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
2.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
【学习重点】海水“晒盐”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海水“晒盐”的过程
活动1:阅读教材P35。
交流和总结:
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
2.海水晒盐的过程为:先将海水引入 ,经日晒蒸发水分至一定程度时,再导入 ,继续日晒,海水成为食盐的 ,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 ,剩余的液体为 (也称 )。
活动2:完成P36活动天地8-1。
交流和总结:
1.你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2.从获得饱和食盐溶液的方法来看,本实验与海水“晒盐”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学习任务二:认识结晶与蒸发结晶
活动3:阅读教材P36
交流和总结:
1. 叫结晶。
2.海水“晒盐”属于 。
二、诊断评价
1.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 )
A.很浓的溶液 B.含100g水的溶液
C.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论在什么温度下,一杯杯底有食盐固体不能再溶解的食盐水,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某一温度下一杯杯底有蔗糖固体的蔗糖水,在任何温度下都是饱和溶液
3.可以证明烧杯中的溶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1g水,有少量固体析出 B.降低温度,有少量固体析出
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 D.升高温度,没有固体析出
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下列是海水晒盐的流程图,选择恰当的答案,填入空格内。
流程图: → →
供选答案:A.结晶池 B.蒸发池 C.粗盐 D.母液
6.一实心球悬浮在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你有哪些方法使它浮上来?并用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这些方法。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能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
活动1:阅读教材P37~38,联系实际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一定量的水中,能否无限量的溶解食盐?
2.请你猜测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呢?
活动2:进行实验,并填写P37~38的有关问题。
交流和总结:
固体物质的溶解限量一般受 的影响。
学习任务二: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活动3:请你给溶解度下一个定义。
交流和总结:
1.溶解度是指: 。
2.对于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应把握好以下要点:
A.外界条件 B.溶剂的量
C.溶液的状态 D.溶解度单位
例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的含义是: 。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20℃时,把20 g A物质放到100 g中,并完全溶解,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2〉20℃时,把18 g A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100 g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8 g。
3〉把25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完全溶解后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
学习任务三:归纳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活动4:阅读课本P38~39并进行总结。
交流和总结:总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填写下表: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或不溶)
20℃时溶解度
学习任务四:探究溶解度曲线的使用方法
活动5:
1.请根据P39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查出:
20℃时,100 g水最多溶解 g硝酸钾,(即20℃时,KNO3的溶解度)
60℃时,100 g水最多溶解 g硝酸钾,(即60℃时,KNO3的溶解度)
2.请完成P39页活动天地8-2
根据氯化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NH4Cl溶解度曲线
活动6:请根据P39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归纳总结是否所有固体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举例说明
交流和总结: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反思:采用降温的方法是否可以使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举例说明。
学习任务五:探究结晶的方法
活动7:思考结晶有哪些方法,它们各适用于哪些物质
交流和总结: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即结晶)的方一般有 结晶和
结晶。
如:从KNO3饱和溶液中析出KNO3一般采用 结晶;
从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一般采用 结晶。
学习任务六:知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随压强增大而 。
二、诊断评价
1.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质限量的因素有: 、 、 。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表示 。
4.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则20℃时,把10 g食盐溶解在50 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在加入10 g食盐,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5.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6.在20℃时,A物质1 g溶解在10 g水里,B物质150 g溶解在1000 g水里,C物质25 g溶解在500 g水里,分别得到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20℃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A.A>B>C B.B>A>C
C.C>A>B D.B>C>A
7.10℃时,20 g水中溶解了2 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 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8.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 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9.在20℃时,3 g某物质溶于200 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1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C.p点表示在t1℃,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1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 ,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13.如图所示,根据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M的溶解度 N的溶解度。(填“>”“<”或“=”)
(2)M、N两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温度是 ℃。
(3)当M、N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达到饱和的是 物质的溶液。
14.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把一个大塑料块放入水中,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当时溶液的温度为60℃,然后,小明把溶液温度降到20℃,注意观察。则小明看到的两个现象分别是
(1) (2)
请你用学过的有关理化知识进行解释: 。
15.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问题:
(1)t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现有一杯20℃接近饱和的溶液,温度升高到40℃时,变为饱和溶液,你认为该物质可能是A.B.C中的 。
(3)当A中混有少量B时,我们可以采用 法,提取较纯净的A。
【课后反思】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粗盐提纯的步骤;
2.学会过滤、蒸发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海水晒盐有关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点】粗盐提纯的步骤。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活动1.思考: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怎样才能得到精盐呢?
(1)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
(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纯净的食盐?
学习任务一:探究粗盐的提纯
1.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同学交流。
供选择的实验仪器、药品:
量筒、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夹台、蒸发皿、滤纸蒸馏水、粗盐
2.实验步骤:
(1) 所用仪器:
(2) 所用仪器:
(3) 所用仪器:
在以上各步中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其作用依次是 、 、
活动2.阅读教材P41,了解工业净化食盐的过程。
活动3:阅读课本P41“多识一点”。
学习任务二:了解食盐的用途
阅读教材P41,了解食盐的用途。
交流和总结:讨论交流完成下题:
1.比较过滤和结晶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系统总结本节知识点。
过滤 结晶
原 理
使用范围
二、诊断评价
1.在下列叙述中的横线上,填写适宜分离操作的编号:A.蒸发结晶 B.降温结晶 C.过滤
①食盐水混有泥沙,欲从中分离出食盐,应先 再 ;
②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的食盐,应用 ;
③欲从含有泥沙的水里得到较纯净的水,应用 ;
④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气体后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CaCO3,应用 。
2.如图为某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⑴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⑵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 (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
⑶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3.我国某些盐湖里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并含有少量氯化钠等杂质)。
(1)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冬季可以从湖中“捞”碱(晶碱Na2CO3·10H2O ),夏季可以晒盐。
(2)在实验室里从天然碱中分离出较纯的纯碱晶体,应采用 的方法(杂质仅考虑氯化钠)。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为:①加热溶液 、② 、③ 、④洗涤干燥。
(3)完成① ~ ③必备的实验仪器有铁夹台(附铁圈、石棉网等)、烧杯、玻璃棒和 、 等。
【课后反思】
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