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6.1轴对称图形(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轴对称图形”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中,了解和领悟轴对称现象的共同规律、认识有关轴对称的基本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感受了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探索并体验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并运用成轴对称的性质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轴对称后的图形。它是对轴对称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对称轴有所了解,并能通过折纸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在前面一节课中,已学习轴对称现象,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具备了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和定义。
2、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轴对称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轴对称作图和图案设计培养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轴对称图案感受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作轴对称图形,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作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
课时:
3课时(第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角尺 圆规
教学过程:
问题与活动预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与轴对称现象有关的美丽图案。
回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追问:轴对称图形研究的是几个图形?把它沿对称轴折叠后会怎样?
3、出示课题:16.1轴对称图形(2)
二、合作交流,探索研究
1、剪一剪
教师演示剪纸,并向两端移动相同的距离成轴对称。
2、观察、思考得出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两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
3、思考: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
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
归纳:轴对称研究的是两个全等的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
4、观察并判断
下面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成轴对称吗?如果是,它们的对称轴在什么位置?有几条对称轴。
5、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6、观察探究: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和对称轴的位置关系。
归纳线段垂直平分线定义。
7、交流思考: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任意一对对应点连线和对称轴的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归纳: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各对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三、灵活运用,作轴对称图形。
1、师生共同探究:
已知点A和对称轴l,画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画线段AB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画△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2、归纳作图步骤。
3、动手画一画:
四、拓展延伸
解放军准备在三沙市的两座小岛:A岛、B岛上驻军,为了方便补给,需要在海边的某处建立一个补给站(海岸线近似看成一条直线). 请问,这个补给站应建在哪,才能使得到达A岛和B岛的路程总和最短?
五、感悟与反思
请谈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懂得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感想?
六、布置作业
作业1:
P117-P118 练习第3、4题
作业2:
自己任意设计一幅图形,并画出一条直线,让你同桌画出关于直线对称的图形。比一比,谁的设计最精美.
七、教学反思
学生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和图形,激发兴趣,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分析。
找一找,并发现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
讨论、交流归纳区别和联系。
讨论总结归纳
鼓励学生探索分析轴对称的性质
师生共同探究、画图
学生动手画一画
开拓思路,灵活运用轴对称相关知识。
总结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在演示活动中初步感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加深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轴对称画图
实际动手操作
感知轴对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