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09: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综 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
能够从全球视角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分析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综合分析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的有效途径。
结合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国际合作对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能够搜集世界、全国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污染物跨境转移成因,从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环境调查,描述污染物跨境转移的现象,并结合已有资料,对解决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提出建议,能够在地里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
1、问什么这家意大利公司要将有害废物“千里迢迢”地运往非洲的尼日利亚呢?
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对移出国和已入国来说,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
P99意大利公司跨国运输有害废弃物的目的与影响的探究。
答:意大利本国对于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而尼日利亚是欠发达的国家,相关管理较为疏松,将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可以规避因为制造过多有害废物而面临的处罚。
答: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移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移入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污染物跨境转移

他国
本国
(污染物)
转移
污染物跨境转移
不承担或少承担责任
目的
他国
本国
(污染物)
自然环境中的介质
(河流 海洋 大气)
转移
人为
(商品贸易 产业转移)
导致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
导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转移致
污染物的跨国转移,使原本在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的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它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导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转移致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
(1)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破坏生物多样性。
(2)影响人体健康。
(3)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部分国家或者地区环境污染程度逐步加重。
(4)引发次生污染,危及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活动P102 关于电子垃圾跨境转移的探究
1. 结合上述材料,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电子垃圾跨境转移对接受国所产生的影响。
环境:形成大量重金属污染,造成空气、水体的污染。经济:直接获得部分贵重金属,推动冋收经济的增长。社会:进口这类旧电器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但危及居民健康。
2. 有人认为,牺牲环境质量,被动承接污染物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付出的发展代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应该是依靠承接污染物、牺牲环境质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应该在发展中重视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对。
3.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子垃圾产生国。议一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淘汰的废旧家电都到哪里去了?
部分零件进行回收再利用,部分经过物理粉碎分解后诞生包括铁、塑料、有色金属等各种拆解物。这此拆解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固体废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直接出售 ,进入 下游产业成为原料再次投入使用,制成我们手中的笔杆和身上纽扣等。而另一种是危险废物,则会在国家环保部门的监管下,被送到具备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善后”。
【典型案例】2020年,全国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入境,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4 061起,查证涉案废物76.2万吨。通过持续打击整治,洋垃圾走私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 000万吨,其中75%的电子垃圾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回收处理,绝大部分被非法运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给当地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1.污染物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境转移
答: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典型案例】2020年,全国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入境,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4 061起,查证涉案废物76.2万吨。通过持续打击整治,洋垃圾走私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 000万吨,其中75%的电子垃圾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回收处理,绝大部分被非法运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给当地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2.污染物跨境转移怎样影响国家安全
答:污染物跨境转移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转入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而引发输出国家或地区与转入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巴塞尔公约》——全球首部规范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
国际合作保障措施
第一,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措施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2)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3)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4)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5)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6)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7)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素质。
1.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如图 3-19 所示的规律
性。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
答: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随着污染水平上升而开始快速提高,但污染超过自然环境容量后,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而后期随着污染水平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上升,呈现负相关性。
(1)借鉴莱茵河治理的经验,讨论如何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方面控制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活动内容2】
莱茵河跨境污染治理措施探究。
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综合治理与产业转移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产业引入。经济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绿色贸易,打击整治汚染物走私。鼓励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发展权环保权,共同治理,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公众重视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自觉 规范行为,参与监督。
(2)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怎样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可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答:应当重视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不盲目引进产业,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比如加快 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技术标准;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 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征收环境污染税;提高国内民众的环保意识,増强对污染转移的识别能力;加强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转移的力度。
【典型案例】2016年9月汕头环保局的监测结果表明,贵屿空气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当地北港河水质基本扭转酸性污染状况,铅、铜、镍浓度同比显著下降,土壤重金属污染势头得到遏制。今天的贵屿,电子垃圾的处理已经转化为集中拆解和控制污染,家庭作坊式的拆解散户统一进入了循环经济产业园。
1、指出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危害:丢弃在环境中造成重金属污染,难以降解的物料导致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当的回收利用方式(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带来水体、大气和土壤污染;填埋或焚烧等处理过程中到来二次污染。
【典型案例】2016年9月汕头环保局的监测结果表明,贵屿空气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当地北港河水质基本扭转酸性污染状况,铅、铜、镍浓度同比显著下降,土壤重金属污染势头得到遏制。今天的贵屿,电子垃圾的处理已经转化为集中拆解和控制污染,家庭作坊式的拆解散户统一进入了循环经济产业园。
1、指出电子垃圾带来的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危害:丢弃在环境中造成重金属污染,难以降解的物料导致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当的回收利用方式(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带来水体、大气和土壤
污染;填埋或焚烧等处理过程中到来二次污染。
措施:包括建设专项资金,鼓励 垃圾处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减少污染源扩散;通过立法明确电子垃圾的责任归属,让企业或个人承担起社会责任;节约利用电子产品,减少电子垃圾的生产;严控电子垃圾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