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江门市恩平黄冈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25 23: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恩平黄冈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2.黑格尔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人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这句话意在说明
A.地理差异使文明具有多元性 B.海洋对人类文明影响更大
C.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沿海比内陆居住环境优越
3.在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开始借用希腊词汇。他们借用了字母“Y”和“Z”,并将它们放在自己的字母表的末位,因为只有在书写希腊词汇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些字母。这表明
A.腓尼基字母的创制深受阿拉马字母的影响
B.希腊字母是当今欧洲所有字母的唯一源头
C.武力征服对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影响
D.拉丁字母形成后进一步演化出希腊字母
4.公元2世纪时,有罗马演说家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基督教国教地位的确立 B.西罗马帝国的强盛
C.陆上“丝绸之路”的阻断 D.地中海地区的统一
5.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中指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务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A.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6.中古时期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自由”是市民阶层的合法身份,农奴一旦进人城市,住满一年零一人,就获得市民身份,领主无权强迫他们变回农奴。这反映出
A.农奴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 B.城市中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
C.自治城市与封建势力的对峙 D.封建领主势力遭到空前削弱
7、奥斯曼帝国法官依据伊斯兰教法原则负贵审判、裁决民事、刑事案件和商业、信贷方面的纠纷,也负贵地方上税收的分配、征调、物价以及公共工程等。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A.宗救、司法和行政高度融合 B.法官是地方最高统治者
C.法律意识浓厚 D.地方行政长官无权
8.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提到“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为此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B.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使日本走上了奴隶制社会的道路
9.阿克苏姆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印度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形成了今天埃塞俄 比亚的官方文字一阿姆哈拉文。 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8经叙利亚传人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的文字。由此可知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 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
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 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10.早在西方殖民者人侵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美洲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这反映了美洲文明
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1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而它一且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材料表明
哥伦布、达.伽马开辟新航路的史实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扫清海路”
C.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D.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2.“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13.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示意图(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C.新航路开辟致使人口流动频繁 D.西方国家进行黑奴贸易的必要性
14.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5.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辨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这
A.标志欧洲进人手工工场阶段 B.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C.体现其反对禁欲主义的要求 D.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
16.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改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里卢梭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B.国家主权掌握在人民手里
C.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7.英国的发展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英国方式”的是
A.贵族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 B.热衷扩张确立了全球优势
C.“光荣革命"巩固革命成果 D.参加协约国集团对抗德国
18.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开创了现代民主共和政体
C.充分保障人民的权利 D.实现了美利坚民族的独立
19.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 垄断组织一美孚石油公司。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20.下表展示的是美德英法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导致四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别 年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870年 23% 13% 32% 10%
1913年 38% 16% 14% 6%
第二次工业革命 B.垄断与资本输出
C.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D.世界市场形成
21.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 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C.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 D.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22.“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一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
23.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万)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24.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例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25.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
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重要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中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怎么评价的 你对这种评价有何看法 “丝绸之路”和“亚历山大帝国扩张”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7.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 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 史的形成过程, 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 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中“1500年前.....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说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 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等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BACDA 6-10 CAADC 11-15 DDDBB 16-20 BCBCA 21-25 BABDC
二、非选择题
26.解析:评价,根据材料“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知,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隔绝的重大事件。看法,首先表明态度,其次阐述理由,从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积极性的角度分析。共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 、文化交流,“亚历山大帝国扩张”开创了希腊化时代,故共同作用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评价: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隔绝的重大事件。
看法:同意。因为虽然在征服和扩张中伴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共同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7.解析:第(1)问,从政治、经济、阶级、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社会转型等方面回答。
答案:(1)条件:行业集中,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市民文化影响;封建势力衰落。
(2)影响: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近代民主、法治的基础;促进封建主义瓦解,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8.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时间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去思考有哪些历史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时间发生的先后以及政治、经济和思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2)问,根据教材内容,从思想、政治等方面去概括。
答案:(1)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29.解析:根据材料的出处一-《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 森林的影响(1757-1947))可知,该材料内容主要通过英国对印度森林治理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来展示出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既具有破坏性,也具有建设性,据此我们可以把观点概括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我们在对该观点进行论述的时候,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是破坏性,其二是建设性,再具体分析。在论述的结尾,还要对以上分析做一个小结,目的在于使论述结构完整,以照应观点。
答案: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
纵观印度森林的发展历史,英国的殖民活动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英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极力榨取殖民地的资源财富,致使印度森林一度濒临毁灭,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平定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开始重新审视在印度的殖民政策,设置了近代化的森林管理机构,对印度森林实施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
综上,森林作为印度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它见证了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碰撞,因此,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其他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论述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