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

文档属性

名称 往事依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08 22: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感悟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2.反复朗读精彩语段,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回忆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
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入。
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也曾经被童话、动画片等所陶醉,回首往事,记忆犹新,今天,我们来学习于漪老师写的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往事依依》,一起探寻人生的成长足迹,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到启迪。
二、检查课前先学
1.介绍作者。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ángyáng(?? ?)浩miǎo(???)雕lòu(??)juān(??)刻
慷kǎi( ?)眼花liáo(??)乱 心旷神yí(?)zhūnzhūn(?)教导
3.成语填空。
走(??)无路 美不(??)收 (??)雀无声 (???)瓜烂熟
4.补充完整诗句。
①青女素娥俱耐冷,_____ _____。
②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 ______。
③___________ 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______ 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整体感知,释疑解难
1.听配乐朗读,初步了解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问题。(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1)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是对往事的回忆?
(2)全文写了哪几件事?
(3)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成长源头是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问题明确:
(1)第一段,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2)回忆了四件往事:
①小时候观图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
②学生时代读书美不胜收;
③老师讲课入情入理,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④老师教导令我受益终身。
小结:文章采用了对比引出回忆——回忆往事——收束全文的结构形式。
(3)最后一段,老师的话(或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于漪的题词)。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好的文章往往通过一些精彩的语句来表达感情,认真默读课文,感受文中哪些词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美,哪些句子引发你的联想,哪些句子引发你的共鸣,让你想起曾经看过、听过或经历过的类似的情景。
1.学生自由发言,在书本中遨游,发现文中美点。
2.对重点语段,组织全班学生齐读、感悟。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点拨、评价,穿插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自由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
五、拓展训练,能力延伸
(一)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可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文学这扇大门真是神奇啊,处处是名言绝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谈经历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关系。
1.你最喜欢什么书?
2.书中的故事、情感、形象为什么会使你着迷,令人陶醉。
3.回忆你印象最深的一段读书经历,并生动地写下来。
4.许多名著拍成了电影、电视,你认为读书好,还是看电影、电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交流。
教师评价、点拨:
读书学习是是一辈子的事,从现在开始多读书、读好书仍然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提升个人修养,成为一位像于漪老师那样酷爱文学的人。
六、课堂巩固(见学案)
七、课堂总结
一节课很快就接近尾声,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给我们的启迪却会影响我们一生。同学们,让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一些好书,成为一个七、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布置作业。复习课文,完成有关练习;写作《童年往事》。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山水画
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多读书
品《千家诗》 读好书
听国文课
主题:美好往事 催人奋进
附:课堂巩固参考答案:
1.能概括语段内容的中心句是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2.作者所写的两位国文老师在讲课上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理。
不同之处: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态一个是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右摇摆,一个是情满双眸,那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3.文中加点的“这种感情”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4.如何理解“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这句话再次强调当年两位老师讲课情态在“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对“我”的影响之深。
5.用“||”给选文划分层次。
老师入情入理……兴趣。||国文老师……更加贴近了。||如今……眼睛。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