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三黑和土地
一、选择题
1.写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是( )。
A.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B.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C.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B.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C.这么松软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D.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3.“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递进
C.表示语意的转折 D.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4.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松散(sàn) 疙瘩 闺女
B.挨骂(ái) 顺溜 叫换
C.钻出(zuàn) 荞麦 毛驴
D.耙地(pá) 菜籽 招呼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B.不爱护环境的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品质。
C.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D.经过宣传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二、填空题
6.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三黑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________
(2)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________
(3)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________
(4)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________
7.按《三黑和土地》填空。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诗歌中的主人公是三黑, “ ____________”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歌通过写三黑对待土地的方式及看法,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_________的心情,表达了农民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读一读,背一背。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9.仿写句子。
这么松软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这样,我们自然就学到了从商的技能。
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这期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
有一天,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这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楼走到小男孩身边,望着他那微笑着的眼睛以及脸颊上深陷的两个漂亮酒窝,和蔼地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随便看、尽管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
“你有多少钱 ”爸爸问。
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用“ ”画出描写孩子外貌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父亲明知小男孩的钱不够买玩具飞机,但为什么说“你的钱正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在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中,我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文后,给文中的父亲写几句话 ,表达你的真实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完成练习。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16.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三黑”做的有“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有________,耳听的有________,想的有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17.从课文中找出能印证资料中以下说法的一两句诗。
①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地主阶级别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以及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________________
②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B.拟人
C.比喻,把开花的荞麦比作雪
2.D
【详解】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选项D不符合比喻句要求,没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3.A
4.D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
A选项中“散”读“sǎn”;[sàn]由聚集而分离 解~。
B选项中“换”应写成“唤”;
C选项中“钻”读“zuān”,[zuàn] 打眼儿的工具 电~。~头。
5.A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学生要根据给出的具体句子去认真分析。
B 病因:搭配不当,“人”和“品质”搭配不当,应去掉“的人”。
C 病因:搭配不当,可将“改善”改为“提高”,或者将“生活水平”改为“生活质量”。
D 病因:语序颠倒,应将“普遍”放在“觉悟”和“提高”之间。
所以选A。
6. 比喻 排比 拟人 反问
【详解】
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把“荞麦花”比作“一片雪”,是比喻。
(2)连用三个(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3)把“路边的小杨树”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4)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是反问。
7. 现代诗 苏金伞 土地 喜悦 对土地的热爱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8.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详解】
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答案为:
1.大地,你是万物之母。——墨勒阿格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9.这么美丽的桃园,简直是一片仙境,叫人想在里面高歌,想在里面曼舞。
【详解】
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答案为:这么美丽的桃园,简直是一片仙境,叫人想在里面高歌,想在里面曼舞。
10.形容十分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11.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
好处:写出了小男孩的家境贫穷,为下文表现爸爸的善良有爱心做铺垫。
12.圣诞节前,一个小男孩来到父亲开的商店里为弟弟挑选圣诞礼物,父亲友好地接待了他,最后小男孩花了27美分买了一架3.98美元的玩具飞机。
13.因为父亲既想帮助小男孩,而又不愿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就说钱正好够。
14.我懂得了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以爱来包容他人。
15.您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善良而有爱心!您的行为让我感动,令我敬佩!对一个贫穷的小男孩,您没有轻视他,而是像大人一样接待他,用善意的谎言使小男孩完成送弟弟礼物的愿望。您的言行不仅影响了您的孩子,也教育了我,让我懂得要拥有一颗爱心,要学会尊重他人。
16. 自己种的荞麦已开花 蝈蝈儿在荞麦地里叫唤
17. 地主骂:蹬坏了他的庄稼。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戚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16.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完成本题要细读诗歌,抓住相关小节获取信息。那么结合课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三黑”做得有“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有自己种的荞麦已开花,耳听的有蝈蝈儿在荞麦地里叫唤,想的有“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17.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完成本题要反复阅读诗歌,抓住诗歌的主旨。农民之所以在做了土地的主人后充满翻身的喜悦和对土地的热爱,是因为之前属于被剥削者,为地主劳动,却被地主蔑视,第11小节最后一句足见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诗歌的多个小节都在表达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得到土地后的喜悦,细细品读,找到感悟最深的诗句写下来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