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恩和奶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8 22: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3.走进主人公,感受文中人物积极健康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安恩对奶牛特殊的情感及其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第一教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情况反馈:
1.字词。 2.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请说说各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 —2 描写集市上安恩老太太的外貌和她的奶牛。
第二部分:3 —19 集市上贩子、屠夫们对安恩产生误会,安恩说出了事情真相。
2.复述故事,体会构思巧妙。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学生复述课文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以貌取人,初识安恩。
1.请大家找出对安恩外貌集中的描写内容。(文章第一段)
2.读第一小节,讨论学习该节内容,从字里行间分析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分组讨论,要求在书本上留下讨论分析的痕迹)
3.师生交流,共同形成对安恩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结合文字探讨对老人的认识)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 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小说一开始就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老妇人安恩的服饰,这些不厌其烦的描写除了要表达安恩的勤俭、朴实,体现她的历经沧桑之外,从全文来看,还是一处高妙的伏笔,安恩对自己服饰的一丝不苟未尝不是一种严谨和富有爱心的表现,从她“干净”的“旧衣服”,“土味儿”的“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颜色褪得泛白”的头巾“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的木屐可以找到她关怀奶牛的性格依据。
总结:安恩是一个老迈、清贫、干净、勤劳、自尊、热爱生活的老人。
察言观色,再识安恩
“人不可貌相”,要全面、准确了解人物,外貌可不是判断人物的唯一途径,我们还要仔细分析其言行举止,从一言一行中找到小说人物的深刻内涵。
1.讨论交流,从文中找出关于安恩语言和行为的语句,画出来,说说你的看法。(2—3处即可,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3-5分钟)
2.师生交流:
小结:安恩对奶牛,喜爱、尊重、怜惜、爱护,奶牛是她生活中的伙伴,她把奶牛当成和自己同类的生命看待。尤其是三个“我们”。从某种意义上说安恩是伟大的,能够读懂牛的孤独,理解牛的孤独,解除牛的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安恩是一个年老贫困、勤俭朴素、沉静安详、善良真诚的人。她把奶牛当作自己平等的同类、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重视动物的情感需求,是极富慈爱之心的人物形象。)
心灵交流,重识安恩
★(探究)理解人物的最高境界就是走进人物内心。安恩的行为近乎伟大了,她对待动物不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也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安恩发现了牛的孤独,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安恩能发现奶牛是孤独的呢?
(五)布置作业
第二教时
教学过程:
回顾人物
安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运用了那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呢?
学生总结:(正面描写,如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侧面烘托,如通过写环境、奶牛、买牛人来表现人物性格。)
讨论文章的主旨
讨论明确: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主人是伟大的。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重点难点探究
这篇小说成功的原因何在?? 成功的人物形象描写,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成功的制造悬念,文章主题的深奥多义。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拓展延伸。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