,各行星公转方向____。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排在第____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____和____。
(3)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却是太阳系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行星,其主要原因是____(双项选择题)
A.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B.地球有一颗卫星 C.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 D.地球是太阳系行星之一2017年2月22日13时,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推测其中3个或许人类可居.
(4)请说出美国科学家推测结论的原因。
26.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问题。
(1) 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2)图II中各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______、 ______、 _______。
(3)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_________,该活动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______层(填字母)。
(4)此时,图I中的______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图III_________(极点)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1.
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和水,表面是岩石组成,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月岩表面热胀冷缩作用强,物理风化作用强,破坏月球表面岩石形成月壤,D正确;平均温度过低、平均温度过高、温度变化无常不是月壤形成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
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密集,对人类威胁大,且因陨石撞击没有规律性,目前人类难以估计,C正确;空气太稀薄、宇宙辐射太强、月球引力太小是人类已经估计到的威胁,A、B、D错误。故选C。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的快,风化碎屑物堆积形成。温度过高、过低、变化无常,不是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分清哪是可估计的威胁,哪是不可估计的威胁。陨石撞击没有规律性,不可估计。
3.B
4.C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组成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3.
据图可知,水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不会穿越水星轨道,A错误;土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位于木星轨道的外侧,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不会穿越土星轨道和天王星轨道,C、D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地球在向木星推进的过程中,需要穿越小行星带,B正确。故选B。
4.
形成适宜生存的大气、提供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D错误;比邻星不能直接提供矿物燃料,B错误;比邻星和太阳一样是一颗恒星,将取代太阳为地球是提供光热资源,C正确。故选C。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5.C
6.B
考查流星现象及其成因。
5.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D错误;恒星能自身发光,流星体本身不发光,也不能反射太阳光发光,AB错误;流星现象是流星体经过大气层时剧烈摩擦燃烧形成的光迹,C正确。故选C。
6.大部分流星体会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极少数会坠落地表称之为陨星,其还可分为陨铁、陨石、石和铁的混合体三类,故答案B正确。故选B。
7.C
8.A
7.
“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自转停止,地球的公转以及轨道没有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并没有改变,A、B、D错误;地球不自转,因为公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周期变为一年,地表温度在白昼期过高,黑夜期过低,昼夜温差变大,温度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C正确。故选C。
8.
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被称为“地球的盾牌”,A正确。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公转轨道在小行星带之外,不能阻挡小行星撞击,D错误;故选A。
影响地球温度的三大因素:(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适宜;(2)地球外部大气层的存在,可以起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3)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可以避免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幅度过大。
9.C
10.B
9.
日环食是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月球绕地球旋转形成地月系,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构成总星系。“日环食”发生时所涉及到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故C正确,A、B、D错误。
10.
月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为白昼,背向太阳的一面为黑夜;月球的自转导致昼夜更替现象产生,A错误。月球上没有液态水,B正确。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月球上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C、D错误。故选B。
11.A
【详解】
海南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发射卫星时初速度较大,有利于卫星发射,所以说选择海南文昌作为我国又一个卫星发射基地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纬度,选择A。
12.A
13.C
12.
注意材料信息“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可知,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赤道地区云的削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故选A。
13.
由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明受纬度影响最大,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能总辐射量并未考虑云量,A错;大气厚度、通过的大气路径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排除BD。故选C。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5.其它:(1)大气的透明度:如空气中浮尘多时,则太阳辐射强度弱。(2)坡向:阳坡获得多;阴坡获得少。背风坡降水少可能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迎风坡由于降水多可能获得的太阳辐射少。(3)物体所受的遮挡程度::如乔木下的草本或灌木受太阳辐射弱,绿叶遮蔽中的苹果受太阳辐射少等。
14.B
15.C
14.哈雷彗星与月亮属于天体,①②正确;陨石和天空中的飞机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③④错误。据此选B。
15.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共分四级,最高级为总星系即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第二级为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第三级为太阳系及其它恒星系统,第四级为地月系及其它行星系统。故结合选项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月球,C正确。故选C。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不是孤立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共分四级,最高级为总星系即目前观测到的宇宙,第二级为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第三级为太阳系及其它恒星,第四级为地月系及其它行星系统。
16.D
17.C
16.同学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有行星,有位于银河系的恒星(同学们看到的大多数星星属于这类),有来自河外星系的恒星,其中同学们看到的行星属于太阳系,看到的星星中绝大多数属于恒星,不属于太阳系,排除A。同学们看到的来自河外星系的恒星不属于银河系,排除B。同学们看到的行星和来自银河系的恒星不属于河外星系,排除C。同学们看到的所有星星都属于总星系,D符合题意。
17.A图中,地球、金星、火星、木星和太阳位于一条直线上,地球上不可能同时观察到金星、火星和木星,排除A。B图中,金星、火星、木星分列于地球两侧,地球上同一地点不可能同时观察到金星、火星、木星这三颗行星,排除B。C图中,位于地球上半夜的地点可以在同一地点观察到金星、火星、木星,可以看到金星在偏西边天空,火星在偏南的天空,木星在偏东的天空上,与图片景观相符,选项C符合题意。D图中,金星、火星、木星分列于地球两侧,地球上同一地点不可能同时观察到金星、火星、木星这三颗行星,排除D。
18.A
【详解】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表面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与“液态水存在”无直接关系,②错误;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与“液态水存在”无关,③错误。BCD错误。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较小,有利于“液态水存在”,①正确;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导致温度适中,有利于“液态水存在”,④正确,A正确。故选A。
19.D
20.B
19.
乙、丁是一年中能 在地球上观测到金星亮度最大的两个位置,乙位置在清晨能观测到,人称“启明星”;丁位置在傍晚能在西南空中观测到,人称“长庚星”。故选D。
20.
金星与地球均属于类地行星,有固态表面和大气,金星因距太阳近而温度过高且没有液态水。故选B。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判断出地球、金星和太阳之间的关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有液态水。
21.B
【详解】
题意表明,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要保证该人造天体始终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该人造天体只能与地球以同一角速度绕太阳运行,不可能绕地球运行,因此A、C错误;该人造天体定位在地球和太阳之间,它比地球距太阳更近,太阳风应先到达该人造天体,因此可以比地球提前获知太阳活动的强度,B正确;该人造天体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而火星绕日运动的轨道位于地球之外,所以不可能监测到火星从日面经过的照片,D错误。故选B。
22. 同向 近圆 共面
【详解】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具有近圆性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具有共面性。
23. 彗星 76
【详解】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日运行的天体,由彗核、彗发、彗尾组成,彗核内为冰物质。呈云雾状的外貌。其绕日方向与行星相反,为自东向西。哈雷彗星的绕日运行周期为76年。
24. 金星 火星 类地
本题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与划分,难度较易,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作答即可。
【详解】
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B为金星,D为火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均属于类地行星。
25.(1)椭圆形;相同
(2)3;火星;金星
(3)AC
(4)拥有适宜的大气层;存在液态水;和恒星距离适中
本题考查太阳系的结构特点和运动特点,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以及对生命存在条件分析与应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一般。
【详解】
(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着太阳公转,他们的轨道形状为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各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2)按照各行星公转轨道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所以地球排在第三位;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与地球相邻的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3)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的温度适宜,有液态水的存在,A正确。地球存在生命与地球存在一颗卫星无关,B错误。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稳定,使地球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出现和演化,C正确。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和地球存在生命无关,D错误。故选AC。
(4)美国科学家推测一个包含7个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中的3个或许人类可居,说明该行星与围绕的恒星距离适宜,且恒星有稳定的光照,为行星提供了光和热;该行星有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该行星与围绕公转的恒星距离适中,使行星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拥有适宜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26. 木星 水星 金星 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耀斑的爆发 乙 甲 北极 稳定的太阳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特征、太阳大气分层及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等,属于识记内容,难度较小。
【详解】
(1)行星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结合图示图II中数字序号①为木星,②为水星,③为金星。
(2)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的爆发,该活动主要发生在图I中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乙中。
(4)图I中的太阳大气层日冕层甲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层,使得图III中发生极夜地区的北极地区能够观测到极光现象。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图II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太阳属于稳定的壮年期,提供了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太阳系中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地球生命的演化创造了外部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百度1.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2.自身条件:①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②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③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