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1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1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22:0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各种箜篌
箜篌演奏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感知诗韵听众除了诗人李贺,还有谁 奇妙的想象
云、江娥、素女、长安城的百姓、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
比较鉴赏
奇妙的想象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空山凝云滞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天动容下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鲤鱼跳波蛟龙舞。
吴质悠然倚桂树,露脚斜飞驻寒兔。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空山凝云滞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天动容下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鲤鱼跳波蛟龙舞。
吴质悠然倚桂树,露脚斜飞驻寒兔。
侧面描写
诗中直接描写箜篌声的句子
以声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形写声
  
1.奇妙的想象:拓展诗歌意境
2.侧面描写:写听众感受侧面烘托
总结:本诗表现音乐的手法
3.比喻:对音乐声音比喻时,喻体可以诉诸听觉,以声写声;也可以诉诸其他感官,比如视觉,以形写声(通感)
拓展延伸,总结归纳
根据下列语句,归纳诗歌描写声音的艺术技巧
《列子·汤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夸张
比喻
比喻
想象、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侧面烘托
 总结:诗歌表现音乐的技巧
1.夸张:《列子·汤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2.比喻:对音乐声音比喻时,喻体可以诉诸听觉,以声写声;也可以诉诸其他感官,比如视觉,以形写声(通感)
3.奇妙的想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4.侧面烘托:写周围环境侧面烘托;写听众感受侧面烘托
  文字与音乐完美融合 技巧和效果比翼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