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02
03
04
划重点
晒清单
典藏馆
模块
导航
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成语积累
01
看头条
作者专栏、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06
古人的名与字,古代学校,孔门十哲
07
08
运材范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句子迷
出自《论语》的字与名,《孟子》名句选
集要点
主题解读,特色总结,重点难点,对比分析
文言注释,理解课文与默写
05
刷素养
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爱:喜欢
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表被动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敬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爱:吝惜。
B
刷素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何爱一牛
B.因其固然
C.每至于族
D.技经肯綮之未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爱”,古义为“吝惜”,今义为“喜爱”。B项,“固然”,古义为“本来的结构”,今义为“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C项,“至于”,古义为“到了”,今义为“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项,“肯綮”,古今义都是“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事物的关键”。
D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小固不可以敌大
D.弱固不可以敌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的能力。B项,“衣”是名词作动词,A、C、D三项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B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B.技经肯綮之未尝(定语后置句)
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句)
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项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未尝技经肯綮”。
B
5.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为小相焉”中的“相”指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相”在汉时指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地位相当于郡太守。
B.庠序,指古代的乡学,泛指学校。“广”的本义为宽大的房屋。“羊”为“善”省,表示美好、完善之意。
C.孝悌,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孝悌”还是官名,汉高帝初置,为乡官,掌导乡里,助成风化。
D.“王道”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最高理想。孟子所谓“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孝悌”作为官职,是“孝弟力田”的省称,始置于汉惠帝时。
C
刷素养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注】,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冠雄鸡:头戴雄鸡式样的帽子。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B.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C.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D.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于是子路欲燔台”意思是“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君子死而冠不免”是子路说的话,应在“曰”后断开,据此排除D项。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委质,放下礼物。古代卑幼见尊长,不敢行宾主授受之礼,把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又指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引申为臣服、归附。文中指子路向孔子表示归附。
B.升堂入室,出自《论语·先进》,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C.宰,本义是充当家奴的罪人。春秋卿大夫的家臣和采邑的长官,也都称宰。宰相相当于百官的头目,所以“宰”又特指“宰相”。
D.大臣,指公卿大夫,诸侯的辅佐者。具臣,指备用之臣,即备位充数之臣。因为子路为季氏之臣,坐观其失,进不能正,退不能去。所以只能称为“具臣”。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文中“委质”指送上礼物,拜人为师。
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年轻时鲁莽好斗,性格直爽。子路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成为孔子的学生。
B.子路虚心求教,善问政事。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军政事务。
C.子路尊师重情。子路跟从孔子求学十余年,自子路成为孔子学生之后,孔子再也没有听到过别人的恶言恶语。
D.子路耿介忠直,恪于职守。卫出公出逃,子羔劝子路不要返回卫国。子路不听,回到卫国欲杀孔悝,最终被石乞、壶黡所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表述错误,原文孔子说的是“不知其仁”。
B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穿着用破丝棉絮做的旧袍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吃了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危难。”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衣:穿着。耻:感到羞愧。其:大概。(2)第一个“食”:吃。第二个“食”:食物。难:危难。
10.孔子听说卫国动乱,就预料到子路会死,孔子为什么能作出如此准确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孔子根据子路的性格作出的判断。子路鲁莽好斗,为人耿直,孔子教育他好勇要以义为上。在孔子的引导下,子路改掉了缺点,品德学问有了很大进步。孔子料定,作为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的长官,子路看到孔悝犯上作乱,肯定会出面干预,维护正义,而这必然招致杀身之祸。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孔子之前所说的“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子路之死的预料是出于对子路性格的了解。故解答本题,可从子路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孔子的教育引导下德行的进步等方面分析。
【参考译文】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性情粗野,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样的帽子,欺凌孔子。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做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孔子说:“不要懈怠。”
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听到了教诲,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这没有什么可取的。”“像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破丝绵絮做的旧袍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的学问已经登上了正厅,还没能进入内室。”
季康子问:“仲由有仁德吗?”孔子说:“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可以让他管理军政事务,不知道他有没有仁德。”
子路出任季氏的家臣,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说是大臣了吗?”孔子回答说:“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勇武之士很多,又难治理。可是,我告诉你:恭谨谦敬,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公正,可以使大家亲近;恭谨清正而社会平静,就可以用来报效主上了。”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过南子,害怕被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子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即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潜入孔悝家,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而蒉聩进宫即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遇到从卫国城门出来的子羔,他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枉受祸殃。”子路说:“吃了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危难。”子羔最终离去了。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来到蒉聩处,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怎能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把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不正。”于是系好帽带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仲田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为鲁国出使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