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4 23: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千古回首杏雨西湖边
纸伞朦胧间洒下阴影一片
眉眼低垂微敛
风声掠过指尖
素衣映湖中月 水光潋滟
把盏笑谈世间 酒色清浅
琴音何处寄
流星泯灭光阴
琉璃月下冰冷的空气
檐下花灯熟悉记忆
风动烛火似已熄
怀念忘川夜空中流萤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目录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难点问题讲解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理解本文的“礼”,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
3.了解《左传》有关知识,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题 课文 文化精髓 教学依据
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包含的人文精神,感受中华文明之光,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之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儒家的社会理想、为政之道、为人处世的标准
不忍之心、保民而王
依乎天理、顺应天道
不计较个人恩怨的心胸、爱国主义精神、过人的智慧与才华
士人的智慧与谋略、勇士不惧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理解本文的“礼”,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
单元 任务群 课文 价值观 教学依据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儒家人生观:士文化
《庖丁解牛》
《烛之武退秦师》
《鸿门宴》
《齐桓晋文之事》
儒家工作观:责任担当,以礼处事
儒家为政之道:王道思想
道家生活观、人生观:自然之道、天人合一
儒家价值观:仁义礼智信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并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
单元 课文 时代 特点 内容 教学重点
主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提出仁和礼的思想。
秦晋郑——为利缺礼
烛之武——爱国主义精神
春秋时期
礼崩乐坏
任务群
《烛之武退秦师》
儒家工作观:责任担当,以礼处事
理解本文的“礼”,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
礼,中华文明之光
教学活动

(一)了解《左传》,设疑导入。
(二)展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完成。
(三)师生共同探讨,碰撞思维的火花。
在《春秋》中有这样一段内容:僖公三十年,春王正月……晋人、秦人围郑。
请同学们比较《春秋》与《左传》在讲述秦晋围郑事件的不同。
(一)比较《春秋》《左传》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比较,了解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所写的《左传》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情节跌宕起伏、叙事详细、人物生动形象。
设计目的:利用地图的直观性,感受大军压境之迫,同时激发学生对烛之武如何游说秦穆公过程的兴趣。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示意图
1.翻译积累读文本,做到准确理解
2.寻礼之所在,探文明之光
(二)展示学习任务群:
1.翻译积累读文本,做到准确理解
文段内容 重点字词释义 划线句子解释 文段大意 文言现象梳理
参照段落: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课前预习任务一: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总结文言特殊现象,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课前预习任务二:
课文历史事件 具体内容
“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
“君尝为晋君赐矣”
“朝济而夕设版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翻译积累读文本,做到准确理解
评分内容 评分标准 自评1-10分 互评1-10分 师评1-10分
文本理解 重点字词翻译准确
重点句子翻译准确
基本疏通文意 (完整、大意准确)
梳理文言现象 (一次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翻译积累读文本,做到准确理解
课堂合作完成:
“秦晋围郑”这件事情中,秦、晋、郑三国有践行“礼”吗?结合课文分析。
设计目的:寻找礼之所在,对“礼”进行思辨性阅读,让学生对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有更深入的认识。肯定烛之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做到维护本国之利,也不失礼。
2.寻礼之所在,探文明之光
重点问题讲解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说文解字》
在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提供的学习资源:
一、关于“礼”
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
2.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3.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丘明
4.《燕居》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
二、关于春秋时期特点
1.子路结缨而亡的故事
2.《郑伯克段于鄢》
3.《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秦晋围郑”这件事情中,秦、晋、郑三国有践行“礼”吗?请结合课文分析,并完成以下的表格。
2.寻礼之所在,探文明之光
观点 论据
示例:我认为秦有礼/无礼。
第一组:秦、晋、郑都无礼
第四组:秦、郑无礼,晋有礼
第三组:秦无礼,晋、郑有礼
第二组:秦、晋无礼,郑有礼
观点:秦无礼
证据:①先与晋联合围郑
②后又“与郑人盟”
③撤军后,却还留下了“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观点:郑有礼
证据:劝说烛之武时,做到礼贤下士
观点:郑无礼
证据:①无礼于晋(没有礼待当年流亡的晋文公)
②贰于楚(郑与楚联盟的同时,偷偷与晋结盟)
观点:晋有礼
证据:因人之力而弊之(秦穆公帮助晋文公主晋),不仁
观点:晋无礼
证据:①郑无礼于晋(郑没有礼待当年流亡的晋文公)
②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对秦食言)
[对秦退兵]
[对郑出兵]
[对外]
[对内]
(2、3组)
(1、4组)
(1、2、3、4组)
(3、4组)
(1、2组)
[对晋对郑]
烛之武
礼,中华文明之光
作业:
在2020年12月15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的例行记者会上,印度广播公司的记者提问:“中国强调新冠疫苗是要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如果收费,中国所说的“全球公共产品”又意味着什么呢?”
请你替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拟写一段话,回答印度广播公司记者的提问。要求:维护我国利益,语言得体,50字左右。
千古回首杏雨西湖边
纸伞朦胧间洒下阴影一片
眉眼低垂微敛
风声掠过指尖
素衣映湖中月 水光潋滟
把盏笑谈世间 酒色清浅
琴音何处寄
流星泯灭光阴
琉璃月下冰冷的空气
檐下花灯熟悉记忆
风动烛火似已熄
怀念忘川夜空中流萤
谢谢
添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