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何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14 17: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何 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 (屏显:群山深处的哈尼梯田,泸沽湖风光,彩云之南,云南石林,丽江古城,广场舞蹈,男女伴唱,歌会场景。)
??? 这里是26个民族祥和宁静的家园,这里有美丽的苍山洱海、丽江流泉,这里鲜花浪漫、如梦如幻,这里是五朵金花的故乡,这里是金孔雀翩翩起舞的地方,这里是诗歌的家乡,歌舞的摇篮。让我们随文化使者沈从文去感受云南的歌会吧。
??? 二、细品歌会
??? (一)初读感受
??? 1.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云南歌会的印象。
??? 联系你听过的演唱会或音乐会,说说云南的歌会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可以从舞台、演员、表演内容及形式等方面谈……
??? 明确:舞台方面:一般的演唱会有固定的精心设置的舞台,云南的歌会没有特意搭设舞台,多以乡村山野为舞台。
??? 演员方面:演唱会的演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云南的歌会演员是未经专业培训的乡村人。
??? 表演内容:演唱会的内容是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的,云南的歌会内容是即兴而作,随意而发。
??? 形式方面:演唱会有特定规模与形式,云南的歌会形式自由灵动。
??? 总之,云南歌会自然淳朴、活泼欢快;唱歌似乎是云南人生命的组成部分。
??? 2.文章描绘了哪三个场景?其特点、写法有何不同?
??? 明确:“山野对歌”——是才情智力大比拼,具有对抗性质。文章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细描(写人的某部位某方面某特点),烘托活泼欢快的场面。“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主要写唱歌人所在的优美环境。天如此蓝,花如此美,鸟鸣如此婉转,在这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自然环境之美与歌声之美相得益彰,浑然天成。“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大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主要是场面描写。有全景描绘也有局部刻画,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宛如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
??? (二)品读赏析
??? 1.引导赏析“山野对歌”。
??? (1)指名朗读2至3段,学生思考并批注: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山野对歌特色?
??? 明确:先介绍对歌地点,因为南方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所以地点自然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对歌人多是年轻男女,所以内容“多是情歌酬和”;接着写对歌方式种种,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或用提问方法,或互嘲互赞;最后写对歌的年轻妇女的动作、神态、外貌,尤其特写衣着这一民族服饰,让人看到一位聪明能干、勤劳自信的农家女。
??? (2)赏析美点:词语运用,句式特点,形象塑造,修辞妙用,构思内涵……
??? 2.自主赏析“山路漫歌”。
??? (1)选择自己喜欢的场面或语句,自选角度赏析,作汇报并评价。
??? (2)思考:本段用了很多优美语句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是否偏离“山路漫歌”的“歌”,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联系?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 明确:“赶马女孩的歌唱”是本段主脑,作者先据实描绘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再自然而然写女孩的歌唱;这一路景色为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花烂漫,山鸟齐鸣,生活在其间的女孩已经染上如此美好的自然真趣,山鸟的鸣唱与女孩稚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 3.思考: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唱中,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写这三种人的用意何在?
??? 明确:“山野对歌”写了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三个对手,轻轻打个吆喝,理理发,拍拍绣花裙上的泥土,向大家笑笑,显得轻松快乐,拉着伙伴走过……枣子脸,糯米牙,蓝布衣裤……”——描写她是突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更是赞美朴素的劳动妇女的聪明机智。
??? “山路漫歌”写了赶马女孩子,“年纪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不论唱什么都充满淳朴本色美”——描写她以突出歌会的淳朴自然美以及孕育如此美妙歌声的这一方水土。
??? “村寨传歌”写了年过七十的吹鼓手,“牙齿早脱光,十分热情的整套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悉为止,像一个‘歌库’”——描写他用以衬托村民们参加歌会的热情,主动将歌会文化传承。
??? 4.请学生即兴描写一位自己熟悉或观察过的人。
??? 5.欣赏《刘三姐》对歌。
??? 欣赏广西的对歌,仔细揣摩对歌的语言、姿态。
??? 三、欣赏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印象》
??? 云南的歌会之旅暂时中止,民族的文化之根永远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