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城市的辐射功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俗称的“北京七环”)将于2018年6月底主路贯通。该线路环绕整个北京连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13个节点城市,建成后将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七环”采用高速公路方式的优势( )
A.运输速度快 B.连接城市多 C.建设成本低 D.节约建设用地
2.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因素( )
A.地形地质 B.气候和河流 C.城市分布 D.国家政策
3.“北京七环”全线通车将会缩小的是( )
A.铁路运输量 B.北京市运输量 C.区域经济差异 D.能源运输量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4.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7.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
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11.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镇化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石家庄发展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读图分析,促使石家庄由小村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
A.气候 B.交通 C.河流 D.地形
13.关于现在的石家庄市与过去对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降低 B.城市职能减少
C.城市腹地范围扩大 D.辐射能力减弱
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城镇人口规模大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图中港口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1的服务范围与人口规模均大于P2
B.P1形成时间早,腹地范围大于P2
C.P1和P2的服务范围是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向四周扩展
D.P1与P2的城市等级与职能完全相同
15.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B.高速公路的建设会使P2港口腹地范围缩小
C.高速公路的建设使M1、M2区位条件明显改善
D.M2的辐射范围大于M1,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城市圈中,规模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武汉 B.咸宁 C.孝感 D.黄石
17.下列有关该城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 ②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远 ③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 ④各级城市间相互独立,互不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长江经济带由长江中下游沿线地区组成,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上海对整个经济带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优于武汉,其原因是上海( )
①位于长江入海口,便于发展河海联运,交通条件更好
②城市等级更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③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生产原料更充足
④环保力度大,生态环境更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为提升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
A.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资源进口量 B.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C.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水平 D.提升城市等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20.1825年,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竣工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下图为纽约港地理位置示意图。伊利运河的开通对于纽约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扩大水源供给渠道 B.拓宽经济腹地范围 C.提高哈得孙河水位 D.加速内陆人口增长
衡量城市群发展水平主要依据:①人口指数、②经济指数、③生活指数、④文化指数、⑤首位指数(城市发展要素的集中程度),指数越大城市群发展水平越高。下图为我国三大城市群指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1.图中信息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文化产业
A.水平最高 B.增速最快
C.水平最低 D.增速最慢
22.三大城市群比较,正确的是
A.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 B.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
C.珠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 D.京津冀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
23.根据“十四五”规划,未来上海将继续引进海内外人才,上海吸引高端人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B.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C.创业环境好,发展质量高 D.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首店经济”中的“首店”,指的是在行业里有代表性的品牌或新的潮牌在某个地区首次开设门店,例如全球首店,中国首店、区域首店、行业首店、体验首店等,或是已入驻的品牌设立创新模式的概念店等。下图是2019年上半年我国部分城市首店数量及类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上海成为我国首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便捷 B.位置优越 C.市场广阔 D.政策优惠
25.目前,提升成都对首店的吸引力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 )
A.改善城市交通 B.发展对外贸易 C.加大科技创新 D.优化营商环境
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该新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影响雄安新区选址在河北省三县和周边地区的区位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矿产资源 C.地形 D.气候
27.雄安新区建成对北京市的积极影响是( )
A.提升城市等级 B.扩大城市服务范围
C.增加城市职能 D.改善城市环境
南京都市圈包括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的溧阳、金坛和安徽省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国际上常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来衡量城市首位度,我国往往还加入“城市GDP/全省GDP”来衡量省会首位度。南京“首位度”长期在全国垫底,构建南京都市圈对提升南京的首位度具有重大意义。据此完成问题。
28.南京都市圈含4个安徽地级市的原因是( )
A.共有淡水资源 B.交通协调的需要 C.地理位置相近 D.增强安徽省会城市首位度
29.我国用城市GDP来衡量省会首位度,主要原因为省会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相比( )
A.经济集聚效应不强 B.经济集聚效应强 C.人口集聚效应不强 D.人口集聚效应强
二、综合题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 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 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 503.0 2.4 39.2 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1.(2020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功能布局上构建了三大特色板块:一是南部沿嘉陵江和长江一带的“现代服务业板块”;二是西部、中部区域的“都市综合功能板块”;三是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由北向东呈带状环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自新区成立以来,美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众多企业纷纷入驻重庆两江新区。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命效应初显,已初具规模。
(1)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的优越区位条件。
(2)阐释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布局的合理性。
(3)说明重庆两江新区南部沿江地带集中布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打造“一湾双轴、一核两极”的城市群框架:“一湾”即以北海、湛江、海口等城市为支撑的环北部湾沿海地区,“双轴”即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湛(江)茂(名)阳(江)城镇发展轴,“一核”即以南宁为核心城市,“两极”即以海口和湛江为中心的两个增长极。下图为北部湾城市群空间框架示意图,下表为环北部湾4个中心城市竞争力得分统计表。
城市 经济实力 基础设施水平 金融实力 开放程度 产业结构 教育文化水平 环境实力 综合竞争力
南宁 0.12 0.77 1.97 -0.04 -0.12 1.18 -0.91 0.43
海口 0.42 0.82 0.62 133 0.50 0.46 0.91 0.33
三亚 0.86 0.21 -0.66 0.29 1.48 0.32 0.92 0.83
湛江 -0.83 -0.003 0.06 -0.06 -0.62 -0.64 -0.88 -0.65
(1)分析《规划》中将南宁定位为核心城市的原因。
(2)据表指出南宁作为核心城市存在的问题。
(3)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成熟型城市群相比,北部湾城市群目前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为顺利推进北部湾城市群建设,说出其应采取的措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1.
“北京七环”以高速公路代替普通公路,环绕13个节点城市,形成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圈”、主要城市与周边卫星城市间“半小时生活圈”,所以最大优势是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A正确;高速公路比普通公路连接的城市要少,B错误;比普通公路建设成本要高,C错误;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都属于建设用地,不是优势,D错误,故选A。
2.
影响“北京七环”选线的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沿线城市多,利于增加运输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C正确;地形地质、气候和河流、国家政策不是“北京七环”高速公路选线时主要考虑的因素。ABD错误,故选C。
3.
“北京七环”全线通车,有利于加强京津冀地区联系,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对铁路运输量影响不大;会增加北京市的运输量;高速公路可以客货运输,能源运输量也会增加。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
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4.B
5.A
4.①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但是东部沿海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也同样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①不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①错误。
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②正确。
③成渝城市群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故③正确。
④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薄弱,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5.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川渝分治之后很长时间,两地竞争激烈,两个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故①正确。
②交通不便是限制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历史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高端发展平台,故②正确。
③成渝城市群的GDP增速虽然低于东部三大城市群,但是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GDP增速较快,故③错误。
④区域中心城市的数量要根据当地实际来设定,不一定数量要多,区域中心城市有两个,并不少,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6.C
7.B
6.
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规模等级低,功能种类少,辐射范围小,交通不便,但城镇化问题没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明显,存在问题较少,故C正确。故选C。
7.
发展都市圈主要考虑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与合作,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区域交通和环境问题,ACD正确。城市内部不一定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所以选项B不是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符合题意。故选B。
城市圈的等级越高,城市功能越全,辐射范围就越大,交通便利;城市圈的等级越低,城市功能相对不齐全,辐射范围就越小,交通相对不便利。
8.D
9.C
8.本题主要考查雄安新区选址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可知,雄安新区距离北京比通州距离北京的距离远,②错误;且雄安新区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①正确;而且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通州薄弱,但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9.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分散城市职能,从而疏散人口,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环境,C正确。故选C。
10.D
11.A
10.
南昌市是省会城市,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其优势,进行产业升级;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生态“蓝肺”主要侧重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不适合发展光伏产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
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发挥南昌市和九江各自的优势,促进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从而促进当地工业化发展,①正确;昌九一体化有利于推进城市化发展,但不属于长江下游城市群,②错误;昌九一体化扩大了城市群产业规模,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从而提升区域竞争力,③正确;昌九一体化会促进该区域快速发展,加大该区域与全省其他区域的差异,因此对全省均衡发展直接作用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昌九一体化使南昌、九江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积极影响是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发展不平衡,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12.B
13.C
12.
从图中可以看出,现在和原来相比,石家庄处在多条铁路的交汇处,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促使石家庄由小村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交通,B正确;与周边地区相比,石家庄在气候、河流、地形方面不存在明显优势,ACD错。故本题选B。
13.
现在的石家庄市与原来相比,由小村庄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并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城市规模变大,城市等级提高,城市职能增多,城市腹地范围扩大,辐射能力增强,C项正确,ABD错。故本题选C。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科技、宗教等几个方面,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才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的背景,自然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具有决定性。此外,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因素。 需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14.A
15.D
14.
读图可知,P1的人口规模明显大于P2,且P1有高速公路与内陆城镇连接,其城市等级高于P2,P1的辐射范围比P2大,故其服务范围也比P2大,A正确,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P1的形成时间比P2早,B错误;P1的服务范围可能主要向高速公路方向延伸和扩展,C错误;故选A。
15.
M2不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因为P1的城市等级更高,A错误;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使P2港口的腹地范围扩大,B错误;M1处没有高速公路经过,受高速公路的影响较小,受高速公路的影响,M2的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其辐射范围大于M1,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D正确,C错误;故选D。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16.A
17.C
16.
武汉为湖北的省级行政中心,且位于水陆交通的枢纽位置,辐射范围最广,规模等级最高。A正确。咸宁 、孝感 、黄石为地级市,级别相同,较武汉级别低,BCD错误。故选A。
17.
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辐射范围最大,服务种类最多,其辐射范围可以扩展到武汉城市圈的其他城市;规模等级低的城市数量多,相距较近;咸宁市比武汉市的辐射范围小,规模等级低;各级城市间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系。综上分析,故选C。
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就越大,相距较远;城市的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多,服务范围就越小,相距较近。
18.A
19.C
18.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便于发展河海联运,交通条件更好,辐射带动作用更强,①正确;上海与武汉相比,城市等级更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更强,②正确;上海的矿产资源匮乏,③错误;环保力度对城市的辐射功能影响不大,④错误。所以选A。
19.
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加大资源进口量,主要提高的是环境承载力,对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较小,A错误;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影响较小,B错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制造业水平,可以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辐射带动作用,C正确;武汉市的城市等级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提升的,D错误。所以选C。
核心城市首先通过自己优先发展或者发展突出的优势,对周边地区产生集聚的效应,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原材料等等向核心城市靠拢。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腹地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产生辐射效应并形成紧密地联系。
20.B
【详解】
伊利运河连接伊利湖和哈得孙河,伊利运河的开通,缩短了伊利湖和哈得孙河的运输距离,对于纽约港来说,降低了来自内陆地区的货物运输成本,拓宽了纽约港的经济腹地;运河的修建主要是运输作用,不是对纽约港供水的;运河连通的是哈得孙河口外,对哈得孙河水位抬高意义不大;纽约是经济中心,运河的修建,会加速内陆人口向纽约转移,不会加速内陆人口的增长。选B正确。
伊利运河是第一条提供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快速运输工具,伊利运河不只加快运输的速度,也将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快捷的运河交通使得纽约州西部更便于到达,因此也造成中西部的人口快速增长。
21.A
22.A
本题考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读取图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指数越大城市群发展水平越高,读图可知,京津冀城市群文化指数最高,因此京津冀城市群文化产业水平最高,图中没有体现文化产业增速的快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读图可知,人口指数、经济指数、生活指数、文化指数、首位指数均衡发展的是长三角,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最协调;人口指数、经济指数、生活指数、文化指数、首位指数最高的是长三角,因此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实力最强。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3.C
【详解】
上海吸引高质量人才的最主要因素是创业环境好,科技水平高,给高质量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的机遇,C正确;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高质量人才的引力不大,A错误;上海城市化水平高,农业不占主要经济地位,对高质量人才的引力小,B错误;四季分明,气候宜居对高质量人才的引力不大,不能成为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24.C
25.D
24.
由材料可知“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市场广阔,对首店的吸引力最大,因此首店数量最多,C正确。我国各大城市在交通、位置、政策方面也都具有优势,因此不是上海成为我国首店数量最多的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ABD错。故选C。
25.
由材料“首店经济是区域利用特有优势,吸引首店汇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形态”,影响首店形成的因素有位置、市场、交通、营商环境等,但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应是优化营商环境,它包括了交通、贸易等,故D正确,AB错误。成都加大科技创新对成都吸引首店的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
商业中心形成条件: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3、人口因素是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因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对商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起决定的作用,即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多的地区所需的消费品数量多、品种杂,需要相应设立各种商业生产企业和商业经营管理部门。4、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
26.A
27.D
26.
影响雄安新区选址河北省三县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位于京津冀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便于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因此选A。本地区地形、气候类型相同,该地无著名大型矿产分布,与矿产资源无关,BCD错误。故选A。
27.
雄安新区建成对北京市的积极影响是促进产业升级,改善城市环境,D正确;北京是首都,不能提升城市等级;产业迁出,可能减少城市职能;北京的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ABC错误。故选D。
28.C
29.A
28.
由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的省会城市南京西侧紧靠安徽省,附近被安徽众地级市包围,属于南京都市圈辐射范围,地理位置相近是主要原因,C正确;有交通协调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南方地区淡水资源丰富,A错误;安徽省会城市合肥不在南京都市圈,发展4个安徽地级市会降低安徽省会城市首位度,D错误。故选C。
29.
由材料可知,不同于国际上常用人口规模来衡量首位度,我国还加入城市GDP衡量城市首位度,主要是因为我国部分城市人口规模大,但经济实力不强,部分省会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相比,人口规模大,但经济总量弱于第二城市,在使用国际常用标准的同时,再使用“城市GDP/全省GDP”来衡量省会首位度更科学,所以我国用GDP来衡量,BCD错误,A正确。故选A。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0.(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 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本题考查城市体系的建设。一个地区的区位特点主要是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成渝地区地处我国西部,重大国家发展战与西部相关有有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可结合城市群发展的条件进行说明;成渝地区已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周边有数量众多的城市体系结构。由资料可以看出,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由城市群发展条件并结合题中材料分析,成渝城市群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要从城市群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方面提出措施。
【详解】
(1)一个地区的区位特点主要是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条件;成渝地区地处我国西部,重大国家发展战与西部相关有有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初步形成,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周边有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由资料可以看出,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城市群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和问题是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要从城市群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方面提出措施;提升重庆、成都作为核心城市的功能,促进其辐射带动作用;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利于城市群等级有序发展;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利于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利于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31.(1)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成立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先进制造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土地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重庆主城区外环可用土地较多,价格较低;制造业投入—产出的运输量较大,布局于外环的高速公路一带,交通便捷;为了减轻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水体、大气污染,将其布局在长江的下游方向,可减少对主城区的环境污染。
(3)南部沿江地带是重庆主城区历史悠久的重要商业和金融、贸易中心,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基础雄厚;流经主城区的长江航运业发达,物流业条件优越。
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服务业的布局原则,考查知识迁移和阐述能力。主要从图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应用工业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
(1)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即科技、劳动力、交通、基础设施、政策等角度分析。从图文资料可知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该地区有高新技术产业园,科研院校和高等院校集中,劳动力素质高;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并且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2)先进的制造业的布局需要有充足的空间、便利的交通、还要注意环境保护。从图中可看出,重庆城市外环有较大的空间,土地价格低;并且布局在在高速公路附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制造业布局在长江的下游,可以减少制造业造成的城区环境污染问题。
(3)由图中“中央商务区”以及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环,可判断南部为主城区,因此南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商业、金融、贸易发达,有利于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同时靠近长江而交通便利。物流条件优越。
32.(1)南宁为首府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南宁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地理位置优越。
(2)综合竞争力较低;经济实力较低;开放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实力低。
(3)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促进核心城市产业升级,提升南宁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本题以北部湾城市群的发展为切入点,选取南宁市作为情境材料来命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力。第(1)题考查南宁市作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第(2)题考查南宁市的不足,培养学生获取积解读信息的能力。第(3)题考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详解】
(1)南宁定位为核心城市的原因,主要从城市等级、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如南宁不仅是广西首府,辐射影响力强,而且地理位置优越。由图可知,南宁临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
(2)据表可知,与其他城市相比,南宁市存在经济实力不足、开放程度低、产业结构、环境较差等问题。
(3)由表可知,北部湾城市群在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开放程度、产业结构、环境实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即可,如城市群建设、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环境污染等。产业升级方面,促进核心城市产业升级;环境实力方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城市群建设方面,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