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前预习单+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前预习单+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25 11: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前预习单+同步练习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预习重点 会认“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预习难点 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文学简介 作者简介作家名片:叶圣陶(1894一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主要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uān qì shì jù jí yōng jǐ
xīn qí tún bù jiǎo gēn yí dòng
hūn àn jǐ yā é jiǎo dēng lù
二、填空题
2.查字典,完成相关习题。
如果不认识“处”字,可以用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发现“处”字有两个读音,读音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①chù地方;②chǔ处理、安排。
(1)给“处”字注音:处( )理 处( )分 到处( )
(2)送词语回家:处理 处分 到处
①无边的田野上( )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②把这些旧报纸( )掉。
③他们由于打架而受到了( )。
3.根据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作者浏览的地点是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
2.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是_________。
3.作者按_________孔隙、_________孔隙、_________孔隙的顺序写出了孔隙______、_______ 的特点。
4.给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一个恰当的词语。
1.在洞口拾头望,山相当高,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很有气势。( )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不相同。( )
5.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们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
2.公路盘曲而上。 ( )
3.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
6.比一比,再组词。
兀( ) 适( ) 栽( ) 甸( )
无( ) 话( ) 裁( ) 句( )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调子。
1.第一句中一个“__________”字,点明作者是逆流而上。第二句中运用了两组反义词 “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了溪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衬托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仿写:这段时间,天气时而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时 而_____________,变化无常。
三、信息匹配
8.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臀(tún diàn)部 盘曲(qǔ qū) 仿佛(fú fó)
调(tiáo diào) 子 一簇(zú cù) 漆(qī xī)黑
9.选词填空。
好奇 惊奇
1.我怀着( )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2.她( )地发现花从中有一株野草莓。
无论……都…… 虽说……可也……
3.( )是孔隙,(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4.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四、语言表达
10.根据要求改句子。
1.洞口很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用“即使……也……”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仿写)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______,是这样美的一幅画。
怎样______呢?______,是这样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1.加点字“贴”和“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过孔隙时的_______和_________,“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写出了___________的感觉。
12.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泉水是从右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B.画线句是一个设问句,具体说明了船的小,也给人新奇的感觉。
C.写船小主要是为了突出内洞的小。
1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中的“挤压”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完选文,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游览完孔隙后的感受,你会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九曲溪漂流
但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则直耸云霄,俯瞰群山。
乘上小竹筏,船工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可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的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15.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16.九曲溪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闻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________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随舟移,作者仿佛听到了朱在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17.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8.下列对画“﹏﹏”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
19.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杜鹃 气势 聚集 拥挤
新奇 臀部 脚跟 移动
昏暗 挤压 额角 登陆
2. 部首 夂 2 chǔ chǔ chù 到处 处理 处分
3. 叶圣陶 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 沿途风光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观察 进入 离开 窄 小
4. 突兀森郁 颜色各异
5. 好像 弯曲 宽阔
6. 突兀 适合 栽树 缅甸 无形 说话 裁衣服 句号
7. 迎 宽 窄 缓 急 宽窄不一、缓急不一 排比 拟人 愉快 万里无云 乌云密布 阳光灿烂 狂风大作
8.tún qū fú
diào cù qī
9. 好奇 惊奇 虽说 可也 无论 都
10.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即使明天下雨,我也要去学校。 让每个第一眼看见它的人都发出惊叹,是这样,以后再也无法从你的记忆里抹去 快乐的一个孩子呢 家长从来不要求他一定要学这样,一定要学那样,让他和自然亲近,从玩耍中学习到知识 一个有着让人羡慕的童年的孩子
11. 姿势 紧张的心理 紧张、担忧
12.B
13.不能,“挤压”一词写出了孔隙给“我”的感觉,进一步突出孔隙窄小的特点。
14.我会说:“大家一定要坐船来感受孔隙的黑、小、险,领略奇特风光。”
15.风骨刚健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16. 朱熹游览而写的《九曲棹歌》 两岸青山 峭壁 险滩 峡谷 深潭
17. 比喻 拟人 排比
18. √ √ × √
19.表达了作者对可供自己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九曲溪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