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供给相关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代表能源供需矛盾、西电东送、油价.上涨和能源充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a—油价上涨 ②:b—能源供需矛盾 ③:c—能源充足 ④:d—西电东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东西部双赢的能源战,体现在( )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气代煤③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④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减轻土地荒漠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0年12月,兴建于唐朝夭宝年间(742-756年)的福建福清市天宝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天宝陂选址在龙江下游河势较高处,拦河坝顺水流方向凸岀成拱形,与河道斜交,在右岸处形成漏斗状,引水口正处于漏斗嘴(如图)。千百年来,天宝陂控灌着龙江下游的广袤农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不直接利用龙江河水,而修建天宝陂渠道引水灌溉农田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灌溉总水量 B.避免咸潮影响水质
C.减少沿河水污染 D.阻挡河沙流入农田
4.独具巧思的天宝陂灌溉工程体现了古人的治水智慧。其精妙之处表现在( )
①选址在河势较高处利于蓄水
②泄洪闸在洪水期开闸利于海水上溯
③拦河坝呈拱形可减轻洪水冲击
④引水口处于漏斗嘴便于枯水期取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5.图示区域内全国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有 (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年12月3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段(吉林长岭-河北永清)正式投产运营,意味着京津冀地区可以直接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该管道与我国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下图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与经过蒙古国相比,东线管道线路有利于( )
A.降低管道工程建设难度 B.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状况
C.缩短管道工程建设周期 D.保护线路沿途生态环境
8.东线中段与我国多个管道系统和储气库互联互通,主要是为了( )
A.增加天然气进口量 B.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靠近能源消费市场 D.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
2018年2月,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技术水平较低 B.地质条件复杂 C.气候条件恶劣 D.资金相对欠缺
10.如果“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得以实施,将( )
A.促进新疆地区的农业增产 B.增加雅鲁藏布江下游水量
C.解决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D.破坏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11.“红旗河”调水设计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的原因( )
①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②保护高原内部生态环境③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④缩短路线,节省投资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秘鲁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干旱缺水。为此,秘鲁政府实施多个东水西调工程,以解决首都利马及其他一些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马赫斯调水工程,它由上游水库、输水河道、调水隧洞和下游河流组成。下图为马赫斯调水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秘鲁西部缺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无河流分布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地下水位高 D.降水量长年偏少
13.马赫斯调水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是( )
A.河流两侧海拔低 B.东部河流径流量大
C.东部山区峡谷较多 D.经济、技术水平高
14.推测马赫斯调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满足畜牧业用水需求 B.绿化沙漠,改善环境
C.发展干旱区灌溉农业 D.调水调沙,发展航运
下图为“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俄罗斯输送到我国的天然气,主要采用管道而不采用铁路运输主要原因是( )
A.管道造价相对较低 B.气象灾害影响较小 C.管道运输灵活方便 D.运输价格相对较低
16.从俄罗斯大量进口天然气,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是( )
A.缩小石油开采规模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C.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D.增加煤炭开采难度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 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 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 )
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 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18.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北京市玉泉山泉被誉为“京都第一条”,自元代起便专供皇宫使用。1975年,玉泉山泉断流,2005年当地提出“涌养京西水源,恢复玉泉山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北京市西山地区肩负北京城区的供水任务而难以实现。目前,专家设计了利用永定河回灌地下水的方案,预计到2050年,玉泉山泉将恢复到出流水位。下图示意玉泉山泉补给区和排泄区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玉泉山泉补给区比排泄区( )
①地势高②用水量小③降水集中④岩性破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与2005年相比,目前恢复玉泉山泉的主要优势在于( )
A.治理资金雄厚 B.治水技术先进 C.用水效率提升 D.“南水北调”工程运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域图,为协调区域资源分布不均现象,该国启动了资源北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线路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可能是( )
A.粮食 B.煤炭 C.水资源 D.木材
22.调配线路的选择除需求量,优先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交通
23.该线路建成后( )
A.导致巢湖水质急剧下降 B.加剧南方资源紧张
C.方便皖豫苏三省交通联系 D.改善北方生态环境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从西江干流鲤鱼洲向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的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水库输水。该工程穿越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时采用地下深埋盾构(地下暗挖隧洞的一种施工方法)方式,在地下40米至60米空间建造。完成下面小题。
24.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的主要原因( )
A.避免台风、海潮侵袭 B.减少工程量,降低成本
C.减少对珠江口航运的干扰 D.预留地表和浅层地下空间
25.关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调配工程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东江入海口咸潮加剧②缓解中山等地用水紧张③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④为广州等地提供备用水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引晋入金”工程是从福建晋江市向金门岛供水,龙湖取水泵站、陆地输水管道和跨海输水管道三部分组成,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该工程由晋江线路总长约28千米。下图示意“引晋入金”供水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金门岛缺水主要是因为( )
A.年降水量少 B.下渗量大 C.储水量少 D.植被覆盖率低
27.“引晋入金”工程陆地输水管道采用地下管道主要是为了( )
①保护供水水质②节约投资成本③减少水体下渗④减少水分蒸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美国中央谷地灌溉区分布图,“北水南调”工程使其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完成下面小题。
28.从发展灌溉农业的角度,区域内实施 “北水南调”工程的必要性有( )
①季节性水源短缺制约着南部农业的发展
②南部农作物的水资源需求量比北部大
③南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远比北部大
④南部的光热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29.“北水南调”是一项系统工程,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次生环境问题是( )
A.灌溉农业区的水土流失 B.北部稻作区的大水漫灌
C.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耗 D.旧金山周边土地盐碱化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图,图乙是图甲中三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根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最可能为( )
A.东水西调 B.北水南调 C.西水东调 D.南水北调
31.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方案是来源于( )
A.贵州 B.东北地区 C.新疆 D.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完成下面小题。
32.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
A.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B.“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C.经济发展对优质煤的需求增大 D.西南地区没有优质的煤炭资源
33.新疆优质煤源储量相对不足,为保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优质煤炭的合理措施是( )
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 B.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C.促进煤炭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D.实施疆内“北煤南运”,置换输出
二、综合题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大型调水工程,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1)从调入区角度考虑,中线输水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____,请简述理由____。
(2)南水北调会使华北地区的地下水位____(填“升高”或“降低”),可能____(填“加重”或“减轻”)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3)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上图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2)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4日中俄两国突出“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8月底,“天健”轮从江苏连云港出发,穿越北极航道,成功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完成了“冰上丝路”的首次探秘。下图是“天健”轮航线图。
材料二 2017年12月8日,中俄共建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投产,成为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首个建设成果。“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建成之后,每年将会有400万吨的液化气销往中国。
(1)有专家预测,随着“冰上丝路”航线的发展,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海峡将有望成为“北方的马六甲”。
(2)指出北极航道的最大安全隐患及北极通航条件优化的原因。
(3)“天健”轮途径丹麦,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是 。
(4)简述 “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对中俄两国的积极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1.
读图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迅猛增长,但是由于当地能源匮乏,需要调入大量能源,包括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同时转移高耗能企业,使得环境改善、能源充足;能源需求迅猛增长,导致能源供需矛盾,使油价上涨、污染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故a为油价上涨,b为能源充足,c为能源供需矛盾,d为西电东送,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BCD错误。选A。
2.
西气东输工程是实现东西部双贏的能源战,体现在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①③正确。可以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的能源消费比重,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目前还是以煤炭为主,②错;天然气资源没有就地转化,不能减轻土地荒漠化,④错。C正确。故选C。
"西气东输"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电厂、窑炉、化工企业和居民生产使用的燃油和煤炭将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3.B
4.D
3.
由图中信息可知,天宝陂以下的河段距离海洋比较近,受潮汐影响大,咸潮容易上溯导致河水变咸,不能直接作为农田灌溉水源,需通过天宝陂渠道引河流淡水灌溉农田。因此B选项正确;引龙江水灌溉和修建天宝陂渠道引水灌溉两种方式的灌溉总量是没有减少的,故A不选;将水引出,减少龙江河水量,减缓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增加了污染,故C错;天宝陂渠道修建在地势较高处,同样会带走一部分泥沙,该引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可能导致泥沙进入农田,故D错。答案选择B。
4.
天宝陂选址在河势较高处利于自流灌溉而不是用于蓄水,故①不符合题意;修建泄洪闸是为了在洪水期将多余河水排走,减少洪涝灾害,泄洪水流迅速流入入海口,阻碍了海水上溯,故②不符合题意;拱形拦河坝増加了坝体长度,使相同洪水的单宽流量减小,有效减轻了洪水对坝体的冲击,故③正确;拦河坝与河道斜交形成漏斗状,调整了河道水流,有利于枯水期引水口取水,故④正确。因此③④正确,答案选择D。
从水源自流取水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设施。根据河流水量、水位和灌区高程的不同,可分为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两类。
引水枢纽的规划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适应河流水位涨落变化,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进入渠道的灌溉水含沙量少;引水枢纽的建筑物结构简单,干渠引水段较短,造价低且便于施工和管理;所在位置地质条件良好,河岸坚固,河床和主流稳定,土质密实均匀,承载力强。
5.D
6.D
本题组以我国黄河流域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及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区域内资源调配工程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再根据所学相关知识可知,图中黄河中游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向东向南有多条北煤南运通道,该地区不但向外输送煤炭,还在当地把煤转化为火电,与黄河中上游的水电一起经西电东送工程输送到东部地区。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答案不全面。
6.天然气在矿物能源中属较清洁的能源,电力使用过程不直接产生废气,属于清洁能源,因此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会优化输入区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煤炭直接利用排放大气污染物较多,因此北煤南运工程不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南水北调对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大。故选D。
7.B
8.D
7.
与经过蒙古相比,东线管道线路绕道我国东北,经过了更多的城市,如黑河、大庆等,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状况,B正确;绕道我国东北建设难度并没有降低,A错误;绕道我国东北使管道线路更长,建设周期更长,C错误;修建管道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破坏,D错误。故选B。
8.
东线中段与我国多个天然气管道系统和储气库互联互通,可以增加管线天然气的来源,有效增强区域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实现天然气的稳定供应,D正确;互联互通并不是为了增加天然气进口量,中国近年来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加,不互联互通也需要增加天然气进口,A错;东线中段与我国管道系统的互联互通没有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B错;东线中段与我国管道系统的互联互通,消费市场距离也没有发生改变,C错。故选D。
中俄东线中段的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有利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区域能源消费结构。
9.B
10.A
11.D
9.
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B正确;技术水平、气候条件、资金都不是限制“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最大障碍,ACD错误。所以选B。
10.
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A正确;调水工程调水,减少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水量,B错误;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但是不能解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D错误。所以选A。
11.
红旗河从我国的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引水,可以利用天然地势落差实现河流自流,①对。线路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而没有经过青藏高原内部,减少了对高原的影响,保护高原了内部生态环境,故②对。高原内部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不易穿过高原,③对。绕行于青藏高原边缘,路线较长,④错。所以选D。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而言,可以缓解因缺水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荒漠化、地面沉降等;可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等。
12.D
13.B
14.C
12.
读图可知,秘鲁西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终年受离岸风和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D项正确,该区域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但补给量不足不是其缺水的主要原因。有河流分布,河流短小,水量较少,如果地下水位高,水资源会很丰富。A、B、C错误。故选 D。
13.
读图可知,河流两侧多雪山,海拔较高,A项错误;秘鲁东部积雪量大,冰雪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这是调水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B项正确;山区峡谷多是建设水库的有利条件,与调水关系不是太大,C项错误;秘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水平较低,D项错误。故选B。
14.
据图文材料可知,马赫斯调水工程主要是满足两大灌区农业用水需要,C项正确;提供畜牧业用水和绿化沙漠、改善环境是其作用但并非主要作用,河流短小,水量较少,无法发展航运,A、B、D错误;故选C。
该题组以马赫斯调水工程为载体,考查跨流域调水相关知识。
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地影响: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短缺状况,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调入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回补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有利于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加重调入地区土壤盐碱化。对调出地影响:沿海地区引发海水倒灌,污染水质;内陆地区使河流水量减少,对河流航运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5.B
16.C
15.
管道需要专门铺设,建造工程大,成本高,造价相对较高,A错误;管道往往埋于地下,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安全性好,而铁路运输则易受大雪、暴雨、沙尘等天气影响,B正确;管道运输是集中运输方式中最不灵活的,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动,灵活性最差,C错误;俄罗斯输送到我国的天然气,可充分利用我国原有管道设施,降低运输成本,运输价格相对降低,但不是采用管道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16.
我国是能源的进口国,进口天然气可以弥补我国能源的不足,不会对我国能源生产特别是石油生产和煤炭开采产生影响,A、D错误;天然气的使用也同样排放温室气体,B错误;大量进口天然气可以改善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C正确;故选C。
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其中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缺点是运量较小;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缺点是造价较高。
17.C
18.D
17.调水工程主要受益区为受水区。“引汉济渭”可以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汉江流域为水资源调出区,“引汉济渭”不能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旱涝灾害主要受季风不稳定影响较大。本题要求“意义不包括”,故C正确。故选C。
18.渭河流域北侧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含沙量较大;汉江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较小,故D正确。图中秦岭为我国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渭河位于秦岭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结冰,故A、C错误。汉江的流量更大,是因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当地降水更多,和长江干流无关,B错误。故选D。
19.A
20.D
19.
由图可知,排泄区位于平原,补给区位于山区,且只有补给区地势高于排泄区才能实现排泄,①正确;排泄区也需要岩性破碎才能有上升涌流通道,④错误;山区可能降水量更大,但无法判断是否更加集中,③错误;山区人口较少,用水量较小,有更多的水能够补给到地下,②正确。故①②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
20.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北京本地地下水开采压力大幅度下降,恢复玉泉山泉成为可能。D正确;由材料信息可知,2005年当地提出“涵养京西水源,恢复玉泉山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北京市西山地区肩负北京城区的供水任务而难以实现。说明资金、技术不是目前恢复玉泉山泉的主要优势,AB错;北京本地地下水开采压力大幅度下降,与用水效率提升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水源主要来自汉江),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和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极大地缓解中国中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的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立方米,供给农业用水30亿立方米。工程将极大的改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市)受水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中国中、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1.C
22.A
23.D
21.
由图可知,该资源调配的线路为北向,且配以运河,粮食调配过去是南粮北运,现在是北粮南运,A项与题意不符;北方多煤炭,北煤南运,B错误;木材北向运输的可能性小,且无需开挖运河,D错误;水资源北方短缺,开挖运河向北调水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故本题选C。
22.
由上题可知,该线路调配资源为水资源,除考虑需求量外,优先考虑地形,可以实现引水自流,提高调水量,降低调水成本,A正确;气温、降水、交通等因素与地形相比对调水量、调水成本的影响较小,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23.
由图可知,该资源调配线路为水资源调配,通过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北方缺水的问题,可以改善北方的生态问题,D正确;由图可知,该调配线路通过巢湖向北输水,可以促进巢湖水体更新,有利于巢湖水质改善,A错;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不会导致南方水资源紧张,B错;图中调配线路没有通过江苏省,所以不会方便江苏省与安徽、河南省的联系,C错。故本题选D。
跨流域调水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积极影响:①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的矛盾。②提高防洪能力。③促进航运。④改善受水地区的水质。⑤改善受水地区的自然环境。⑥有的调水工程或修筑的大坝(水库)还成为当地的旅游区。
24.D
25.C
24.
如果仅仅为了避免台风和海潮侵袭,减少对珠江口航运的干扰,无须深埋,A、C错;地下深埋盾构方式比浅层地下施工难度要大,技术要求更高,建设工程量更大,成本更高,B错;珠三角核心城市群地区城市用地短缺,采用地下深埋盾构方式可以为城市管道、地铁建设等预留空间,D正确。故选D。
25.
该水资源调配工程由西江向东输水,使得东部城市利用东江河水的水量可能减小,东江枯水期径流水位可能升高,会减轻咸潮危害, ①错误。由西江向东输水,使得流经中山市的径流量减少,会加剧中山等地用水紧张,②错误。西江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而东江径流量较小,但珠江口东侧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和城市需水量大,因此该水资源调配工程可以合理优化水资源空间分布, ③正确。该水资源调配工程可以输水进入广州,使得广州等地的水资源来源途径增多,可以为当地提供备用水源,④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
跨流域调水能够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取水口下游地区因水量减少会出现污染加剧、河流通航能力下降等诸多问题。
26.C
27.D
26.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门岛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A错误;岛上为起伏和缓的丘陵地貌,排水迅速,下渗量小,B错误;岛屿面积小,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排水速度快,下渗少,储水条件差,所以水资源短缺,C正确;岛上人工造林成效显著,植被覆盖率较高,D错误。故选C。
27.
“引晋入金”工程陆地输水管道采用地下管道主要是为了减少地表汇水和人为排污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保护供水水质;①正确;采用密封管道输水,减少水分蒸发,提高供水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埋在地下,减少对地表景观的破坏,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等,④正确;地下埋管道,建设投资较大,②错误;工程建设无论是明渠还是地下管道都不利于水体下渗,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海岛丘陵区,淡水资源全靠降水补给,补给量很小;同时海岛地形陡峭、川流短促,集雨面积相当有限,且岛与岛之间存在差异,淡水资源状况各不相同。水资源的时空地域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28.A
29.D
28.
南部地区受副高的影响时间长,夏季降水少,出现季节性水源短缺,制约着南部农业的发展。同时,南部地区多晴天,光照充足,灌溉水源的改善,发展农业可以使得南部的光热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①④正确。同一农作物的需水量差异不大,并不是南部农作物的水资源需求量比北部大,②错。南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是“北水南调”工程的结果,不是其必要性,③错。故选A。
29.
注意图中调水线路的水源地在注入旧金山沿海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资源的调出,旧金山周边地区水资源减少,受海水倒灌的威胁增大,土地盐碱化可能加重,D正确。灌溉农业区主要位于中央谷地,地势较平坦,降水相对较小,水土流失不严重,A错。北部稻作区位于水资源的调出区,即便存在大水漫灌,也不是调水工程导致的次生问题,B错。输水过程一般均会有水量的损耗,不是最应该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C错。故选D。
对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问题,其分析思路一般是:调配的原因和背景(一般是该资源分布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均)、调配线路的选择以及线路建设面临的困难(要抓住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调配后对该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一般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
30.B
31.D
30.
图示区域为美国西部地中海气候区,北部地区河流多,南部地区河流少;由三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可知,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南部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北部水资源相对较多,南部水资源相对较少,因此该区域实施的调水工程是北水南调,B正确,D错误;图示区域城市分布在西部沿海,西部沿海位于河流下游,水资源较多,东部为高山地区,是河流的发源地,不需要东西方向的调水工程。AC错误。故选B。
31.
华中地区煤炭调入的最佳地区是陕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且距离近,且有直达的铁路交通线路。D正确;贵州煤炭资源相对较少,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距离太远,因此ABC方案不佳。ABC错误;故选D。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32.C
33.D
32.
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仍需要从调运优质煤,关键词为优质煤,A项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会直接导致从外输入优质煤,其可以采用其他的能源方式,没有契合关键字,A错误。B“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会使得交通更加完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但是也不会直接导致从外输入优质煤,B错误。D选项中“没有优质煤炭”用词过于绝对,只能说明优质煤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D错误。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该地区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热值煤,仍需从外地输入优质煤,C正确。
33.
由题干可知,新疆的煤炭资源“北富南贫”,再结合图可得出,北疆普通煤丰富,南疆优质煤较为贫乏。若保证优质能源稳定地供给西南,需要减少新疆本地优质煤的使用,即减少南疆优质煤的使用,D项对增加施实施疆内“北煤南运”,将南疆优质煤替换输出可以实现目的,D正确。A项措施可以适当减少煤炭损耗,但是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B项将燃煤发电改为燃气发电,减少的多为普通煤的使用,而非优质煤,B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促进煤炭加工转换不能够增加优质煤的储量和保证稳定供给。故选D。
缓解能源短缺的措施:(1)开源:发展新能源(风能、核能、太阳能),提高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能源跨区域调配; 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力度。(2)节流: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能意识;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产业转型升级,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
34.(1) 春季 华北地区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该地区农业发达,春季农业需水量大。
(2) 升高 加重
(3)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源,保障工农业用水;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改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条件;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下降,控制地面沉降。
本题以南水北调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1)
从调入区角度考虑,中线输水工程输水量最大的季节是调入区最缺水的季节,主要从调入区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需求角度进行分析。中线输水工程的调入区为华北地区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到来,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水资源不足;华北地区农业发达,春季是该地区农业灌溉期,需水量大。
(2)
南水北调工程会使华北地区地表水增多,下渗增加,进而地下水位升高,在蒸发作用下,表层水分被蒸发,底层盐分被带到土壤表层,可能加重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3)
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水资源更加充足,促进工农业发展,利于经济发展,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同时可改善投资环境,利于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美化区域环境,为人们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5.(1)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2) 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详解】
(1) 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该坝的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丁坝使主流远离堤岸,既防止坡岸冲刷,不使急流靠近河岸,从而护岸护滩、防止或减轻水流对岸滩的冲刷,起到保护河岸作用;水流趋向河流中部,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河道中部水流量多,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
(2) 辽河流域气候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增加了辽河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利于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调水工程,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优化了投资环境。
【点晴】
丁坝是广泛使用的河道整治和维护建筑物,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岸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水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它能够阻碍和削弱斜向波和沿岸流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促进坝田淤积,形成新的海滩,达到保护海岸的目的。使主流远离堤岸,既防止坡岸冲刷又改变河道流势;消减水势,不使急流靠近河岸,从而护岸护滩、防止或减轻水流对岸滩的冲刷。
36.(1)白令海峡
(2)冰山;全球变暖海冰消融;航运技术提高。
(3)乳畜业;市场。
(4)有利于促进俄罗斯能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加强两国的经贸联系;有利于中国能源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改善我国大气环境。
本题组主要考查北极航道、农业地域类型和跨区域能源调配的意义的有关知识。
【详解】
(1)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海峡,随着“冰上丝路”航线的发展,将有望成为“北方的马六甲”。
(2)北极有很多漂浮的冰山,是北极航道的最大安全隐患。北极通航条件优化原因: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增多,通航时间增加,航运价值提高;还有航运技术的提高,包括破冰船的利用,使北极航线航运条件得以优化。
(3)丹麦地处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乳畜业主要是依托城市市场而产生的农业地域类型,因此影响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是市场 。
(4)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建成后,对中国的有利影响。主要从项目建成对我国能源安全、消费结构及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丰富我国清洁能源供应,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缓解环保压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增强和俄罗斯的合作和经贸往来。对俄罗斯而言:有利于促进俄罗斯能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