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检测题
选择题
1.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
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
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
2.1972年2月,周恩来对一位来华访问的国家领导人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周恩来的感慨针对的是( )
中苏关系 B.中英关系 C.中日关系 D.中美关系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初共同倡导这一原则的国家有( )
A.英国、法国、美国 B.中国、印度、缅甸
C.苏联、中国、印度 D.中国、朝鲜、印度
4.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A.西方国家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5.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6、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召开是在( )
A.1955年 B.1953年底 C.1954年 D.1950年
7.今年是我国海军成立70周年。4月23日,我国海军在青岛举行了盛大的多国海军庆祝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8.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周恩来总理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巴黎和会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9、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局面逐渐打开,世界舞台上有了“中国声音”。“中国声音”指(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如表是我国不同时期国庆阅兵中士兵手持枪械的情况,由此可知我国( )
A.军种改革取得成效
B.军费开支大大增加
C.国防科技水平提高
D.军事实力领先世界
11.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实现中美建交同属的领域是( )
A.经济 B.军事 C.外交 D.思想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材料反映了我国实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改革开放
13.“小球转动大球”“历史性的握手”“改变世界的一周”等涉及了( )
A.中英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印关系
D.中日关系
14.从“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中美关系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
D.1978年中美两国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5、20世纪50年代,缅甸的一位总理曾说:“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中国很恐惧。但是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的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这种恐惧”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D.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16.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人列海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特别关注。对于中国拥有航空母舰,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军综合作战的现代化水平
②是中国科技强军理念的表现
③展示了中国军事上强大的威慑力,有利于维护中国的主权
④加大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担心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当时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政策,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利于恢复经济和发展我国建设事业,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这就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据《毛泽东在开创新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上的伟大贡献》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上述战略的主要背景。
材料二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乔的笑》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二所示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
——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非双方“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分别指的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非双方为了实现上述使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18、中国和亚非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出现激烈争吵,尖锐分歧,一度陷于僵局。
(1)概括指出材料中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什么?
(2)请用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9、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成果丰硕,促进了中非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材料一 在中国的明朝初期,非洲东海岸的人民几次迎来了东方大国的庞大船队。船队长官每次下船后,都与当地民众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赠送了许多物资。在这支船队回国时,当地民众又献上一些特产,其至还派出使者随船而去,希望加强友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船队长官是谁?他开展的中非交流活动有何影响?
材料二 1955年,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亚非29国,纷纷派代表参加了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率队参会。针对美国发起的挑拨,他仅进行了18分钟的演讲。就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支持。从此,参会各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了“万隆精神”,谱写了团结奋斗的新篇章。
据材料二,周恩来为化解矛盾提出了什么方针?此方针产生了哪些作用?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决定合作修建一条铁路——坦赞铁路。当他们向美国寻求资金、技术支持时,遭到了冷遇。当他们向苏联寻求支持时,又遭到冷遇。就在他们绝望之时,中国主动进行援助,并在几年内建好了铁路,促使两国经济得到大发展。同时,中国还向非洲人民援助了一些粮食,派去了医疗队。
20世纪70年代初,当中国希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打压。可非洲的阿尔及利亚、赞比亚等国却大力支持中国,并在1971年促成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指出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目的。
材料四 2019年,埃及、南非等国派出高级代表团,参加了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中非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中非友谊进一步深化。
——本题材料改编自教材和相关资料
(4)据材料四和常识,如果中国“华为公司”选派你为常驻非洲的总代表,你将怎样推动中非友好关系继续发展?
20、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中人民在历时三年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创造了打败美国等16国武装侵略者和韩国军队的历史奇迹。……志愿军战士们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军民在一个战壕里生死与共,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创造了国际主义的崇高典范。
--朝鲜朝中社评论
材料二: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正式成立。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火箭军授予军旗并致训词强调: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1)材料一中的“祖国解放战争”,中国称为什么战争?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前身是哪支部队?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加强国防力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
1-5ADBBC 6-10AACBC 11-16CABCBA
17、.(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改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3)相似遭遇:近代以来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共同使命: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召开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8、(1)“求同存异”。
(2)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1)郑和。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因为非洲和我国都曾属于被压迫民族,命运相同;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援助非洲是我们的国际责任、国际义务和国际公德;非洲经历了殖民压迫后,经济特别落后,需要发展经济;在国际事务中,我国需要非洲的支持,需要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理即可)。中非具有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良好外交关系;中国在政治上一贯支持非洲国家的正义要求和合理主张,推动国际社会重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支持非洲国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在经济上中国尽力向非洲国家提供帮助;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与非洲国家有着相同的利益(有理即可)。
积极参加非洲建设事务;大力在技术上对非洲进行支持和援助;设立工厂,努力扩大非洲的就业,改善民生;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等。(有理即可)
(1).抗美援朝战争;彭德怀。
(2).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导弹部队(或第二炮兵部队);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