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一、单选题
下图示意2000年和2010年青岛市产值排名前12位的工业类型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单位:%)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到2010年,青岛市( )
A.轻工业所占比重显著下降 B.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显著下降
C.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上升最快 D.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显著下降
2.2000年到2010年,青岛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市场需求的增大 B.技术水平的提升 C.政府政策的支持 D.工业调整的需要
“建设城市群交通圈”是我国“十三五计划”确定的165个重大项目之一。2019年10月18~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湖北武汉市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次规模最大的国际体育盛会。读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规划建设图中三个实验区形成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光热充足
B.开发较早,工业基础雄厚
C.矿产种类多,能源资源丰富
D.经济腹地广,辐射带动作用强
4.武汉是武汉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关于武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武汉在水陆空综合交通方面优势显著
B.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之一
C.武汉的辐射范围能达到山东半岛
D.武汉辐射周边的金融、商贸、科教、信息、物流和旅游集散中心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
A.经济地位加强 B.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职能减少 D.城市等级提升
6.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城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在
①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④构建与环渤海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7.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8.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加强区域协调和产业的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这是建设好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分工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海峡西岸城市群 D.珠三角城市群
10.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改善区域交通联系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12.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的( )
A.城市等级变高 B.城镇人口减少 C.服务范围增大 D.职能种类减少
14.绍兴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直接影响( )
A.交通 B.行政 C.科技 D.人口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16.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B.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均较大
C.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距离无关 D.京与冀城市之间出现产业链断裂
18.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B.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C.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 D.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一直是我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但到了21世纪初,广西食糖产量下降、企业利润降低,我国食糖进口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广西加强与巴西等世界主要产糖国交流合作,产糖业正逐步走出困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广西相比,巴西发展食糖业的突出优势是( )
A.生产成本低 B.产品质量高
C.加工技术先进 D.社会协作条件好
20.下列措施有利于广西产糖业走出困境的是( )
①扩大甘蔗播种面积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③增加农药化肥施用量,提高甘蔗单产④培育甘蔗良种,提高含糖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俗称的“北京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建成后将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优势( )
A.运输速度快 B.连接城市多 C.建设成本低 D.节约建设用地
22.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地质 B.气候和河流 C.城市分布 D.国家政策
23.“北京七环”全线通车将会缩小的是( )
A.铁路运输量 B.北京市运输量 C.区域经济差异 D.能源运输量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甲)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图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甲中c~d时期,出现或反映的主要社会现象是( )
A.社会负担不断减轻 B.逆城市化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会生产力下降
25.图乙中①对应的“在农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大约是( )
A.5% B.22% C.45% D.75%
26.图乙中①、②为图甲各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组较合理的是( )
A.a时期—② B.b时期—① C.c时期—② D.d时期—①
二、填空题
27.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发展阶段 产业特点、地位 区位优势
工业化初期 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中心和最大的____基地 接近原料产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最大的____;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的____工业基地 国家实施了____的战决策;原有的基础设施、技术和劳动力优势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高新技术产业和____发展迅速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工业基础、雄厚的____、开放的服务环境等
28.发展优势:________条件得天独厚;________运河开通,使纽约腹地扩大。
29.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含义: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________和发展带动力。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
a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
b城市的功能
影响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城市的________范围
三、综合题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梧州市位于西江沿岸,六堡茶为当地特产。该茶按特定工艺加工,品质独特,具有治病驱痢和解暑祛湿等功效。六堡茶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朝时经“茶船古道”运往马来西亚等地,成为东南亚侨胞喜爱的日常饮品。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茶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六堡茶产业链。
(1)指出清朝时期六堡茶出口东南亚的主要运输方式和路线。
(2)分析六堡茶畅销东南亚的原因。
(3)从产业链的角度,为梧州市发展茶旅产业提出建议。
31.读“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
(2)深圳目前所处区域发展的 阶段,其区域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
(3)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其优势区位条件有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1.
读图可知,轻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上升,纺织业比重变化不大,A错误;专用设备制造业比值上升,随着经济发展,产值不会下降,B错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比重上升都比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上升快,C错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比重由28%下降到11%,显著下降,D正确;故选D。
2.
2000年到2010年,青岛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比重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市场需求的增大,是青岛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市场需要;A正确;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比较成熟,10年不会有较大的提升,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工业调整,因此CD错误,故选A。
区域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造成区域经济整体衰退,区域必须寻找新的发展,才能实现区域高效益综合发展。其措施如下:(1)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区域环境
3.D
4.C
3.
成渝实验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形崎岖,A错;成渝经济区开发较晚,B错;上海浦东新区矿产、能源资源短缺,C错;三个实验区形成的共同优势是经济腹地广,辐射带动作用强,重庆带动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武汉带动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上海浦东新区带动长江下游经济发展,D对。故选D。
4.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带,其辐射范围主要是长江中游地区,基本辐射不到位于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C对。其他说法正确,ABD错误。故选C。
本题要求能够对中国的区域有相应的了解,对记忆能力有求高。
5.A
6.D
5.行政区划调整后,济南的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地位加强,A正确;省会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全省没有变化,B错误;城市职能不会减少,可能和原来相同或比原来多,C错误;城市等级没变,D错误。故选A。
6.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故①正确;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规模变大,推进了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故②正确;可以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故③正确;构建与环渤海地区多元互补、协调联动、合作共赢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格局,故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7.D
8.B
本题组主要考查产业活动、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
7.根据图示可知1998年第一产业比重比之前又有上升,A错;第二产业在1990-1992年所占比重低于第一产业,没有占主导地位,B错;第三产业从1998年以来变化不大,C错;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不断下降,产业结构趋于优化,D对。
8.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不能大量引进化工项目,这容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仅仅针对农业结构。将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可以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即②③错,所以选B。
9.A
10.B
该题考查区域分工与区域发展。
9.读图可知,此地区有资源,有科技中心,也有加工中心,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资源丰富、北京科技发达、天津加工工业发达,最符合,因此A正确。BCD均缺乏资源。
10.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只是产业调整,不会直接扩大城镇总体规模,A错;这样可以是区域内特色产业集中,发展更好,B正确;具有优势产业地区发展更好,应该会扩大区域发展差距,C错;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会加大交通压力,D错。
11.A
12.C
11.
武汉为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辐射范围最广,规模等级最高。A正确。咸宁 、孝感 、黄石为地级市,级别相同,较武汉级别低,BCD错误。故选A。
12.
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辐射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其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各级城市间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综上分析,故选C。
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就越大,相距较远;城市的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多,服务范围就越小,相距较近。
13.C
14.B
13.
从图中可以看出,越城区仍然是一个区,等级并没有提高,A错误;越城区城镇人口会增加,B错误;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管辖的范围增加,因而服务范围增大,C正确;职能种类可能增加,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
14.
绍兴市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撤县设区,反映了行政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直接影响。B正确;撤县设区并没有反映出交通、科技、人口对于城市体系的影响,因此A、C、D错误。正确选项为B。
城市的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距离越远。
15.C
16.B
15.
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规模等级低,功能种类少,辐射范围小,交通不便,但城镇化问题没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明显,存在问题较少,故C正确。故选C。
16.
发展都市圈主要考虑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与合作,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区域交通和环境问题,ACD正确。城市内部不一定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所以选项B不是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符合题意。故选B。
城市圈的等级越高,城市功能越全,辐射范围就越大,交通便利;城市圈的等级越低,城市功能相对不齐全,辐射范围就越小,交通相对不便利。
17.D
18.C
17.
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A错;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B错;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C错;北京与天津、河北的区域经济联系较薄弱,没有形成明显产业合作链,京与冀城市之间出现产业链断裂。选D正确。
18.
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A错;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B错;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京津形成在京津冀城市区域发展的双引挚,C正确;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D错。选C正确。
19.A
20.D
19.
广西各蔗区种植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成本居高不下,而巴西多为种植园农业生产、机械化及专业化生产,生产成本低,A正确。产品质量、加工技术、社会协作等方面不是巴西的突出优势,BCD错误。故选A。
20.
广西产糖业的困境是食糖产量下降,企业利润降低,而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不利于利润提高,①错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降低生产成本,②正确;增加农药化肥施用量,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且对于甘蔗的质量也会产生影响,③错误;培育甘蔗良种,提高含糖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④正确。②④正确,D正确;①③错误,ABC错误,故选D。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土地、水源、原料、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21.A
22.C
23.C
21.
“北京七环”以高速公路代替普通公路,环绕13个节点城市,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所以最大优势是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A正确;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连接的城市要少,B错误;比普通公路建设成本要高,C错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都属于建设用地,不是优势,D错误,故选A。
22.
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沿线城市多,利于增加运输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C正确;地形地质、气候和河流、国家政策不是“北京七环”高速公路选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
23.
“北京七环”全线通车,有利于加强京津冀地区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对铁路运输量影响不大;会增加北京市的运输量;高速公路可以客货运输,能源运输量也会增加。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4.B
25.A
26.A
24.
c~d时期,该国城市化水平有所降低,说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B正确。该国城市化水平较高,一般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A错误。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负增长,C错误。逆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发展历程的正常表现,不代表社会生产力下降,D错误。故选B。
25.
图乙中①位置,劳动力在服务业中就业比重约70%,在农业中就业比重约5%,在工业中就业比重约25%,A符合题意。故选A。
26.
图乙中①、②为图甲各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①位置劳动力在服务业中就业比重约70%,在农业中就业比重约5%,在工业中就业比重约25%;②位置劳动力在服务业中就业比重约30%,在农业中就业比重约55%,在工业中就业比重约15%。图甲a时期城市化水平低,约为15%,农业人口比重大,和②对应,A正确。b时期是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是最高,和①不对应,c时期城市化水平是最高,和②不对应;d时期是逆城市化时期,农业人口不是最低,和①不对应。BCD错误。故选A。
从a到d体现的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的是城市化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7. 轻工业 消费市场 综合性 重工业化 金融服务业 科研实力
28. 港口 伊利
29. 综合影响力 腹地
30.(1)运输方式:河运;海运。
路线:由梧州经西江到广州(或珠江口);再经南海到东南亚。
(2)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易发疾病,六堡茶具有保健治病的功效;东南亚地区侨胞有喝六堡茶的习惯;侨胞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六堡茶价格低廉。
(3)上游:建立标准化茶园,保证茶叶质量和产量。
中游:发展六堡茶深加工,开发相关产品。
下游:拓展销售渠道;研发推广六堡茶保健功效;开展茶园观光旅游;加大六堡茶品牌建设力度。
本题以六堡茶为题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以及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清朝时经“茶船古道”运往马来西亚等地,成为东南亚侨胞喜爱的日常饮品。”可知,清朝时期六堡茶出口东南亚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河运和海运。广西梧州市位于西江沿岸,西江是珠江的一段干流,并在广州市附近入海,因此出口路线是由梧州装船走河运经西江到广州(或珠江口),然后出海再经南海到东南亚。
(2)
由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易发疾病;由材料“该茶按特定工艺加工,品质独特,具有治病驱痢和解暑祛湿等功效”可知,六堡茶具有保健治病的功效;由材料“成为东南亚侨胞喜爱的日常饮品”可知,东南亚地区侨胞有喝六堡茶的习惯;侨胞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六堡茶价格低廉。
(3)
读图可知,由材料“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并结合茶产业链可知,茶产业链上游为原料生产环节,因此建立标准化茶园,保证茶叶质量和产量。保证充足优质的原料供应;中游为加工环节,梧州市要加快发展六堡茶深加工,开发相关产品。下游是销售、康养旅游和品牌建设。因此梧州市可能通过互联网宣传等手段拓展销售渠道,研发推广六堡茶保健功效;积极开展茶园观光旅游;加大六堡茶品牌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茶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31.(1)第一产业比重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逐渐增长,后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2)高效益 产业结构以第三、第二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区域发展差异不斯缩小;网络系统四通八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3)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晚,传统工业占比小;毗邻香港,就近得到资金技术支持,转型快;科技人才多,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协作条件好;政策支持力度大
【详解】
(1) 根据图例,深圳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第一产业比重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逐渐增长,后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2)深圳目前所处区域发展的高效益阶段,其区域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产业结构以第三、第二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区域发展差异不断缩小。网络系统四通八达,对外开放程度高。
(3)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其优势区位条件主要从产业结构、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有工业化、城市化起步晚,传统工业占比小。毗邻香港,就近得到资金技术支持,转型快。科技人才多,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协作条件好。政策支持力度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