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题测试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题测试试题(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25 06: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专题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氧气
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家具起火,用水扑来灭——降低温度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3、实验方案(括号内为待检测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实验方案
A Cu(Zn) 除杂 加入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水、双氧水 鉴别 取样,加适量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
C K2MnO4(KMnO4) 除杂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D CO(H2) 检验 点燃,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4、用下图装置验证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甲中白磷 乙中白磷
滴入H2O2溶液前 ①不燃烧 ②不燃烧
滴入H2O2溶液后 ③不燃烧 ④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中分液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入液面
B.对比②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对比①④,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立即燃烧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B.C与CO2反应放热
C.C、CO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D.CO、CO2都有毒
6、化石燃料煤是污染最大的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产生的有毒气体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NO2、SO2 B.CO、NO2、SO2 C.CO、NO2 D.CO、SO2
7、下列关于物质及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化学物质
B.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物质
C.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均不变
D.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获得物质和能量
8、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能够灭火,所以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9、下列场所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是
①煤矿 ②油库 ③面粉厂 ④煤气站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自动灭火陶瓷砖在发生火灾时,砖会裂开,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此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水者,万物之本,我们更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图二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起______作用。
(3)图三的装置是过滤黄泥水,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水在化学实验中用途非常广泛,图四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是______。白磷在试管和烧杯中的不同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有______;图五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2、珍爱生命,关注安全。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加油站的汽油是易燃易爆物,请写出一条在加油站内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此次冬奥会的理念之一是“绿色冬奥”。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完成11题~13题。
3、填写下列空白: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2个硫离子____;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干冰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 ; 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___________(任填一个)。
(2)化学符号“N2”中,“2”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物质按照要求排列(填序号):
①在a 二氧化碳、 b 氢气、 c 氮气中,相对分子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
②在a SO2、b Na2SO4、c H2S中,硫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
(4)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推导出灭火的方法:
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因温度过高而着火,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②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去的2021年,我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接种疫苗,有序测温。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体温测量仪功不可没,体温计有三种类型。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下题。
(1)水银体温计在医疗领域和普通家庭被广泛使用,水银体温计中的金属汞是由______构成。汞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手持额温枪可以在1秒内准确地测量出人体的温度。使用时只需将探头对准额头,按下按钮即可。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LiTaO3)。但酸锂中锂元素(Li)的化合价为+1价,则钽元素(Ta)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制取钽的原理为:,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红外热成像测温仪可实现远距离、多目标、非接触式测温,可用于快速筛查人群中的高温个体。
①该测温仪还可用于_________(填序号)。
A.分析湖水水质
B.测量化学变化时的热量变化
C.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
②该测温仪由于使用不当发生着火,可用________进行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二氧化碳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5、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任写一点),化学性质是酒精具有_____,酒精的用途是__________ 。
(2)实验时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钙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因缺钙而导致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某补钙药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Ⅰ所示。现将100 g稀盐酸分成五等份,逐次加入用40片该药剂制成的粉末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含钙元素),得到部分数据与关系图如图Ⅱ,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5 a 20
(1)a的数值为    。
(2)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3)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    。
2、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的值是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
(3)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1 400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_____
3、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
(1)乳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
(2)180g乳酸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并检查气密性良好;②将实验所需药品(足量)加入对应的仪器中;③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冰水中;④打开K1,关闭K2,观察现象;⑤关闭K1,打开K2,观察现象;⑥将左侧烧杯中的冷水换成80℃的热水,观察现象;⑦打开K1,关闭K2,观察现象。
(问题解答)
(1)本实验用甲乙装置制取气体,具有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
(2)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步骤⑤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才可以进行步骤⑥,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步骤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实验分析)
(5)对比分析步骤___________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有可能燃烧;
(6)对比分析步骤⑥⑦可知:___________。
2、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两种创新设计。
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
(实验材料)大烧杯、注射器、三只玻璃瓶、导管、80°C热水等。
(实验步骤)
①在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并注满水。
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80°C热水的大烧杯中。
①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
②用注射器把3号瓶中水抽出,发现3号瓶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分析与讨论)
(1)写出步骤①中三个玻璃瓶中的现象_____。
(2)步骤③中,3号瓶中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
方案二: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
(实验装置)如图二所示。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C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一半为宜):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
(分析与讨论)
①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②向烧杯中加入200mL,80°C的热水,若观察到__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
③装置C的目的是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图为爆炸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为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符合题意;
C、图为腐蚀品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油在锅里着了火,盖上锅盖,隔绝了空气可以灭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森林灭火时,设置隔离带,移除了可燃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家具起火,用水扑来灭,将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燃点以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温度达到了镁条的燃点,不是提高燃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3、C
【详解】
A、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的活动性比氢强,除去铜中的少量锌,可以使用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能够催化双氧水分解,因此可以使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观察有无气泡,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锰酸钾中的高锰酸钾,不能通过加热的方法,因为会引入二氧化锰杂质,符合题意;
D、鉴别一氧化碳或氢气时,将气体点燃,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若有水珠出现证明气体是氢气,无明显现象为一氧化碳,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A、丙中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液漏斗活塞关闭或有液体滴落时,气体无法逸出,所以不需要伸入液面以下,正确;
B、②④对照控制的变量是氧气,温度均达到白磷着火点,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正确;
C、①④对照控制的变量有氧气和温度两个,不可验证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错误;
D、乙中白磷为可燃物,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故若将乙中的水全部倒出,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立即燃烧,正确;
故选C。
5、C
【详解】
A、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差异,说法不正确;
B、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法不正确;
C、C、CO都具有还原性(夺取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和可燃性(可以燃烧),说法正确;
D、CO有毒,而CO2无毒,说法不正确。
故选C。
6、A
【详解】
NO2、SO2、CO均具有毒性,但CO不会形成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硝酸和硫酸,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pH<5.6的降水,所以化石燃料煤直接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中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NO2、SO2。故选:A。
7、B
【详解】
A、电子、光子、量子属于微观粒子,不属于化学物质,物质是宏观概念,说法错误;
B、利用化学知识,既可以提炼出自然界原来存在的物质,例如,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还可以制造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例如,用石油作原料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等,说法正确;
C、三态变化中,分子的能量、间隔、相互作用改变,说法错误;
D、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说法错误;
答案:B。
8、D
【详解】
A.油锅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而不是降低温度来灭火,错误;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虽然空气中有氧气,但是氧气浓度较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红热,错误;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人类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贴有禁止吸烟等消防标志的地方应是存放易燃易爆物的,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的地方,①煤矿能产生易燃的瓦斯气体,所以正确,②油库中的石油产品为易燃液体,所以正确,③面粉厂存在可燃性的粉尘,所以正确,④煤气站存有易燃的气体,所以正确,故选①②③④。
故选D。
【点睛】
10、C
【分析】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详解】
氦气和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喷出后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 H2
(2)吸附
(3)引流
(4) 给白磷燃烧提供温度,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氧气 吸收生成的有毒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1)
图一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a对应电源的负极,则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化学式为H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
图二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
(3)
图三的装置是过滤黄泥水,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
图四烧杯中的热水可以给白磷燃烧提供温度,还可以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
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烧杯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需要有氧气;
图五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收生成的有毒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煮沸 隔绝空气 严禁烟火
【详解】
生活中改善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为煮沸,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使油锅里的火源无法继续燃烧,达到灭火的目的;加油站里汽油是易燃易爆物,注意事项为严禁烟火、禁止拨打电话等。
【点睛】
3、
(1) 2S2- N2 CO2 O Ne(合理即可)
(2)每个氮分子含2个氮原子
(3) a c b c a b
(4) 用锅盖盖灭 形成隔离带
【分析】
(1)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离子表示为:2S2-;
氮气由氮分子构成,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氮分子,分子用化学式表示,故填:N2;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填:O;
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有氖原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为:Ne;
(2)
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N2”中“2”的含义是:每个氮分子含2个氮原子;
(3)
①a、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b、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c、氮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28,故相对分子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c、b;
②a、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硫元素显+4价,b、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c、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硫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c、a、b;
(4)
①炒菜时油锅中的油因温度过高而着火,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
②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形成隔离带,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4、
(1) 汞原子 Hg
(2) +5 NaF
(3) B B
【分析】
(1)
汞是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汞元素的符号是Hg。
(2)
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Li为+1价,O为-2价,所以LiTaO3中Ta为+5价。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为5Na、2K、1Ta、7F,反应后为1Ta、2K、2F,所以5R中有5Na、5F,R为NaF。
(3)
①A.无法分析湖水水质,错误。
B.测量化学变化时的热量可转化为测量温度变化,正确。
C.无法检测室内甲醛含量是否超标,错误。
故选B。
②该测温仪属于精密仪器,所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避免对仪器产生损坏。故选B。
5、
(1)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可燃性 作燃料
(2)用湿抹布扑盖
【解析】
(1)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上述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作燃料,故填: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燃性;作燃料;
(2)
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和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用湿抹布扑盖。
三、计算题
1、(1)25 (2)22.2g (3)8g
【分析】
由表格中第一次的数据可知加入20g稀盐酸可消耗5g碳酸钙;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氯化钙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分析作答。
【详解】
(1)由第一次的据可知20g稀盐酸可消耗5g碳酸钙,则第四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0g,第二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30g,第三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5g;
(2)由图可知第四次加入盐酸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8.8g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解得x=22.2 g
(3)第4次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第五次反应后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是就是生成的氯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
答: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是22.2 g。
2、(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的值是2。
(2)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X=1280t
答: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1280吨。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合反应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见答案。
【点睛】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必须用纯净物的质量。如果给出混合物质量,用混合物质量乘于纯度计算出纯净物的质量。
3、(1)6:1:8;(2)12g
【详解】
解:(1)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
(2)180g乳酸所含氢元素的质量是:180g×=12g
四、实验探究
1、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确保排尽具支试管中的空气,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白磷燃烧 ④⑦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详解】
问题解答:
(1)本实验用甲乙装置制取气体,具有的明显优势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导管活塞,管内气体不能排出,气压增大,将液体药品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2)装置甲中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步骤⑤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才可以进行步骤⑥,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排尽具支试管中的空气,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空气)。
(4)步骤⑦打开K1,关闭K2,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与温度已达到着火点的白磷接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
实验分析:
(5)对比分析步骤④⑦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有可能燃烧,步骤④⑦中白磷均与氧气接触,而步骤④中温度未达到白磷着火点;
(6)⑥中将左侧烧杯中的冷水换成80℃的热水,到具支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白磷不燃烧,⑦中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尽,氧气与白磷接触燃烧,对比分析步骤⑥⑦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2、1号玻璃瓶红磷没有变化,2号玻璃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号玻璃瓶白磷没有变化; 水抽出后白磷和空气接触,并且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 ; C处均匀产生气泡 保持试管内温度,使白磷温度高于着火点 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环境
【详解】
【答题空1】白磷的着火点是40度左右,红磷着火点是240度左右,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1号玻璃瓶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没有变化,2号玻璃瓶满足燃烧条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号玻璃瓶白磷没有接触空气所以白磷没有变化,故填:1号玻璃瓶红磷没有变化,2号玻璃瓶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号玻璃瓶白磷没有变化;
【答题空2】
水抽出后白磷和空气接触,并且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故填:水抽出后白磷和空气接触,并且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
【答题空3】
A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锰催化分解双氧水的反应,故填:
【答题空4】
向烧杯内加入热水,空气受热膨胀,会在C处均匀产生气泡,故填:C处均匀产生气泡;
【答题空5】
热水的作用是维持环境温度和检查气密性,故填:检验气密性和保持试管内温度,使白磷温度高于着火点
【答题空6】
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防止污染环境,故填:防止污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