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综合专题四
利用课标真题例证读教材的重要性及细读教材的技巧
高考生物考前冲刺
在高考生物复习备考中,研读教材抓基础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没有扎实的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就没有应考能力的充分展现。高考试卷中的容易题,一般是指试题的素材和答案均直接来自教材,中等难度部分,也有相当数量的试题的素材也是来自教材,或者略有变化;一些新颖性试题在教材中也能找到其“影子”;新课标理综试卷生物部分中这一倾向尤为突出。所以,掌握研读教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类型一 利用课标真题例证读教材的重要性
例1 [2020·全国卷Ⅰ]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
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
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命题来源] A选项来源于教材必修3 P75“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A
[解析] 许多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但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其数量,A错误;
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丰富度高说明物种数目多,B正确;
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等的分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C正确;
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正确。
例2 [2019·全国卷Ⅰ] 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命题来源] A选项来源于教材必修1 P123文字叙述,B、C选项来源于教材必修1 P124文字叙述,D选项来源于教材必修1 P123、124文字叙述。
B
[解析]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凋亡,A错误;
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C错误;
细胞凋亡是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编程性死亡,不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例3 [2019·全国卷Ⅱ] 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 )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命题来源] A选项来源于教材必修1 P45文字叙述,必修2 P63黑体字。
[解析] 本题考查内质网与细胞核的功能。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细胞核内可合成RNA,A正确。
A
例4 [2021·全国甲卷,T31,节选] 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
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命题来源] 来源于教材必修3P95文字描述。
[解析] 林德曼对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才总结出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湖泊(赛达伯格湖)
例5 [2020·全国卷ⅠT29] 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细胞膜
结构 名称 突触 高尔基体 (1)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功能 (2) (3)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 要成分 (4) 参与信息传递
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修饰
脂质和蛋白质
功能 举例 在缩手反射中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参与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5)
[命题来源] (1)来源于教材必修1 P42文字描述。(2)来源于教材必修3 P19文字描述。(3)来源于教材必修1 P48文字描述。(4)来源于教材必修1 P41文字描述。(5)来源于教材必修1 P103文字描述。
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解析]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可实现神经元之间信息的传递。
(3)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4)细胞的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在行使相应功能时发挥作用。
(5)叶绿体基粒是由类囊体构成的,类囊体膜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光反应可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
例6 [2020·全国卷Ⅱ,T38,节选] 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 。
[命题来源] 来源于教材必修3 P110课本原话。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例7 [2020·全国卷Ⅲ,T29,节选] 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 。
[命题来源] 来源于教材必修1 P21“与生活的联系”课本原话。
[解析]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例8 [2020·全国卷Ⅰ,T38,节选] 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2点即可)。
[命题来源] 来源于教材选修3 P54文字描述。
[解析] 若要使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的培养,也可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例9 [2019·全国卷Ⅱ,T30,节选] 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与某种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对小鼠的内分泌功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机体内性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 ,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会 。
(2)小鼠睾丸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
(答出4点即可)。
[命题来源] (1)来源于教材必修3 P28文字描述。 (2)来源于教材必修3 P31表2-1。
很低
灭活
激素等是通过体液运输的、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解析] (1)性激素在血液内的含量很少,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性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时间比较长、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类型二 细读教材的技巧
1.细读精读,深入体会
细读教材时,可采取画圈等方法捕捉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理解其含义;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可采取注解、批注等方法加深理解,弄清其内涵、外延、明确逻辑联系。精研教材时,主要针对教材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对抽象难理解处要反复多读、多思,并同相关的旧知识体系联系对比;在认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如何”和“为什么”。此外,还要联系生活实践,能灵活地将生物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包含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瞻前顾后”,发散联系
在看某一知识点时,要联系本节其他知识点;向前与前面的章节有关的知识点联系;向后与后面的章节有关的知识点联系;甚至要联系各模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头脑风暴”。通过“瞻前顾后”,发散联系,建立知识网络。
3.适当关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边栏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在设计时,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表述,以黑体字排印;其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的内容以宋体字排印;供学生一般了解或选学的内容以楷体字排印,或以“相关信息”“资料卡”“科学·技术·社会”等形式出现,有的内容明确标注“选学”。因此,要通读教材,包括楷体字内容、课外读、旁栏小资料等,虽然这些内容不是考纲规定直接考查的,但可能会成为出题的题干背景或素材。
4.读出“弦外之音”
在生物学教材中,对有关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遗传变异等的描述中,大量地使用了诸如“绝大多数”“主要”“一般”“几乎”“通常”等“模糊”词语。因此,研读教材时,要关注教材中的模糊词语,多从反面想一想,多从侧面想一想,读出“弦外之音”。只有这样,我们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全面、正确。例: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5.建立知识点与题的联系
一边细看书,一边回忆做过的题,建立题与知识点的联系,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领会其运用情景。学习时遇到有关课本上的知识点,可立刻翻一下课本;做题后针对错误或疑惑点看教材,找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