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9 小英雄雨来 一课一练
班级 姓名 成绩
【积累运用】
读拼音写词语。
只听咔啦一声枪shuān( )响,子弹从小战士的gē bo( )旁擦过。他连忙扒开灌木丛,mài( )开大步,chèn( )dí( )人不注意,不huāng( )不忙地跳入jìn( )察冀边区的还乡河中,逃过了一jié( )。
二、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囊括(náng) 胶囊(nāng) 囊中物(náng)
B.塞满(sāi) 堵塞(sè) 塞外(sài)
C.吧嗒(bā) 好吧(bɑ) 网吧(bɑ)
D.好哇(wɑ) 哇啦(wā) 哇哇叫(wɑ)
三、恰当地搭配词语。
( )的芦花( )地哭着( )的浮云
( )地看着( )的眼睛( )地飞来
( )的芦苇( )地指着( )的苇絮
四、比一比,再组词。
劫( ) 炕( ) 缸( ) 扒( ) 柜( )
劝( ) 坑( ) 缺( ) 趴( ) 拒( )
五、给下 字组词,并选词填空。
光(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似箭, 如梭,我们要珍惜时间啊!
2.演出服上的(_____)材料是时尚的体现。
3.皎洁的(_____)下, 野更显得空旷寂静。
4.(_____)如 驹过隙,让我们来不及准备就悄然流逝。
5. 来的家乡景 宜 ,是旅游(_____)的好地 。
六、给下面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
(1)玩弄,戏弄。( ) (2)玩、玩耍( ) (3)施展,表现出来。( )
我们对鬼子,怀有刻骨的仇恨。
(1)思念( ) (2)胸前( ) (3)心胸( ) (4)心里存有( )。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1)开发修建( ) (2)张开舒展( ) (3)列出( )
七、按要求写句 。
1.妈妈不让 来耍 ,怕出危险。(改变语序,不改变句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英雄 来被 拉到河边。(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前的 场上聚集了全部所有的 麦地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 绒绒、蓬松松的芦花,看着就暖和。(改为 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找出运用描写手法相同的一组
① 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②他(鬼子)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③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
A、①和② B 、②和③ C、①和③
九、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拟为:
①游泳本领高 ②上夜校读书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
2、《 英雄 来》课 讲的是抗 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______,聪明勇敢,_______本领 强,为了掩护_______ 部,机智地同敌 作 争的故事,歌颂了抗 根据地的 童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拓展提升】
十、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1)句中出现了许多破折号,这些破折号标示( )。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话语中断 D.意思转折
(2)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共出现了______次。作者借助这句反复出现的话,表达了以雨来为代表的少年儿童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十一、阅读《小英雄雨来》片段,回答问题。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1.《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 )。
A.茅盾 B. 老舍 C.鲁迅 D. 管桦
2.文中加点的词语是( )词,请你来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3.按要求改写句子。
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改成被字句)
4.画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 。
十二、妙笔生花。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既勾勒出了芦花村的美丽景色,又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伏笔。那夏天的芦花村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抓住景物特征,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 栓 胳膊 迈 趁 敌 慌 晋 劫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拼读时要细心,注意读准音,书写汉字要工整。书写时注意“慌”右边的“荒”不要在竖折上加一点。
二、B
三、(雪白)的芦花(悲伤)地哭着(飘着)的浮云
(惊慌)地看着(明亮)的眼睛(飘飘悠悠)地飞来
(黄绿)的芦苇(愤怒)地指着(鹅毛般)的苇絮
四、打劫 土炕 水缸 扒开 柜子 劝告 土坑 缺点 趴着 拒绝
五、光阴 时光 光 观光 反光 1、光阴2、反光3、 光4、时光5、观光
六、【答案】1、(2) 2、(4)3、(2)
七、1、妈妈怕出危险,不让 来耍 。
2、 把 英雄 来拉到河边。
3、村前的 场上聚集了所有的 麦地 。
4、 例:那 绒绒、蓬松松的芦花像鸭绒,看着就暖和。
八、【答案】C
【解析】①和③都是动作描写,②是神态描写,所以选C。
九、1.掩护李大叔 英勇斗鬼子 河沿上的枪声 枪口巧脱身
2、 来 游泳 命 热爱祖国 勇敢机智
十、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此处是老师在教学生读书,破折号标示声音的延长。
(2)答案 语言 三 热爱祖国
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关键句,属于语言描写。第一次是女老师领读,第二次是孩子们跟读,表明雨来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第三次是在鬼子打雨来时出现的,
表明雨来不屈服于敌人的威胁利诱。爱国主义思想是雨来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句话既点明了小英雄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又起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十一、 1. 答案:D点拨: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2. 答案:叮当 哗啦啦 嗡嗡
点拨:拟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象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
3. 答案:他两只胳膊被鬼子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点拨:被字句中有“被”字,称为被字句。被字句的常见模式是谁被谁怎么样了。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转换要保持句意不变。
4. 答案:夸张 机智勇敢
点拨: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雨来跑得快。而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十二、答案 示例:当火红的太阳从空中隐去,伴着声声蝉鸣,天渐渐暗沉下来。皓月当空,银光铺地,仿佛给这初夏的夜晚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萤火虫提着灯笼在银色的芦花中翩翩飞舞。洒满星辉的还乡河静静地向着远方流淌。
解析:本题考查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主要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展示人物性格、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等。如何描写好环境?首先要抓住景物特征;其次要选好观察角度,安排描写顺序;最后还要注意运用多种技巧,如比 喻、拟人、联想、想象等,融情入景,言之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