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2.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1.作者: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背景介绍: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三)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读音及字形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产生情况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
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明确: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六)拓展训练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七)板书设计繁??????? 星
巴?? 金
从前???? 小时侯望星天??????? 对星天的依恋
三年前?? 回忆三年前望星星??? 与星星的伙伴之情???? 对繁星的热爱
如今???? 在海上望星星??????? 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对光明的追求
有一夜? ??船上观星???????????? ?? ?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景物
2.赏析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赏析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视情况可让3~5名同学交流)。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 从中发现问题。(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四)师生共同探究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以上特点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比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2.尝试背诵第三段。
(六)拓展训练1.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2.全班交流。指名3~5位同学交流,并围绕目标作评价。
四、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