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3:4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选择题
1.对“诸儿竞走取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B.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
C.孩子们走过去摘李子。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是看到路边有好多儿童在折李子树枝。
B.提到“精忠报国”这个词,我们就会自然想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
3.《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中“取之,信然”的“然”指的是( )
A.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B.王戎七岁 C.此必苦李 D.树在道边而多子
4.下面对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 尝:曾经
B.诸儿竞走 竞走:争着跑过去
C.唯戎不动 唯:唯一
D.取之,信然 信然:的确如此
5.人问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二、填空题
6.比一比,再组词。
戎________ 诸________ 竞________ 唯________ 常________
猪________ 者________ 竟________ 难________ 尝________
7.填空。
1.王戎( ),尝与( )游。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取之,( )。
2.《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是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___,只有王戎站着不动的故事。王戎不去摘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
三、语言表达
8.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3.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9.学校举行历史人物故事介绍会,下面是其中两个历史人物故事的介绍卡,请你根据图片信息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些故事吧。
1.人物:司马光→故事:司马光砸缸
具体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物:曹冲→故事:曹冲称象
具体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拓展阅读。
四季的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yūn yùn),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________是蒙蒙细雨的夜晚,________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zháo zhuó)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儿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儿,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xīng xìng)。
10.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明亮——( )  朦胧——( )  寒冷——( )
12.选出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____”上。
即使……也……  既然……就……
13.短文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它们分别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从小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②尝:曾经。③折枝:压弯树枝。④竞:争逐。⑤走:跑。⑥唯:只有。⑦信然:确实这样。
1. 李树在路旁,如果____________,而现在树上___________,那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作出这一正确判断依赖于他出色的___________力、___________力。(请填写现代汉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选自《王戎不取道旁李》。诸:众多。竞走:争相地跑过去。“诸儿竞走取之”意思是: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
2.C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词语理解及修辞方法。
A项,错误。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出自《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是: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B项,错误。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不能用来形容“李清照”。可以想到“岳飞”
C项, 正确。“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意思是: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D项,错误。这句话有问有答,是反问句。
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主要讲述了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故“取之,信然”的“然”指的是“此必苦李”,选C。
4.C
【详解】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字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识记课文,认真听讲,并注意多加复习加以巩固。“唯”的意思是“只有”,所以选C。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其他人一尝,果然是这样。
5.C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人问之”出自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句话的意思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之”是指他,指王戎。
6. 戎马 诸事 竞赛 唯一 经常 养猪 作者 究竟 困难 品尝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7. 七岁 诸小儿 多子 竞走取之 不动 多子 苦李 信然 很多李子 争着去摘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该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填字)。
2.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8.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详解】
划分节奏之前,要先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故答案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9.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了水缸中。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最后,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但他的下属都想不出称象的办法。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们可以先把大象赶到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位置标上记号,再将大象赶下船,在船上装载石头,让船沉到标有记号的位置,最后称一下这些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派人照这个办法做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详解】
从讲历史故事的角度出发,结合图片信息中的清洁。来描写人物的形象特征、事迹行为、想法等,还可以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力去分析、诠释出这则故事内容。语言生动,富有新意为最佳。
故答案为:
1.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了水缸中。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吓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最后,水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2.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但他的下属都想不出称象的办法。这时,曹操的儿子曹冲说:“我们可以先把大象赶到大船上,在船身下沉的位置标上记号,再将大象赶下船,在船上装载石头,让船沉到标有记号的位置,最后称一下这些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派人照这个办法做真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0.yùn zhuó xìng
11. 黑暗 清晰 温暖
12.即使……也……
13.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14.我喜欢秋天。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15. 李子甜则树上少果 有许多李子 观察 推断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小题1】
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道边李子多,如果较甜会被采摘光,所以判断出这李子为苦李。从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乐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