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 标 1、通过实验知道动滑轮、斜面等机械都不省功;2、会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应用;3、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功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功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媒体 多媒体平台
教法学法分析 学案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图文结合法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规律;
实验器材 三个重力不同的动滑轮(4组)、细线(4条)、木板(4块)、毛巾(4块)、棉布(4块)、木块(16块)、50克钩码(8个)、弹簧测力计(8支)、刻度尺(8把),
教学流程设计 1、引导复习力做功的相关基础知识,出示学习目标。2、实验探究:比较“用机械做的功”与“不用机械做的功”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并分析产生结论的影响因素3、科学推理:理想情况下,“用机械做的功”与“不用机械做的功”之间的大小关系4、综合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得出功的原理。5、学习功的原理的应用,完成典型例题。6、学生总结规律、知识和方法,教师点拨。7、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独立完成“随堂检测”。8、通过举手示意,把解答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讲解点拨。9、学生整理学后记。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功的原理》,请同学们积极思考,集思广益:要把一重物提高,你有什么方法吗?同学们提出的方法中绝大多数使用了机械,使用机械有什么好处吗?使用机械有的省力,有的省距离,有的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呢?【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动滑轮、斜面等机械都不省功;2、会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应用;3、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实验+推理”的科学方法。 激发学生积极性,引入课题!
活动一:实验探究 +科学推理 【设计实验】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1、测出物体的重力G和物体被提起的高度h,算出W不用2、使用机械把该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测出加在机械末端的拉力F和该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算出W用。3、比较两个功的大小。【进行实验】分工合作,记录数据,计算并分析数据。【实验数据1】物体重力G/N钩码提升的高度h/m不用机械做的功W不用/J所用机械机械末端的拉力F/N机械末端移动的距离s/m用机械做的功W用/J 动滑轮(大) 动滑轮(中) 动滑轮(小) 【实验数据2】钩码重+木块G/N钩码提升的高度h/m不用机械做的功W不用/J所用机械机械末端的拉力F/N机械末端移动的距离s/m用机械做的功W用/J 斜面1(铺毛巾) 斜面2(铺棉布) 斜面3(木板) 通过实验数据,你分析出W用和W不用之间的关系了吗?(W用>W不用)实验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大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讨论分析:使用机械时,W用>W不用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动滑轮的重力、绳子重力和摩擦力)科学推理:我们再重新分析这两组实验数据,看看还存在什么规律?(我们发现实验中使用的三个动滑轮个头从大到小,其重力也是由大到小;斜面的摩擦力也随着接触面的变化逐渐减小;随着动滑轮的重力逐渐减小或斜面的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时,W用 与W不用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缩小!)进一步推理:当绳重、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为零时,W用 与W不用之间的差距就会逐渐减小为零。我们把不计绳重、动滑轮的重力和摩擦力时称为理想情况,此时W用 = W不用 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点拨要点和注意事项
活动二:功的原理 汇总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得出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科学分析能力
活动三:功的原理的应用 功的原理的应用: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你能解释它为什么能省力吗?例题讲解(课本85页):解:物重G=mg=120 kg x 10 N/kg=1200 N由于斜面没有摩擦,根据功的原理,可得:W用=W不用 Fl=Gh F=Gh/l拓展思考:1、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时)。 2、将物体提高相同高度时,斜面越长越省力.生活中有没有一种既省力又省距离机械呢?(没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即W用≥ W不用实验探究方法:实验+推理) 重在体现的知识理解和应用
活动四:独立完成“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1、一人把100N的重物送到10m高的楼上采用下述三种方法:用手直接提、使用动滑轮、使用滑轮组,若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力,在上述三种情况下,做功情况是( )A、用手直接提时最小;B、使用定滑轮时最小;C、使用滑轮组时最小;D、三种情况一样大.2、如图所示,将同一个物体分别沿AB和AC两个光滑斜面匀速拉到顶端。两次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两次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F1______F2,W1______W2。(两空都选填“>”、“<”或“=”) 3、利用动滑轮把一个重物提高2m,人做功2000J。不考虑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则这个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多少? 分层设计,突出重难点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
板书设计 功的原理一、探究“用机械做的功”和“不用机械做的功”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三、功的原理的应用
教后记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