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不同地理要素图层。读图,回答下题。
1.该区域( )
A.①地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②地适宜广泛种植小麦
C.高级住宅区可能集中在③地 D.钢铁厂布局在④地最佳
2.据图推断( )
A.居民点向东南方扩展 B.GIS可应用于道路规划
C.森林面积扩大,酸雨危害减弱 D.湿地面积减少,地下水源增加
下图是某地典型滨海湿地植被影像特征指数时间序列模型图,植被物候特征指数的升降表示植物生长或衰败。完成下面小题。
3.构建该模型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BDS
4.据图可知( )
A.茅草物候指数峰值最高,表明茅草生物量最多
B.碱蓬物候指数变化最小,表明碱蓬生物量最少
C.芦苇物候指数最早到达峰值,表明芦苇最早进入生长旺盛期
D.互米花物候指数变化最大,表明互米花生长期最长
5.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联合对外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数据为8848.86米。此次珠峰高程测量是我国对珠峰展开的第四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其中高程测量主要依托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下图为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我国东部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关于该图制作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技术获取交通事故信息,确定监测点分布
B.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C.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事故的监测与灾害的评估
7.如冰川位于各拉丹冬峰西南部,由南北两支冰川构成。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姜古迪如由缓慢退缩进入快速退缩,下图为“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变化图”。读图,完成为快速获取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的分布范围,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
2018年11月19日,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于12月27日正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完成下面小题。
8.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相比,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特殊功能是( )
A.区域导航 B.空间定位 C.精密授时 D.短信报文
9.北斗卫星系统最宜广泛应用的领域是( )
A.农业估产 B.矿产探测 C.野外考察 D.灾害预测
2021年9月17日下午,“神舟十二号”飞船乘载着三名航天员从300km左右的太空轨道进入大气层,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安全返回地球家园。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经过的大气层温度变化是( )
A.升高一降低一升高 B.降低一升高一降低
C.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 D.降低一升高一降低一升高
11.图示大气圈层中( )
A.①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B.②层大气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C.③层大气层中存在臭氧层 D.④层内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12.北斗导航系统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
A.提供返回舱实时影像 B.控制返回舱下降的方向速度
C.分析返回舱下降轨迹 D.确定返回舱及救援人员位置
13.2020年左右我国要完成35颗北斗卫星发射组网,形成覆盖全球的导航系统。下列与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洪水淹没范围监测 B.水库大坝变形监测
C.120系统应用急救 D.无人汽车驾驶导航
14.网商银行依靠升级的“大山雀”的技术,评价农户资产,从而给予合理的贷款额度。让3S技术“掌握”了传统信贷员的技能。下图为“大山雀”的技术示意图。完成评价过程中可以( )
①利用RS获取耕种面积和品类②借助GIS进行气候、历史产量等图层管理
③利用GPS预测作物产量和产值④通过RS输出作物所需资金的时间和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GIS系统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 )
A.丁比戊地更适宜建高速公路 B.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C.乙河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 D.甲地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16.规划绿色宜居城镇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
①降水分布图②土地利用图③空气质量图④矿产分布图⑤人口分布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1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严重,目前对台风最重要的监测手段是( )
A.利用探测气球 B.利用气象卫星
C.气象台洪水预报系统 D.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受台风“巴蓬”的影响,甲海域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9.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VR技术
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蓄水后会形成堰塞湖。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区域易形成堰塞湖的季节和地点可能是( )
A.春季a处 B.秋季b处 C.夏季c处 D.冬季d处
21.在堰塞湖形成后,获取该地区堰塞湖变化信息最快捷的技术手段是( )
A.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虚拟现实技术 D.遥感技术
下图为2019年12月26日17时台风“巴蓬”位置及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台风“巴蓬”过境菲律宾,对其造成的影响是( )
A.带来高温和干旱 B.造成寒潮和霜冻
C.诱发地震和洪涝 D.引发强风和暴雨
23.台风来临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灾准备 B.尽量向地势低的地方转移
C.海上作业渔船停在原地避险 D.及时户外空旷地带转移
24.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VR技术
25.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读图,EV区域最可能是( )
A.丘陵 B.耕地 C.海洋 D.沙漠
二、综合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2019年1月5日电 经过18天、1250多千米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6名队员于当地时间4日17时30分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下图示意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和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的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27.下图所反映的是“雪地、沙漠、湿地、小麦的反射波谱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0—0.7微米波断内,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地物分别是____和____。
(2)小麦在____到____波段最容易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
(3)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思考,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物判读的原理是什么____。
(4)简要说说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中有哪些应用领域:____、____。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漠蝗虫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取食和迁移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沙漠蝗灾每10~12年暴发一次,如果雨量充沛并且绿色植物充分的话,沙漠蝗虫数量将会在1~2个月内迅速增长,开始群集并转变为群居型,形成成蝗蝗群,最终导致蝗虫暴发。沙漠蝗虫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分散人工调查到电讯传真,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主的综合监测预警技术发展迅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沙漠蝗灾预测的准确性和防控的精准性。下图示意非洲及西亚蝗虫分布和迁移路线,下表示意沙漠蝗灾发展过程。
(1)根据材料,用曲线绘制沙漠蝗灾发展过程图的缺失部分。
(2)分析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的原因。
(3)简述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的优势。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1.
该区域是我国南方某地,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A错误;南方地区粮食作物多为水稻,②地为湿地不宜垦荒种植,种植小麦也不合理,B错误;③地附近有湖泊、河流和森林,环境好,交通便利,可以建设高级住宅,C正确;④地在居民点的夏季盛行风的上风向,不利于建钢铁厂,D错误。选C正确。
2.
图示信息显示:居民点向西南方向发展,A错误;湿地面积减小,耕地面积扩大,林地面积变化不大,C错误;湿地面积减小,地下水源将减少,D错误;交通、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可用于城市及道路规划,是GIS技术的应用,B正确。故选B。
3.B
4.C
3.
RS主要的作用是获取地表的景观现象,GPS、BDS主要用来定位和导航,GIS主要用来数据分析,该模型反映的是不同植被变化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多种数据分析后的结果,B正确。
4.
植被物候特征指数的升降表示植物生长或衰败,不能反应生物量情况和生长期,ABD错误。芦苇的物候指数最早达到峰值,表明芦苇最早进入生长状况最好的时间,即生长旺盛期,C正确。
“3S”技术手段的区别:(1)“点”与“面”判断GP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 即“看” 。
5.A
【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地理信息技术具备测量高度的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指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定位与导航能力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三维定位(经度、纬度、海拔高度),能测量出珠峰高度,A正确。 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主要功能是及时获取信息,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理、分析、表达。不具备测量功能,C错误。数字地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全球的数字模型,不具备测量功能,D错误。故选A。
6.B
【详解】
遥感技术不能获取交通事故信息,确定监测点分布,A错误。事故的统计、储存,及事故发生时,确定最近的警力(车) ,选择最优的路径到达出事地点等工作只有地理信息系统来完成,B正确。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事故的位置,但不能预测交通流量,C错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完善的数字地球技术,不能实现事故的监测与灾害的评估,D错误。故选B。
7.A
【详解】
快速获取姜古迪如南北两支冰川的分布范围,需利用遥感系统获取分布信息,遥感系统速度快,效率高,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分析,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C错误。数字地球进行虚拟地球的存储和呈现,D错误。故选A。
8.D
9.C
8.
根据材料,”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卫星定位、短信报文、精密授时于一体,能够高效快捷地实现信息传递“可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一般都具有导航、定位、授时等主要功能,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特殊功能是短信报文功能。故选D。
9.
北斗卫星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导航定位功能,因此最宜广泛应用的领域是野外考察活动,C项正确。农业估产、矿产探测、灾害预测属于遥感或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范畴。故选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
10.D
11.B
12.D
10.
读图注意,图中两条虚线表示的是对流层与平流层、平流层与高层大气的分界高度,图中①在对流层,②在平流层,③在高层大气,图中实曲线表示的是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中显示,300千米以下,地球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类似字母“∑”: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是随高度增加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是先降低后升高的,一共四段变化,因此排除AB;再依据从对流层顶到地面的过程中气温是升高的,排除C,只有D正确。故选D。
11.
高度电离状态的是电离层,在③层中,①层是对流层,A错误;②层是平流层中,在图②层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在图②层中,C错误;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对流层,①是对流层,D错误。故选B。
12.
北斗导航系统主要功能是实时导航,确定返回舱及救援人员位置,D正确;能够实时提供影像的是遥感,A错误;北斗导航无法控制返回舱下落速度,B错误。分析返回舱下降轨迹主要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C错误;故正确选项为D。
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主要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因为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为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2)平流层: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空。主要特点: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因为该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以平流运动为主;因为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平稳。天气晴朗;由于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与人类的关系:该层中的臭氧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有利于航空活动。(3)高层大气:高度范围:平流层以上。主要特点:大气密度非常小;由于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与人类的关系: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3.A
【详解】
洪水淹没范围监测要及时获取数据,用到的是遥感技术,和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无直接关系,A正确;水库大坝变形监测的数据比较精确,120系统应用急救要为车辆精准定位,结合GIS系统可以更有效的救援,无人汽车驾驶导航要用到定位导航,因此与北斗系统高精度技术的应用无直接关系的是BCD。
14.A
【详解】
通过RS能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理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可用于获取耕种面积和品类,①正确;GIS用于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检索和显示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升级的“大山雀”,其作物识别算法模型进行升级,还融合了人工经验,能对气候、历史产量等图层管理分析,②正确;通过GIS预测产量产值,输出种植作物所需资金的时间和规模,利用GPS能高精度无线电导航定位,③错误;通过RS遥感技术能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理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了解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不能输出作物所需资金的时间和规模,④错误。由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A
16.C
15.
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地供水管网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B错误;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C错误;甲地位于丘陵山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D错误;丁地位于城市边缘地带,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A正确。故选A。
16.
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而降水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GIS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17.B
【详解】
气象卫星监测范围广、适时性强、信息准确,是监测台风最重要的手段,B正确。台风一般伴随着大风天气,使用探测气球效果差,A错误。台风一般带来降水天气,要结合当地地形,若地形平坦,排水不及时才会带来洪水;且洪水一般出现于台风之后,属于台风带来的危害,因此洪水预报相对于台风会滞后,CD错误。故选B。
18.A
19.B
18.
判断近地面风向,需考虑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读材料可知,此时甲海域位于台风“巴蓬”中心的东侧,由于台风为低压系统,台风中心气压最低,此时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向西指向台风中心,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右偏,形成东南风。所以此时甲海域的风向是东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9.
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统计计算,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评估台风带来的经济损失,B正确;遥感技术是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主要获取影像资料,不能进行分析评估,A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提供定位和导航功能,也不能进行分析评估,C错误;VR技术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也不能进行灾害损失的分析评估,D错误。故选B。
VR技术,指的是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沉浸一交互一构想是VR环境系统的三个基本特性。虚拟技术的核心是建模与仿真。虚拟现实广泛应用于医学、娱乐、军事航天、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仿真、应急推演、游戏、地理、教育、水文地质、维修、培训实训、船舶制造、汽车仿真、轨道交通、能源领域、生物力学、康复训练和数字地球等。
20.C
21.D
20.
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蓄水后会形成堰塞湖,容易形成堰塞湖的季节主要是降水相对比较集中的季节,我国是季风气候为主,夏秋季节降水相对集中,另外较为狭窄的河谷比较容易被堵截,加上滑坡的条件是两岸坡度较大,根据季节排除AD,根据位置,堰塞湖的位置应该是要具备蓄水条件的地方,C处处于较为宽阔的河谷地带,蓄水条件较好,两端坡度陡峭容易被堵塞,故选C。
21.
堰塞湖的变化信息主要包括水位的上涨情况和面积的大小,使用遥感影像技术最为快捷,地理信息系统是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做定位的,虚拟现实技术现在的主要应用是数字化地球上的某些地理事物。故选D。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遥感技术可用于植被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交通线路网络与旅游景点分布等方面。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现已在资源调查、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土地利用及其适宜性评价、区域规划、生态规划、作物估产、灾害监测与预报、精确农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22.D
23.A
24.B
22.
台风是风力达到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过境时主要表现为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综上所述,符合台风带来到的影响是引发强风和暴雨,故选D。
23.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卫星云图获得台风的移动路径,所以关注天气预报,可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A正确;特大暴雨很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B错误;狂风可以掀翻船只,海上作业渔船应尽快靠岸停泊,C错误;狂风暴雨适宜在室内,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应用于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若要分析评估台风“巴蓬”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最适宜选择的技术手段是地理信息系统,故选B。
台风过境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风向在北半球地区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则为顺时针方向)。在天气图上,台风的等压线 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以气流的垂直运动为主,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25.C
【详解】
根据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结合图例信息判断,EV区域位于区域东南,根据第一幅图判断位于城市以外,根据第二幅、第三幅信息判断,河流注入EV,因此EV可能代表海洋,C正确;图示没有沙漠,D错误;丘陵位于河流中上游,如CⅡ,A错误;耕地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如DⅢ,B错误;故选C。
26.(1) GNSS GIS RS
(2)利用GNS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
本题以第35次我国南极科考活动为情境,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
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在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NSS,监测环境的变化也就是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需用RS。
(2)
可从GNSS、RS和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如用GNSS可测量所在地的海拔及队员的位置,为科考队定向、导航;用RS探测资源,监测天气、冰川等变化;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模拟冰川的运动变化等。
27.(1) 雪地 湿地
(2) 0.7微米 0.9微米
(3)不同地物在同一波段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波段其波谱特征不同,根据波谱曲线可以辨别地物
(4) 资源普查 环境灾害监测
本题以地物的波谱为材料,考查RS技术根据波谱进行识别地物的原理,考查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
(1)
由图的曲线可知,0—0.7微米波段内,反射率最高的是雪地,最低的是湿地。
(2)
由图可知,小麦在0.7-0.9微米波段内,发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地物,最容易和其他地物区分。
(3)
由图可知,同一波段,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在不同的波段其波谱特征也不同,根据这两点,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
(4)
根据上题的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对环境灾害进行监测,如火灾、泥石流的范监测;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
28.(1)分别绘出图中发展阶段缺失的四段。
(2)在虫源适宜地区,沙漠蝗虫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沙漠蝗虫具有极强的扩散和迁飞能力,蝗灾范围迅速扩大;全球气候异常,沙漠蝗虫的监测预警难度大;各国政府沟通不畅,预警沟通不及时;蝗虫聚集地区大多经济技术落后,治蝗能力低。(任答出点)
(3)获取信息速度快,监测范围大;及时做出预测和灾情风险分析,将虫情信息上报到防治部门。
【详解】
(1)材料信息表明,0~3个月蝗虫暴发,表明曲线开始增长,3~9个月蝗虫暴增,表明曲线向上较陡,9~15个月蝗虫成灾,表明曲线密集度较高,15~18个月蝗虫下降,表明曲线向下降低,由此可绘制相应曲线表示沙漠蝗灾发展过程,如下图。
(2)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的原因应从蝗灾强度、预警信息、抗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沙漠蝗虫因其具有强大的繁殖、取食和迁移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害虫之一,在虫源适宜地区,沙漠蝗虫的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沙漠蝗虫具有极强的扩散和迁飞能力,蝗灾范围迅速扩大,使得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全球气候异常,沙漠蝗虫的监测预警难度大,使得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灾易发难控;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的各国政府沟通不畅,预警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当地蝗灾易发难控;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蝗虫聚集地区大多经济技术落后,治蝗能力低,抗灾能力弱,导致当地蝗灾易发难控。
(3)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的优势应从获取信息的速度、监测范围、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说明。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网络获取信息速度快,网络涉及范围广,监测蝗虫的范围大;利用网络智能化监测蝗虫能够及时做出预测和灾情风险分析,将灾情信息上报到相关防治部门进行决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