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气象灾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寒潮-大风-雪灾自然灾害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B.提前为牲畜准备饲料
C.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 D.海上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2.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是( )
A.雪灾 大气污染 生物冻害 低温 B.雪灾 大气污染 低温 生物冻害
C.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低温 D.低温 大气污染 雪灾 生物冻害
3.寒潮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季节是
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季和春季
4.新京报2019年4月8日快讯:记者今日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国沿海灾害性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将较2018年有所上升。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海重,北方重 B.内陆重,沿海轻
C.沿海重,内陆重 D.沿海重,南方重
2021年伊始,“世纪寒潮”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6日至1月9日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新世纪最低温,图2为1月5日20:15至1月6日12:35期间北京市的气温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北京市在1月6日00:40以后气温不降反升的原因可能是( )
A.此时冷空气还未到达北京 B.受热岛效应影响导致此时段气温升高
C.阴天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 D.受西部与北部山地阻挡气流下沉增温
6.本轮寒潮天气未能造成北方大部分地区降雪,主要原因是( )
①冷空气势力过强 ②上升气流较弱 ③水汽量不够充足 ④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安徽凤阳,历史上民谣有“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有“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屯满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的时间是( )
A.洪涝——7、8月 B.洪涝——6、7月
C.干旱——4、5月 D.台风——7、8月
8.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得益于( )
A.红壤改良 B.大量施用化肥
C.大量种植小麦 D.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雷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下图表示重庆市年均雷暴天气日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导致图中雷暴天气年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分布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河流分布
10.重庆市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低温冻害是指寒潮入侵导致连续多日气温下降,使粮食作物、经济林木等因温度过低而受到损害以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平均每年低温冻害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A地成为平均每年低温冻害高值中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冬季风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12.长江下游地区平均冻害次数多于东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风势力大 B.长江下游地区越冬作物多
C.东北地区积雪厚,地温偏高 D.东北地区冬雨多,大气逆辐射强
13.入侵我国图示地区的寒潮路径主要是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西向东 C.由东北向西南 D.由东向西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
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 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 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
15.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
A.初春 B.夏末 C.初秋 D.隆冬
2021年1月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下图为中国天气网推出的“全国冻哭预警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形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原因是( )
A.短时间内强降水 B.强冷空气迅速入侵
C.太阳活动减弱 D.长时间无降水
17.此次寒潮来袭,沈阳居民的应对措施是( )
A.加强监测和预报 B.制定应急预案
C.保暖添衣,减少外出 D.发布寒潮预警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也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左图和右图分别示意2007~2016年某季节西北太平洋小型热带气旋和大型热带气旋空间分布,图中空心大圆表示小型和大型热带气旋平均活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与小型热带气旋相比,大型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是( )
A.分布较集中 B.平均活动位置偏南
C.平均活动位置偏东 D.分布较分散
19.右图中10°N以南海域无大型热带气旋形成,其主要原因是( )
A.洋面岛屿众多 B.地转偏向力小
C.水汽补充不足 D.季风势力强
20.右图中大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是( )
A.3~4月 B.5~6月 C.8~10月 D.9~11月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图Ⅰ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图Ⅱ)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1926 年7 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1.关于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集中 B.当地森林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C.地势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 D.上游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较快
2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图Ⅱ中西河道的水位剖面示意图(左西右东)的是( )
A. B.
C. D.
23.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B.农田病虫害减少
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8月4日夜间到5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120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台风多发生在( )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25.台风( )
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12级
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台风带来的影响有( )
①增温增湿②影响出行③基础设施受损④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4—5月 7—8月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27.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8.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9.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易形成伏旱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冰雹是由短时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气象灾害,多发生在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暖空气势力快速增强的时期,特征是突发性强,来势凶猛,破坏力巨大。贵州是我国冰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贵州冰雹的高发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1.除天气系统的影响之外,导致贵州冰雹灾害频繁的原因还有(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地形复杂 D.植被茂盛
32.被称作“中国天眼”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恰好位于贵州黔南冰雹带上。守护国之重器,“防雹”最有效的措施包括( )
①完善预警系统 ②增设防护网 ③加强人工消雹作业 ④增强区域空气对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33.超强寒潮是一种极端天气过程,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出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概括上海2001-2019年12月最低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2)2020年12月末,上海经历了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判断12月31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其原因。
(3)比较上海和成都受此次寒潮影响的程度,并分析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4)列举超强寒潮可能给上海带来的危害,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湖南省的位置及水系示意图,下右图为某驾驶员在某跨河大桥附近时拍摄的照片。与该桥连接的路面相比,该跨河大桥的桥面冬季夜晚更易结冰。桥面结冰以后,交警会在桥面上撒盐和沙等。
(1)与该跨河大桥连接的路面相比,分析桥面冬季夜间更易结冰的原因。
(2)阐述交警在结冰桥面上撒盐和沙的作用。
(3)指出驾驶员行驶在大面积结冰路段应采取的措施。
35.洪灾是由于江、河、湖、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水流入境而造成的灾害。灾害是我国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亦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的形成,与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状况,该区域洪灾频繁多发。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A地洪灾多发原因。
(2)简述B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1.
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C正确。故选C。
2.
据图中关系可判断出,①③所对应的内容是天气现象,②④是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根据图中灾害链图①导致了农牧区雪灾,所以①是雪灾;沙尘暴天气会使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造成空气浑浊,所以会导致②大气污染;寒潮会造成低温,所以③是低温;低温会造成生物冻害,所以④是生物冻害,B正确。故选B。
寒潮是我国境内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次数较多,活动范围广大。
(1)寒潮的发生原因: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2)冬季寒潮造成急剧降温会冻裂工矿中的各种管道和阀门,还可酿成火灾水灾,致使停工停产。我国南方的经济作物也最怕冻害,橡胶树在5℃以下低温时,会使主干爆皮流胶,甚至全部干枯;柑桔遇-9℃以下低温时,就会产生冻害。就连急性心肌梗塞,在冬半年的两个频发期与寒潮集中时段也是一致的。春季寒潮南下,在长江以南与暖湿空气对峙,便造成连续低温阴雨。它对早稻影响最大,只要日平均气温低于12℃,最低气温低于8℃,持续三天以上,并伴有阴雨,就会发生冷害,引起芽种霉烂或烂秧。
(3)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
3.D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详解】
寒潮是我国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的气象灾害,寒潮来袭会导致大范围大幅度的降温雨雪天气。所以如若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发生,所农作物的产量影响非常大,容易导致减产或绝收。我国北方冬季大部分地区农田农作物生长少,所以冬季寒潮的影响无春季和秋季严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D
【详解】
我国台风灾害来自于东南太平洋上,台风形成后,主要是向西、向北、向西北方向影响我国,因此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沿海重,南方重;内陆轻。北方若干年份台风影响也很严重,据此选D。
5.D
6.B
5.
1月6日~1月9日,已出现寒潮天气,北京属于北方,此时冷空气已到达北京。故A选项错。B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的现象。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题干中无法体现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故B选项错误。阴天天气,气温曲线图中表现不明显,且气温上升时间较短,无法体现为阴天天气。故C选项错误;D北京的北部为燕山山脉,在冷空气南下的时候,在燕山山脉的北部为降温状态,之后冷空气下沉增温,跨过山脉之后,持续降温,符合图表规律,D正确,故选D。
6.
①寒潮天气势力过强,移动速度快,在北方停留时间短,难以形成大面积降雪,故①项正确;②上升气流较弱,也有其中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②项错误;③此次寒潮是由西伯利亚高压引起,冷空气由高纬度内陆地区而来,水汽量不够充足。故③项正确;④近地面与高空温差小,与本题是否降雪没有直接关系。故④项错误。①③正确,B正确,故选B。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与天气特点。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寒潮天气在北方没有形成大面积的降雪,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势力过强,移动速度快,二是水汽不够充足,难以形成降雪。
7.B
8.D
7.
安徽凤阳位于淮河中游地区,每年6、7月间降水多,淮河流域常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农田被淹,导致农作物减产,与干旱无关,B正确,C错误。7、8月份华北地区降水多,对该地区影响不大,A错误。台风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该地受台风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8.
据上题分析可知,安徽凤阳由于常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农田被淹,导致农作物减产,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屯满粮”应该是大力兴修水利,治理了洪涝灾害,D正确。该地长期种植水稻,形成水稻土,不是红壤,AC错误。与大量施用化肥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正常年份):四、五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六月,长江中下游“梅雨”;七、八月,华北、东北多雨; 九月,雨带迅速南移至江南;十月,锋面雨带退出中国大陆。
9.A
10.B
9.图中雷暴天气年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是形成几个雷暴高发区中心,主导因素是地形分布差异,A对。太阳辐射分布没有差异,B错。大气环流相同,C错。河流分布呈带状,不会形成几个中心,D错。
10.雷暴天气形成条件是充足的水汽和强烈对流,重庆市夏季气温高,蒸发的水汽多,空气对流强盛。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夏季,B对。其它季节气温较低,对流弱,蒸发的水汽较少,出现雷暴天气的可能性少,A、C、D错。
雷暴天气年均日数空间分布形成几个雷暴高发区中心,主导因素是地形。太阳辐射受纬度因素影响,不会形成几个中心。雷暴天气形成条件是充足的水汽和强烈对流,夏季气温高,对流旺盛,蒸发的水汽充足。
11.B
12.B
13.A
11.图中A地为南岭山脉,因海拔高,气温低,低温冻害次数多。A地并不是受冬季风影响大的地方,海陆位置和洋流影响小。选项B正确。
12.长江下游地区比东北地区平均每年冻害次数多的原因主要是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农田有作物种植。东北地区冬季风势力大,东北地区纬度高,低温,大气逆辐射气温影响小。选项B正确。
13.根据图中秦岭以南、内蒙古东南与河北省交界处形成两个低温冻害高发中心判断,入侵图示地区的寒潮大多为西北路径。选项A正确。
14.C
15.A
14.冷冻灾害主要是气温的异常变化造成的。图中的P地区处于三山夹峙地带,向北敞开,东西两侧山脉为南北走向,形成冷空气通道,冷空气可长驱南下;南侧山脉为东西走向,阻挡冷空气南下,冷空气在此堆积,致使该地冷冻灾害高发,故C项正确。
15.初春和深秋,是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初始和末尾,发生冷冻灾害时,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故A项正确。
16.B
17.C
16.
依据寒潮的定义,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 象的天气过程,B正确;短时间内强降水不是形成寒潮的原因,寒潮可能会带来短时间内强降水,A错误;寒潮天气与太阳活动可能有关,但不一定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C错误;长时间无降水与寒潮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7.
加强监测和预报、发布寒潮预警、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气象部门或政府的应对措施,ABD错误;保暖添衣,减少外出是居民抵御寒潮应该做的,C正确。故选C。
寒潮,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18.A
19.B
20.C
18.
对比小型和大型热带气旋在图示海域的分布,可知小型热带气旋分布较分散,大型热带气旋分布较集中,A正确、D错误。图中小型气旋平均活动位置偏南、偏东,大型气旋平均活动位置偏北、偏西,B、C错误。故选A。
19.
图中10°以南海域无大型热带气旋形成,主要是10°N以南海域靠近赤道,地转偏向力小,洋面难以形成低压涡旋,B正确。岛屿众多对气旋形成作用不大,A错误。10°N以南海域广阔,温度高,水汽补充充足,C错误。10°N以南季风势力并不强,D错误。故选B。
20.
8~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和副热带海域海水温度高,洋面气压变化大,易形成热带气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多大型热带气旋形成,C正确。3~4月、5~6月、9~11月温度没有达到最高,气压高,发生频率不是最高,A、B、D错误。故选C。
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需要海温、大气环流和大气层三方面的因素结合。热带气旋需在离赤道超过五个纬度的地区生成,否则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的强度不足以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环流中心便不能形成。
21.B
22.C
21.
结合材料和图Ⅰ分析,该地所在区域位于秦岭南麓,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强度大,A正确;县城位于河谷,地势较低洼,且多条河流在此交汇,洪水期水量较大,C正确;上游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能够快速形成洪峰,D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当地森林覆盖率高低,B错误。该题要求选择原因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22.
由图Ⅱ可知,西河道位于河流弯曲处,西侧为凹岸,流速快,水位高,侵蚀作用强,河床陡;东侧为凸岸,流速慢,水位低,泥沙堆积,河床缓。再结合材料城墙冲毁、城隍庙无恙,可知C图符合题意。故选C。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23.B
【详解】
寒潮带来的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害,使电力设施毁坏,寒潮带来的大风会掀翻船只,ACD对。农田病虫害减少会使作物增产,不是寒潮的危害,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24.B
25.D
26.D
24.
台风多发于夏秋季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①②错误;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6.
增温增湿是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台风带来降水,可以缓解高温和旱情,①错误;台风过境,常伴有狂风、暴雨,会毁坏基础设施和交通线,影响出行,引发洪水,在城区易造成城市内涝,②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台风是指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热带气旋),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高速旋转,并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旋转。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面上的、具有暖流中心结构的、风速在32.6m/s以上的强烈的热带气旋。这种热带气旋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称“台风”。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严重。
27.C
28.A
29.B
27.
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可知,开封发生干旱的次数较多,为35-40次之间,大于武汉30次左右。读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特别是4-5月份最明显,说明降水稳定程度较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大。故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选C。武汉与开封相比,纬度低,年均温高,蒸发量大,发生干旱的次数却比开封少,说明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与纬度、气温关系不大,AB错;由图可知,武汉、开封都临近河流,故河流与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关系不大,D错。所以本题选C项。
28.
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由于降水相对变率越大,降水稳定程度越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越大,发生旱灾次数越多。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29.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其它季节降水相对变率较小,旱灾不严重。武汉位于江淮地区,7-8月,受副高控制,夏季易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武汉春季降水较多,气温虽然回升快,春季武汉旱灾不严重,A错;旱灾是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武汉地区秋季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对水分要求不高,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晴朗少雨也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所以秋季晴朗少雨不会造成武汉旱灾严重,C错;武汉冬季低温少雨,寒冷干燥说法错误,故D项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B。
干旱与旱灾的区别: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旱灾一般是因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而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30.A
31.C
32.C
30.
贵州省冰雹主要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贵州省冰雹出现季节和月份以及时间上的不均,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冰雹最多而秋季冰雹最少,同时春季还是大冰雹多发的季节;月份变化上4月冰雹最多,而9月冰雹最少。题干中,冰雹多发生在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暖空气势力快速增强的时期,春季气温回升,同时冷空气影响较强,据此推断高发季节为春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
除天气系统的影响之外,导致贵州冰雹灾害频繁的原因还有喀斯特地貌,地形多样,山高谷深坡陡,气候变化复杂,C正确。纬度低不容易发生冰雹,海拔高,冷空气影响小,植被茂盛跟冰雹无关,故选C。
32.
本题主要考查防灾减灾措施。对“中国天眼”这一国之重器防雹的措施关键是要高效、迅速。有新闻报道气象部门对当地工作人员进行了消雹作业的培训,配合预警,提前消除冰雹。增设防护网很难控制其网格大小,且影响天眼信号接收工作;增强区域空气对流,干扰正常大气运动较为困难。①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
33.(1)原因: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冬季风强弱不稳定
(2)天气系统:冷锋。理由:气温不断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
(3)原因: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受冬季风影响大;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风难以到达,且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温度较高。
(4)影响:造成冻裂水管、破坏电力设施,影响生活。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建议:对道路交通情况做好监测和预报,提前进行预警;及时通知船舶回港避风,停止水上作业。加强道路安全巡查,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工程措施(除雪车、撤盐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向居民及时推送相关交通讯息,提高公众的避灾意识:注意应急联动,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的协调联动
本题以寒潮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天气系统及对影响和防灾减灾的措施,题目整体难度较低,要去学生掌握寒潮的相关知识和锋面相关知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
(1)
本题考查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 2001-2019年上海市12月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呈波动态势的原因是,每年的冬季风强弱不稳定。导致上海市12月气温总体上不断上升的原因是全球变暖,以及当地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强。
(2)
结合所学可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此时为12月末,处于冬季了,冬季亚欧大陆出现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强冷空气南下,会带来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和大风、雨雪天气,即寒潮。
(3)
成都与上海相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海拔低,热量不易散失;加上四川盆地,北部有大巴山,对寒冷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得成都受冷空气的影响小,与之相比,上海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且北部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冬季风带来的冷空气易长驱直入,因此上海市受到的影响更大。
(4)
结合所学可知,寒潮会带来大幅降温和雨雪天气,导致道路结冰、设施损坏,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出行。交通部门应该采取的措施需要贯穿寒潮来临前和来临后,首先,关注寒潮预警,提前做好交通状况的监测与报告;加强道路巡查,排查易受寒潮影响的道路风险并进行检修;寒潮来临后,采取破冰、除雪等措施恢复道路;及时向居民通报路况信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4.(1)桥面悬空,夜间桥面上下双面辐射冷却,降温速度快;河面光滑,无地物阻挡,风大,桥面热量散失快;夜晚桥面下部河流水汽蒸发吸热,加剧了桥面道路的寒冷程度。河水蒸发提供充足水汽,在桥面遇冷冻结。
(2)撒盐:降低水的冰点(凝固点),加快冰雪融化速度。撒沙:增大路面摩擦力(或粗糙度),防止车辆、行人打滑;加深地表颜色,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提高地面温度,促进冰雪融化。
(3)降低车速,低速通行;使用防滑轮胎(或给轮胎安装防滑链);保持车距,不超车,不加速;遇到弯道、上下坡路段,提前减速;服从交警指挥疏导等。
本题以湖南桥面结冰为材料,主要涉及热力环流以及交通安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分析与该跨河大桥连接的路面相比,桥面冬季夜间更容易结冰的原因,可从水汽条件、降温条件等方面分析。桥下是河流,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桥悬空的构造,使桥面夜间上下两面的辐射冷却作用加剧,降温快,桥面的气温比路面气温更低,更容易结冰;加之,夜间桥下河流水汽蒸发吸收热能,进一步加剧了桥面道路的寒冷程度,使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成冰块。
(2)
阐述交警在结冰桥面上撒盐和沙的作用,可从盐和沙的性质入手。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撒盐有利于加快冰的融化速度;沙可以改变下垫面性质,增大路面的摩擦力,有利于防止车辆、行人打滑,提高通行的安全性;且沙能加深路面的颜色,增加路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减少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提高路面温度,加快冰雪的融化速度。
(3)
驾驶员在大面积结冰路段行驶时,应降低车速,低速行驶;尽可能的使用防滑轮胎(或给汽车轮胎加装防滑链等),提高车辆在冰面的通行能力;保持车距,切勿超车、加速,采用匀速慢行的方式,缓慢通过结冰路段;遇到结冰的弯道以及上下坡路段时,提前减速,不要在冰面上急刹车;服从交警的指令等。
35.(1)属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易导致洪灾暴发;属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大,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
(2)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详解】
(1)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长江上游第二三阶梯交界处附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大,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由图可知A地所在地区大部分等高线海拔高度大于500米,属山地地形,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易导致洪灾暴发。
(2)注意题目要求是“工程措施”;图中B地位于洞庭湖平原地区,因而要退耕还湖,疏浚湖泊,增强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加固长江堤防等工程措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