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区域地貌以山地为主
B.该区域坡度平缓,适合发展种植业
C.该地区属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D.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2.下列对该区域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山比乙山高24米,这是指的相对高度
B.F地可能有河流经过
C.A地陡崖相对高度可能是35米,适合开展攀岩活动
D.乙山在甲山的东南方向
绘制地图是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表达野外实习成果的途径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形图上画一条1.2厘米宽的河流,则河流的实际宽度是( )
A.60米 B.600米 C.30米 D.300米
4.在进行干旱地区地图绘制时,一般全部保留河流、水井、泉等,是为了表现( )
A.地图的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D.地图的主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赴陕南某地研学旅行,为此收集当地的相关地理资料。下图为“陕西省南部某地地形图(等高距为100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水磨河坝与红崖子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80m B.440m C.560m D.620m
6.甲~丁四地中,地处沟谷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该区域( )
A.盆地地形为主 B.地势南高北低 C.地表起伏较大 D.冰川地貌发育
8.下列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观察地貌,应从宏观到微观,从点到面
B.观察地貌,宜选择视野开阔之地
C.观察线路应选择能观察尽量多的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
D.观察线路应选择能到达区域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的路线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高原和山地
C.平原和盆地 D.丘陵和高原
10.观察图中地貌时( )
A.陡崖处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
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
11.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海拔高②坡度大③海拔低④坡度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观察地貌时,需要判断地貌的组合关系,明确地貌层次和地貌类型。根据地貌的规模可划分为宏观地貌(高原、平原、山地等)、次级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等)和微观地貌(沙丘、石笋等)。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关于该省级行政区地貌组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原、山地、丘陵相间分布 B.盆地和山地为主
C.高原、山地、相间、盆地分布 D.“三山夹两盆”
13.该省级行政区分布最广的次级地貌为( )
A.风沙地貌 B.冰川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河流地貌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C.先向南,再向西南 D.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15.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280米 B.190米 C.160米 D.400米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17.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150米 B.198米 C.278米 D.400米
18.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该岛屿南北约为
A.500千米 B.150千米 C.80千米 D.30千米
20.下列关于该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周高中低 B.常年盛行东北风
C.水能资源较丰富 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读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图中乙地与湖面高差的最大值可能是( )
A.20米 B.45米
C.95米 D.135米
22.图中甲、乙、丙、丁中适合建乡村聚落的地点是( )
A.甲、丙 B.甲、乙
C.丙、丁 D.乙、丁
23.图中①~④虚线为利用湖泊水源灌溉农田的规划线路,最合理的自流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m,回答下面小题。
24.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5.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而冬季看不到海上日出的是( )
A.甲村 B.乙村 C.丙村 D.丁村
27.图中陡崖顶部P点( )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甲村的水平距离约为600米
C.可直视丙村 D.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读某岛屿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28.该岛地势 ( )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西北高,东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
29.该岛的城市和公路分布具有 ( )
A.沿河谷分布的特点 B.网格状分布的特点
C.环岛屿分布的特点 D.与纬线平行的特点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0.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31.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32.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D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
A.990米、301米 B.950米、201米
C.850米、499米 D.799米、501米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875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二、综合题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东南部某河中游河段沉积物盛产沙金,其金粒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岩浆岩和变质岩。
绘制图甲中河流A—B段沿线地形剖面图,并说出该段地势特征。
35.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
(2)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假如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西坡,由东向西注入巴尔喀什湖。上游河谷降水丰富,森林、草原、雪山相互辉映。下游流经萨雷耶西克阿特劳沙漠,由于河床浅,河流时常改道,形成面积较大的入湖三角洲(下图)。伊犁河下游胡杨林沿河岸伸展,远离河道的地区植被稀疏,沙丘活化,成为东亚冬春季节沙尘的主要来源之一。下图为哈萨克斯坦东部区域图。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概述伊犁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并指出影响其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3)分析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水循环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C
1.图示区域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坡度平缓,为丘陵,A选项错误;该区域坡度平缓,为丘陵地区,适合发展林果业,不适合发展种植业,B选项错误;图中经纬度位置显示,该地区属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C选项正确;该地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选项错误。选C。
2.甲山比乙山高24米,这是相对高度;F地中间低两侧高为谷地,可能有河流经过;按照陡崖高差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该陡崖高差在40~80米之间,适合开展攀岩活动;乙山在甲山的东南方向。综合以上分析,C选项叙述错误。选C。
3.A
4.C
3.
根据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计算出河流的实际宽度是60米。A正确,故选A。
4.
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地图绘制时保留河流、水井、泉等,主要是为了表现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C正确;表现的内容,不是为了表现地图的用途,A错误;比例尺是地图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B错误;突出主题,一般只绘某一要素,不会全部保留各种要素,D错误。故选C。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图上测量。
5.B
6.B
7.C
5.
读图可知:水磨河坝的海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红崖子的海拔高度是1200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大于400米,小于500米,B符合题意。答案选B。
6.
沟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发育河流,图中甲~丁四地中,地处沟谷的是乙地,其它三个地方都是山脊线,B正确。答案选B。
7.
该区域等高线密集,地表起伏较大,C正确。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位于陕西省,山地海拔低,没有冰川地貌发育,ABD错。故选C。
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8.A
【详解】
观察地貌,应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A说法错误;观察地貌应选择视野开阔地带,B说法正确;应当选择多自然地理要素的路线进行观察,C说法正确;观察线路应选择能到达区域中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的路线,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故选A。
9.A
10.D
11.B
9.
结合图示等高线形态、数据及分布可以判断,该区域大多在500m以下,以丘陵、平原为主,A正确。山地、高原海拔都在500m以上,BD错误。盆地中间低四周高,图中没有盆地,C错误。故选A。
10.
由所学知识可知,从陡崖处,看不到区域的西侧,A错误。在②地进行观察,看不到陡崖,B错误。观察图中地貌时,应先观察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其弯曲方向以确定地貌类型,C错误。丙、丁两虚线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都为山谷,D正确。故选D。
11.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200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所以①④正确,B正确。②、③错误,ACD错误。故选B。
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读:(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12.D
13.A
12.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省级行政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中显示的是西部的地形区,从南向北: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其地貌组合表现为“三山夹两盆”,D正确。图中无丘陵,高原,A,C错误。盆地和山地为主,但“三山夹两盆”表述更为形象准确,B错误。故选D。
13.
由上题解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风沙地貌分布最为广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疆的地貌组合及特征,重在考查学生读题析图能力。
14.B
15.A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应用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4.
据图中指向标可以判断,图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且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所以图中河流的流向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选B。
15.
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100m,可判定经过图中陡崖的等高线有3条,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相对高度范围在200米与400米之间。故选A。
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16.D
17.C
18.B
16.
读图可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河流的流向应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选D。如图:
17.
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100,根据陡崖计算公式(n-1)× d ≤ H < (n+1)×d,可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是200≦H<400,故选C。
18.
①点和乙村之间有山脊,看不到乙村,A错误;②在山脊高处,②与甲村之间为凹形坡,与乙村之间为河谷,没有阻挡视线的地形,因此从②地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B正确;③点与甲村之间有山脊和陡崖阻挡,看不到甲村,C错误;④地与甲村之间有山岭阻挡视线,从④地看不到甲村,D错误。故选B。
19.C
20.C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图中距离的计算及地球的划分等。
19.本题考查在地图上判断距离。在经线上,1度代表的实际距离大约为111千米,由图知,该岛屿的南北纬度距离为0.75°,即南北的实际距离约为75千米,所以C合题意,故B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球的划分。根据图中的河流分布呈放射状,所以地势为中高周低,故A错误;由分析知,此岛屿位于南半球,属于低纬,常年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故B错误;由题意知,该岛屿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说明地势落差较大,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故C正确;由分析知,该岛屿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D错误。故选C。
21.B
22.A
23.C
21.读图,图中乙地是河谷,根据等高线数值,乙地海拔范围是100-150米。湖面海拔是100米,两地高差的范围是0-50米,最大值可能是45米,B对。A、C、D错。
22.读图,图中甲、丙两地海拔较高,地形坡度较小,水患少,适合建乡村聚落,A对。乙距河流太近,海拔较低,易发生洪水灾害。丁地位于湖泊沿岸,海拔低,易发生水灾。所以B、C、D错。
23.根据图中等高线递变规律,判断①-④虚线经过地区的地势变化。要规划自流渠,必须是由高处流向海拔低处。图中①虚线在甲乙段是流向高处,A错。②虚线在丙段应是先流向海拔高处 ,B错。③虚线基本符合自流条件,C对。④虚线上半部分是流向海拔高处,D错。
24.A
25.C
24.
河流集水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由高处流向低处;河流位于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a的数值大于300m,所以箭头①垂直于等高线,沿坡度最大方向,从高处向低处流,表示河流集水方向,A正确;箭头④不与等高线垂直,不是坡度最大的方向,D错误;b地为闭合的等高线处,且与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中数值较小的相同,则为洼地,水应往中间流,而箭头②和③指向外边,因此B、C错误。故选A。
25.
河流位于山谷中,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a的数值大于300m,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等高距为200m,所以a应为500m,因此排除AB;b地外围的等高线是300,和相邻的低值等高线相等,所以b地的海拔应小于300,即100~300m之间,可能是250m,不能为350m,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在a、b(a>b)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的等值线,该等值线数值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等于a,要么等于b。当等于a时,闭合等值线内部为高值区,高于a;当等于b时,闭合等值线内部为低值区,低于b。
26.C
27.D
26.
我国某区域即确定为北半球,题干中提到的是冬季海上日出。因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海上日出为东南方向,丙村受山体阻挡,不能看见日出,C符合题意。甲位于东南坡,乙位于山脊,丁位于东坡,这三个村地势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无遮挡,能够看到日出,ABD不合题意。本题选择看不到日出的点位,所以选C。
27.
P处海拔范围是500~600米,A错误;根据图中线段比例尺估算,P点距甲村的水平距离大约200多米,B错误;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C错误;顶部的取值范围是500~600米,底部高度范围为200~ 300米,所以陡崖相对高度范围是200~400米,D正确。所以选D。
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可以用(n士1)×d计算,其中n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也可以用崖顶高程减去崖底高程计算。
28.B
29.C
28.水向低处流,读图,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该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对。A、C、D错。
29.根据图例判断,该岛的城市和公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分布,所以具有环岛屿分布的特点,C对。没有沿河分布,不是网格状,与纬线不平行,A、B、D错。
30.A
31.A
30.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选A。
31.
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选A。
地貌观察的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32.A
33.B
32.
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等高距为100米,山顶A外围的等高线数值为900,山顶A的海拔高度范围是900-1000米,排除C、D;陡崖有4条等高线重合,依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d为等高距、n为重合等高线条数)可得出:(4-1)×100<H<(4+1)×100,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是300-500米,因此排除B,A符合题意。故选A。
33.
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河流的流向为先向西南流再转为向西流,A错误;读图可知,两个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1.8厘米,根据图中比例尺(1:50000)计算,两山峰之间的水平实地距离约为900米,考虑两山峰之间有高差,两山峰之间的实地距离大于水平实地距离,因此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的长度应不小于875米,B正确;读图可知,陡崖位于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因此没有瀑布,不可观赏到瀑布景观,C错误;河流在山区B地可见V型山谷,在出山口C地应形成冲积扇,而不是三角洲,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D错误。故选B。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34.如下图所示:
地势特征:地势高,地势起伏大,自南向北倾斜。
本题考查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技能和等高线图的基本判读知识。
【详解】
绘制时要先对剖面线的等高线(地形)进行整体判读,标注关键点,然后根据高程确定纵坐标轴,注意A点海拔介于4500-4850m之间,B点海拔约为650m,其次,注意图中等高线的疏密,越密集,坡度越大,越稀疏,坡度越小。绘制即可,如图:
地点A海拔高度在4500到4850米之间,整体地势高;AB点之间相对高度285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整体趋势是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倾斜。
地势特征的答题要点:地势整体高或低;地势哪高哪低,或地势从什么方向向什么方向倾斜;地势起伏大或小。
35.(1)1000~1200米左右;
(2)250米至350米之间;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隔视线)。
(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4)滑坡、泥石流、暴雨、洪水。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详解】
(1)根据屠图中的比例尺和图上的那段河流的长度可以大致计算出该段的流程,图中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图上长度大概是2、2厘米,那么根据比例尺可知,流程大概1000米-1200米左右。
(2)相对高度的计算是把两个地点的高度范围得出,比如大青山顶的高度大概是600-650,李村的高度大概是300-350,换算出来两者的相对高度是250米至350米之间,两地之间能否通视主要是看两地之间是否有山脊等阻隔视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地之间有一部分等高线为凸低为高的山脊。所以无法通视。
(3)从等高线特点以及指向标可以看出,大青山顶在图中的北侧,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再根据两个村落在图中的规模可知,地势平坦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陡峭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4)暑假期间正值雨季,山区地势陡峭的地方需要防范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在山区的谷地也需要防范暴雨带来的水位上涨。
36.(1)以山地为主,整体海拔较高。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水文特征:年径流量小;汛期在夏季,冬季断流;结冰期较长;含沙量不大。
主要因素:流域内的降水量、河流流域面积、冬夏季气温、植被覆盖率、冰川等。
(3)巴尔喀什湖湖水蒸发和植物蒸腾的部分水汽随西风输送至东部山地形成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汇入伊犁河,再经伊犁河流入巴尔喀什湖。
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循环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
(1)图中大部分地区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东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西北部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山地为主,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伊犁河下游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位于内陆,全年降水较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伊犁河下游水源主要依靠夏季冰川融水,冬季融水量较少且气温低,结冰期长,河流会出现断流现象;上游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情况较好,所以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水文特征描述一般从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描述,流量大小与当地气候多少密切相关,含沙量大小与上游河流植被覆盖率高低有关。
(3)该地气候主要受西风影响明显,巴尔喀什湖的湖水蒸发和植物蒸腾产生的部分水汽被输送到东部山地形成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汇入伊犁河,地势东高西低,径流由东部山地流向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是一条内陆河,主要的水源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丰水期主要集中在夏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