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背影》是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课文讲述了父亲在祖母逝世与失业这样的一种祸不单行的境况下,依然对“我”关怀备至;并且在“我”上学的路上,更是关爱有加;“我”通过看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表达出了深藏内心的对父亲的爱。文章虽然语言十分朴实,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父对子、子对父的深厚爱意。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生活、爱家人、惜亲情的人文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文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能够从自我出发去品味人生的苦辣酸甜,并且已学会及掌握通过文章的主要线索及细节描写去抓品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其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学生在本单元的前面一课中已体会到童年儿时的美好回忆及怀念的情绪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课,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心境,深入感受本课文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
【教学目标】
品味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重点语段,感受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魅力,并能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与精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一个语段。
通过查找文章中的四处“背影”,细细品味四处“背影”的韵味。
有感情的诵读文章中的语段,在诵读中体会父与子的这般深沉的感情。
体会日常生活中,可贵的亲情,培养爱生活、爱家人、惜亲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重点语段,感受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魅力,并能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与精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一个语段。
教学难点:通过查找文章中的四处“背影”,细细品味四处“背影”的韵味。
【教学法】
教法:谈话法、情境法、鉴赏教学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法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人入胜(7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通过视频(刘永刚《父亲》3分半钟)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有感而发的带入到“父亲与我”的情境中。然后提出问题“在我们与父亲的相处中,父亲身上的哪一个特点让你印象最为深刻,或是父亲的哪一个动作让你最为感动,当你想起时,有时会禁不住眼含泪水。”学生自主思考一段时间,然后各抒己见,分享感动。最后我将学生的分享做小总结,从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
初品感知,整体把握(7分钟)
在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掌握字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
然后请学生进行讲述,老师通过学生的讲述,在黑板上做记录,然后明确总结:
【明确】:“文章主要写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这件事。其事件的发生背景是在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最终,父亲还是亲自去送了。”
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
(进行完整体感知部分,将给学生展示几张不同的人的背影图片,看着这些背影,学生可以感受到什么?然后最后一张是一位父亲的背影,将学生带入学习探究文中父亲背影的语段。用时3分钟)
细品情节,感动分享(15分钟)
1)学生品送别细节,领会细节描写与动作描写手法的好处,并能对其进行运用。
回答问题“在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描写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作者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明确】: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布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行动不便,步履艰难
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仔细,因为父亲的背影一直都是无法让他忘怀,经常的想起父亲的背影,另外父亲的背影总是令儿女感到深沉,儿女总是可以从父亲的背影中读出父亲的心思与自己的情感,所以作者取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是为了表现在祸不单行的日子中,父亲是如何对自己关怀备至,也从中表达出对父亲的爱。
2)让学生查找出文中共有几处写到背影,用笔勾画圈点出来,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共有四处)
a、“文中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等他的背影混入人来人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这样写,是因为父亲的背影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也只是和其他的父亲一样平凡,但是却是因为平凡的背影让我们感到更为感动与心酸。
b、“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明确】因为父亲写到“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让“我”觉得父亲苍老的很快,而自己却在远方,不能陪在他的身边,也“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3)通过读这样的文章,学生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怀与爱,那么对于父亲,“我”是一种如何的态度与情感呢?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式谈论并从文中找出可以表达“我”理解父亲、爱父亲的地方。
【明确】: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理解父亲、爱父亲。
速品言语,总结益处(5分钟)
1)“在大家的印象中,母亲总是有些唠叨,但是父亲只是少言寡语,他的爱是深沉与难以发现的,同样,文中的父亲也是一样,他的话不多,却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儿子的爱,那么我们来找一找他都说了哪些话?”请学生独立自主找出文中父亲说的话,并让学生对其进行品味,领悟其中的深沉情感。
【在文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⑤“进去吧,里边没人。”
2)学生简单的做两道小题,领会作者的文章语言虽朴实却是相当得当与准确。
【练习】:为下列句子选填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写在横线上。
(1)我对他很 ,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A.尊敬 B.恭敬 C.崇敬
(2)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
A.吵闹 B.热闹 C.喧闹
拓展练习,常做常新(8分钟)
老师邀请学生用所学到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来描摹一段 “父亲与我”的故事,或是父亲的特色形象,在150字以内,不少于50字。
作业布置,巩固思考
完成第七课的《同步练习》册
继续完成课堂上写的那段语句,并将其进行修改,然后配以一幅图画,可以是简笔画、水墨画、漫画、油彩画等,要求是与你写的语段有所联系,完成后在班级中展出。
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复述文中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子爱父? 父疼子!
四处背影,多处深情: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惦念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
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
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
子爱父! (父子深情) 父疼子!
汉语言091班
陈佩晓
09011102
201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