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上节课,我们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认识了一个淘气、爱幻想的小男孩——王葆,他因为经常听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所以也希望自己有一个宝葫芦。
王葆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
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一个少先队员
很爱听故事
介绍
七彩葫芦
瘦小
舔食
罢休
规矩
撵走
溜走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呢?
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王葆说:“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他要宝葫芦最想干什么呢?(大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遇到难题,渴望宝葫芦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比赛种向日葵,渴望宝葫芦
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 “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省略号表示王葆对宝葫芦还有很多很多的幻想和渴望。
假如你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你会用它来做什么?
作业布置:
1、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也可以观看《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自己去寻找答案。
2、我是小编辑(创编故事)
A、确定好原有故事内容。
B、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力,增加故事情节,使得故事更丰富、生动、曲折。
C、故事的结果与原有故事结果相同。
奶奶给王葆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发挥想象,大胆编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关于童话的名言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反思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一篇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选取了书中的一部分,以朴素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了“宝葫芦”的来历。文中的句子极为有趣,引人入胜,让人有一种自己就是文中的王葆,好像在听奶奶讲故事一样的感受。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感受童话的神奇
2、按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培养想象力。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致力于紧扣文本主题,目标明确,调动学生情绪,激发阅读兴趣,
课堂气氛高涨,整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2. 教学收获
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角色,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各种形式的充分去读,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学会思考,读中悟,读中体验。学生们充分地进入文本角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为解决后面的课后题做好了铺垫。所以,如果我们找不到教学的切入点,完全可以以课后题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地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童话的选文意图,让孩子们谈自己拥有宝葫芦后会做些什么?出乎我预料的是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甚至联系到了新冠病毒的克服,让那些英雄们重生等,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也震撼到了我,孩子们得到宝葫芦后,首先想到的是为别人做什么,而不是自己,真的让我特别感动。虽然我跟着学生思路走,没有按着我的预设去进行,但是课堂效果相当好,反而成了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我觉得在对孩子的点评上点拨比较到位,因为这是我自己班的孩子,都很了解,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激励点评和反馈。
3.不足之处
课后,我反思自己,有几点不足。其一,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放得还不够,一直在牵着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没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二,应该多让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其三,小组合作氛围不够,也许因为疫情长时间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孩子们互相交流很生硬。第四,如果在感受童话神奇这部分和孩子们的互动再多一些,“要什么有什么”让孩子说要什么,面前就立刻用语言实现,这更能让孩子感受到童话的神奇。第五,在课外拓展方面,把原著中的一些具体文段,拿到课堂上来,也许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主动地去阅读,让本课更加完整。
4.改进措施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不是牵着学生往前走,而是跟着学生往前走,既要引导学生不偏离学习的重点,也要针对某个重难点学精学透,真正学到阅读的方法。对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要做出规范完善,“细心”地观察学生,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做好课外拓展。教学的探索之路艰难而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学多思,相信我能走得更好。《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生字;从第一部分看出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普通人,少先队员,爱听故事)
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7)“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3、你感觉奶奶讲的故事怎么样?(板书:神奇,奇妙)
指导朗读:读课件7内容,感受童话的神奇。
4. 小组讨论:奶奶讲的故事怎么奇妙了?具体表现在哪?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预设:
①张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
(板书:神仙,龙宫,要什么有什么)
5、指导朗读:羡慕吗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幸福快乐,羡慕的语气读课件8,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6.王葆和大家一样,也很羡慕那些得到宝葫芦的人,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7.【课件出示10】“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王葆说:“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他要宝葫芦最想干什么呢?(大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课件12)指导朗读: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语文知识渗透
1、“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省略的是什么?省略号的作用,(表示王葆对宝葫芦还有很多的幻想和渴望)
2、仿写“要是~~~~~,那~~~~~~”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拥有了一个宝葫芦,你会用它来做什么?
五、作业布置
1、阅读拓展:我们课文学习的是一个节选,当王葆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时,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带给他的不是幸福,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也可以观看《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自己去寻找答案。
2、我是小编辑(创编故事)
A、确定好原有故事内容。
B、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力,增加故事情节,使得故事更丰富、生动、曲折。
C、故事的结果与原有故事结果相同。
奶奶给王葆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发挥想象,大胆编创。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