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水的运动
一、单选题
1.2010年4月,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海底原油向外泄漏。借助大风和洋流,浮油“魔爪”不断伸展,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图(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表示墨西哥湾暖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3.甲、乙两处海域等温线凸出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不同 B.洋流的影响 C.盐度的影响 D.降水不同
4.A海区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的原因是( )
①有暖流经过②寒暖流交汇③温差大④温差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平均潮差(m) 年潮汐总能量(亿度/年)
浙江 3.7 1 146
山东 1.5 165
江苏 1.2 101
河北 0.65 2.6
5.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 )
A.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 B.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
C.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 D.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
6.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 B.夏季东南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
C.太阳辐射强,潮汐能丰富 D.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
下图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边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该海区位于北半球
C.该海区位于北半球 D.②处的洋流性质为暖流
8.流经②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
A.
B.
C.
D.
我国沿岸流始于渤海湾西部,自北向南有辽南沿岸流(图中①)、鲁北沿岸流(②)、苏北沿岸流(③)、浙闽沿岸流(④)等。下图为冬夏季我国沿岸流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与图示同纬度日本暖流流经海域相比,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盐度较低是由于
A.降水量少 B.河流汇入多
C.蒸发量小 D.海域较封闭
10.苏北沿岸流
A.导致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 B.冬季较弱,夏季较强
C.受长江入海径流影响显著 D.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11.浙闽沿岸流方向随季节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暖流流向随季节变化 B.海水温度随季节变化
C.季风风向发生季节变化 D.海水盐度随季节变化
12.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B.洋流②有利于加快航行速度,节约燃料
C.洋流①挟带的冰山会威胁海上航运安全 D.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会影响欧洲西岸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大体一样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
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
14.有关海洋表层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辐射是各纬度海区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小于同纬度大洋中部
下图是信风带中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5~6题。
15.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A.16.5℃ B.17.5℃
C.18.5℃ D.19.5℃
16.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17.读图,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分布及弯曲形态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19.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2012年6月24日,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突破了7 000米水深,并且在7 020米的最大深度成功坐底。读图,完成小题。
20.流经图示区域的洋流流向及性质分别是 ( )。
A.自南向北、寒流 B.自北向南、寒流
C.自南向北、暖流 D.自北向南、暖流
21.下列有关马里亚纳海沟形成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读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
A.0°—20°N B.0°—20°S C.40°S—50°S D.40°N—60°N
23.该纬度带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C.寒流的作用明显 D.暖流的作用明显
2021年4月2日,北京绿色交易所举行了国内首次油轮“碳中和”认证仪式,某油轮在青岛一巴士拉一青岛航程中(1月26日-3月25日)固定源排放所产生的8583吨CO2温室气体,通过购买等量华能风电场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读青岛-巴士拉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24.该油轮返程时CO2排放量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顺流(北印度洋) ②盛行风 ③载货量 ④逆流(北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5.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 B.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 D.促使人们节约能源
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卮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26.强厄尔尼诺年时,大鱿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当秘鲁喜迎大鱿鱼丰收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C.大鱿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
亚速海位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被克里米亚半岛与黑海隔离,夏季水温20-30℃,平均深度8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洋生物丰富。近几十年来,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亚速海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原因主要有( )
①位于寒暖流的交汇处 ②海水较浅,水温较高 ③海水与黑海交换频繁 ④河流携带的饵料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①城市废水排放增多 ②黑海海水入侵 ③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④入海径流量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4月20日,一座巨型冰山搁浅于纽芬兰岛东南部小镇费里兰,小镇突然成了拥挤的旅游景点。左图为“搁浅冰山照片”,右图为“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冰山分布范围与大洋表层水温状况有关。描述北大西洋中高纬地区水温分布特点,简述影响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_______,当航行至丁海峡,其航行速度会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
(2)说出洋流乙的名称,并简析乙对甲地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32.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 _______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在中低纬海区,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 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 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大陆东岸海区多为______流,大陆西岸海区多为______流。
(3)暖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湾暖流是自南向北流动的洋流,读题干中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可知洋流②符合墨西哥湾暖流的走向,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D
3.B
4.D
2.
根据图中经纬网可以判断该大洋为大西洋,①地为纽芬兰岛,该地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世界性的大渔场,纽芬兰渔场,D正确。北海道渔、秘鲁渔场位于太平洋,北海渔场位于欧洲西部沿海、靠近英国,ABC错误。故选D。
3.
甲乙两处等温线并非按同一方向凸出,故该不同不是纬度差异造成的,A错误;同一海区,纬度差距不太大,降水、盐度不会导致水温的大变化,CD错误;图中甲处,纬度较高,但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甲处较周边海域水温高,这是因为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乙处纬度较甲地低,但乙处等温线向南凸出,意味着乙处水温低于同纬度海域,这是因为受到了加那利寒流的影响。B正确。故选B。
4.
等温线稠密则温差大,是由于寒暖流交汇气温变化剧烈造成的,②③正确。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温差较小,不会导致等温线密集,①④错误。D正确。故选D。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
5.A
6.C
5.
根据表格数据,中国近海的潮差分 布特点是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A对。图中是平 均潮差,不能表示潮差季节变化,B错。表格数据都 是近岸潮差,C错。位于沿海地区,与左岸、右岸无 关,D错。 故选A。
6.
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 丰富的原因主要是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A包 括。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B包括。海底较深, 海水运动的阻力小,D包括。潮汐能丰富是天体的引 潮力形成的,与太阳辐射无关,C不包括。本题要求选择原因不包括的选项,故选C。
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读取能力,考查潮差的大小及影响因素,解题关键是结合表格的数据进行分析。
7.C
8.D
7.
读图可知,30°纬线以南为东北风,30°纬线以北为西南风,因此图中洋流模式位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模式。则①处洋流位于大陆东岸,为暖流;②处洋流位于大陆西岸,为寒流;③处洋流是盛行西风吹拂下形成的暖流;④处洋流是东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故C正确,A、B、D错误。
8.
由上一小题可知,图示洋流模式位于北半球,②处的洋流为寒流。北半球寒流自北向南流动,A、C错误;北半球水温自南向北递减, B错误,D正确。故选D。
气压带、风带与大洋环流模式图:
9.B
10.C
11.C
本题考查洋流的成因和流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9.本题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河流、洋流等因素,我沿岸流流经海域由于处于大江大河的入海口,陆地淡水河流带来大量的水量,对沿岸地区海水具有稀释作用,使得盐度较低,B正确;我国沿岸流流经海域与日本暖流流经海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上,蒸发量差异不大两者在降水量上差异不明显,全国沿岸流地区海域与外海接壤,据此判断ACD错误,故选B。
10.结合图中洋流的流向,苏北沿岸流由北流向南部,有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沿岸地区海水等温线应向南凸出,A错误、D错误;该沿岸流海域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西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一直,对洋流具有加强作用,夏季东南季风与洋流的流向相反,对洋流具有阻碍作用,因此该洋流冬季较强,夏季较弱,B错误;该洋流流经长江入海口处流向偏离海岸线,可能是受到长江如海径流量的影响,沿岸洋流流向发生偏转,C正确,故选C。
11.浙闽沿岸流流经台湾海峡,冬季和夏季风向发生改变,导致洋流流向发生改变;日本暖流流向固定,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不会改变洋流流向。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B
【详解】
P处处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形成纽芬兰渔场,为世界著名渔场,A说法正确。洋流②为秘鲁寒流,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约燃料,但是逆洋流航行则相反,B说法错误。洋流①为拉布拉多寒流,从格陵兰岛附近挟带的冰山南下,会威胁海上航运安全,C说法正确。北美洲东岸海域污染物会沿着北大西洋暖流到达欧洲西岸,会影响欧洲西岸,D说法正确。B符合题意。故选B。
13.D
14.B
考查海洋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3.北半球海区热量净收入从赤道向极地海区先增加后减少,A项错误;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少于支出,B项错误;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在副热带海区最多,C项错误;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耗热,D项正确。故选D。
14.低纬度海区寒流的海水温度高于高纬度海区的暖流的海水温度,A项错误;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海区的热量交换,减小高低纬度间海水的温度差异,B项正确;各纬度间海水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洋流,C项错误;近海岸海区受陆地影响明显,温差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D项错误。故选B。
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
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些,冬季的水温低些;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些,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要低些。
4、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水表面,海水导热率又很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只是在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15.D
16.C
15.甲处有一暖流,温度较高(下图),故而其取值范围是19℃~20℃之间。
16.该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温海区(即高纬度)凸出;该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温度高。该海区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洋流位于南半球,是暖流。再根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答案。故选C。
17.A
【详解】
甲图所示区域越往北温度越低,故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故A正确;乙图所示区域越往南温度越低,故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故B错误;甲图中洋流由水温较低的海区流向水温较高的海区,为寒流,故C错误;乙图洋流由水温较高的海区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区,为暖流,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8.B
19.D
18.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
19.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带来气候异常,带来世界大豆减产,价格上涨。ABC可能发生,D不可能发生,故选 D。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20.C
21.A
20.读图,图示区域是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结合经纬度可知,该海区是太平洋中低纬西部海区,流经的洋流是日本暖流,流向是自南向北流,C对。ABD错。故选C。
21.根据所学的板块学说理论可知:海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型边界,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很深的海沟,A图符合,A选项正确;B图是大洋板块在大陆板块之上,B选项错误;C图位于生长型边界,C选项错误;D图是断层构造,D选项错误。故选A。
22.D
23.D
22.
从图中可以看出,40°N—60°N处大西洋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差值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
大西洋40°N—60°N处热量收入(太阳辐射)远小于支出(海水蒸发),主要是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本地区水温较高,蒸发较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结合材料,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有用的地理信息,再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D
25.A
24.
据材料可知,油轮在青岛一巴士拉一青岛航程中(1月26日-3月25日)主要是冬半年,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为逆时针不变,青岛一巴士拉是顺流,返程是逆流,航速不同,从而影响碳排放,①不符合,④符合,AC错误;沿途盛行风发生变化,去返程受盛行风的影响差异较小,②不符合,B错误;该油轮返程时CO2排放量明显不同,还可能与载货量大小有关,影响影响碳排放,③符合;综上D正确,故选D。
25.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消除量=排放量,反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是今后的趋势,不能直接影响,B错误;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不是碳中和的主要目标,C错误;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人们节约能源,但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③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④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⑤海洋运输: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26.C
27.B
26.
由材料可知,大鱿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受信风影响,赤道暖流向西流,太平洋东部高纬度寒流补充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区温度低于同纬度太平洋西部。大鱿鱼属于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应向水温较低处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由图中海水距平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判断,①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1.2-1.4之间,A错误。②迁徙方向因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低,是从1.0-1.2迁徙到0.8-1.0之间;③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④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徙到0.6-0.8之间,都是向水温低的方向迁徙。相比较而言,③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徙,因此大鱿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③,C正确,D错误。故选C。
27.
当秘鲁喜迎大鱿鱼丰收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链比较强,上升带来的硅酸和磷酸盐类比较多,藻类比较多,鱼类食物比较充足,B正确。此时南太平洋东岸大气的下垫面水温更低,西岸大气下垫面水温更高,所以西岸盛行强烈的上升气流,降雨增多,澳大利亚山火发生的频率降低,而秘鲁沿岸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正常年份更少,A、D错误。因为茎柔鱼大丰收,所以天敌种类和数量都是减少的,C错误。故选B。
厄尔尼诺现象: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面积海水异常增温、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前后,每隔几年发生一次,发生时海水表层增温范围扩大,持续时间长,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28.C
29.C
28.
亚速海附近没有寒暖流交汇,①不符合;亚速海平均深度8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水较浅,水温较高,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繁盛,②符合;亚速海被克里米亚半岛与黑海隔离,海水与黑海交换少,③不符合;有河流注入,入海河流河流携带的饵料丰富,④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
亚速海出现海水盐度升高现象的原因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流域内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海河流流量减小;亚速海水位下降,较咸的黑海海水入侵有关,②③④符合;城市废水排放增多与亚速海海水盐度升高关系不大,①不符合;综上,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海水咸化(即海水盐度升高)的原因:一方面从流入大海的水源考虑,流域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增加,导致入海的河流流量减小,同时海水位下降引起周边盐度更高的海水倒灌;另一方面考虑水源的散失,全球气候变暖使海水蒸发加剧。
30.分布特点:随纬度增加水温降低;同纬度西低东高;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影响因素:纬度;洋流(西部寒流,东部暖流)。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
读图可知,等温线的变化规律上,大致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即纬度高的地区,水温较低,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同时,图中北大西洋海域西部等温线密集,东部等温线稀疏,且等温线呈现东北-西南走向,说明同纬度地区,大洋东部的水温比大洋西部的水温高,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大洋东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等温线向高纬度地区延伸,大洋西部受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等温线向低纬地区延伸,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
31.(1)快;减慢;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2)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
(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详解】
试题分析:
(1)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城市B航行方向与洋流运动相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
(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乙位于南美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降温、减湿,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而且使热带沙漠气候直逼海岸;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
(3)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处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风向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2. 副热带 顺 逆 暖 寒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详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顺时针,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海区多为暖流,大陆西岸海区多为寒流。
(3)暖流比沿线水温高,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比沿线水温低,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