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一单元
2.烛之武退秦师
02
03
04
划重点/激思辨
集要点
典藏馆
模块
导航
主题解读,特色总结,重点难点
01
看头条
作者专栏、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08
史书的体例, 爵位的定义,谦称与尊称,出自《左传》的成语
09
运材范
评烛之武,评秦伯,评晋侯
句子迷
《左传》的经典名句
05
晒清单
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06
刷素养
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
07
戳考点
考点解读,考法突破,典题例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不武 易:取代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D项,厌:满足。
D
刷素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夫晋,何厌之有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吾其还也
D.子亦有不利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均为介词,对。B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代词,晋国/语气词,表示祈使。D项,句末语气词,表陈述/兼词,从哪里。
A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烛之武退秦师
B.越国以鄙远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的能力。B项,“远”为形容词作名词,指边远的地方,这里指郑国。其余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项,“退”,使……离去。C项,“阙”,使……削减。D项,“亡”,使……灭亡。
B
4.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寡人之过也
A.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乱易整,不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例句为判断句,“……也”表判断。A项,状语后置句,“无礼于晋”的正常语序为“于晋无礼”。B项,省略句,省略介词,正常应为“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C项,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的正常语序为“有何厌”。D项,否定判断句。
D
5.下列对有关课文的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B.“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办事的官员,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表示恭敬之意。
C.“寡人”是古代君主、侯王对自己的专称,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和人。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意指天下没有能够与之并列的人”错。“寡人”意指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的谦称。
C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曰:“尽纳群公子。”晋侯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 侯 许 赂 中 大 夫 既 而 皆 背 之 赂 秦 伯 以 河 外 列 城 五 东 尽 虢 略 南 及 华 山 内 及 解 梁 城 既 而 不 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
晋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右,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壬戌,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 、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
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且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太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乃许晋平。
(节选自《左传·僖公十五年》)
【注】晋侯:即晋惠公。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B.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C.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D.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中大夫”为“许赂”的对象,“许赂”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构成并列关系,所以应在“虢略”“华山”“解梁城”后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
C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右,即“车右”,古代战车上指挥者在左侧,在右边的是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侧翻的力士。
B.驷,古代一车套四马,因以称一车所驾之四马或驾四马之车。文中指套着四匹马的车。
C.壬戌,古人把天干与地支搭配进行纪年、纪月和纪日,“壬戌”在文中是纪日,在“壬戌之秋”中是纪年。
D.稽首,古时一种跪拜礼,常为臣拜君之礼。拱手胸前先拜,而后扣头至地。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文中指套着四匹马的车”错,“驷”在文中指马。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为人不仁,内外失信。晋侯回国后对秦穆姬的要求不予理睬,给大臣及秦国的许诺不予兑现,失信于人。
B.秦晋多次交战,晋败必然。秦军人数虽少,但士兵斗志昂扬;而晋军却因种种原因,士气低落,失败是必然的。
C.秦伯足智多谋,虑事周全。伐晋理由恰当,鼓舞人心;安抚晋国大夫,稳定人心;释放晋国国君,笼络人心。
D.穆姬以死相逼,力促释晋。晋侯被俘后,秦穆姬以死相逼,最终促使秦穆公作出了释放晋侯让其回国的决定。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秦穆姬以死相逼,最终促使秦穆公作出了释放晋侯让其回国的决定”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上天降灾……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可知,秦穆姬以死相逼,秦穆公只是将晋侯安置在灵台,并没有让晋侯回国,后来因为秦穆公思及“重怒难任,背天不祥”才作出了释放晋侯让其回国的决定。
D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君您能逃离晋国是凭借秦国的资助,回国是由于秦国的宠信,有了饥荒吃他们的粟米,三次给我们恩惠而没有回报,由于这样他们才来讨伐我们的。
如果不考虑晋国人的忧愁,就会加深他们对秦国的愤怒;我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就是违背天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因:凭借。资:资助。用:由于。施:恩惠。(2)图:考虑。重:加重。食吾言:不履行自己的诺言。
10.秦国攻打晋国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国不懂报恩,没有仁心。晋惠公出外流亡时,得到了秦国的资助;晋惠公回国时受到了秦国的护送;晋国发生饥荒时,食用秦国运送的粟米。三次受到秦国的恩惠却没有报答。
【解析】本题考查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原文“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可知,秦国曾三次有恩于晋国,晋惠公在外流亡时得到了秦国的资助,回国时受到了秦国的护送,晋国发生饥荒时得到了秦国的粮食救济。晋国三次受到秦国的恩惠却不报答,所以秦国攻打晋国。
【参考译文】
晋惠公回国继承君位的时候,秦穆姬说:“把公子们都接回国内。”晋惠公不接纳公子们回国,由此穆姬就怨恨他。晋惠公曾经答应给中大夫送礼,后来也都违背诺言。还答应给秦穆公黄河以西和以南的五座城,东边到虢略镇,南边到华山,还有黄河之内的解梁城,后来都不兑现。晋国有饥荒,秦国给它运送粟米;秦国有饥荒,晋国却拒绝秦国买粮,所以秦穆公攻打晋国。
晋军三次战败,退到韩地。晋惠公对庆郑说:“敌人深入了,怎么办?”庆郑回答说:“君让让他们深入的,能够怎么办!”晋惠公说:“放肆无礼!”占卜车右的人选,庆郑得吉卦。但是晋惠公不用他,让步扬驾驭战车,家仆徒作为车右。用以驾车的小驷马,是郑国献入的。
九月,晋惠公将要迎战秦军,派韩简视察军队。韩简回来说:“军队比我们少,能奋力作战的人却倍于我们。”晋惠公说:“什么原因?”韩简回答说:“国君您能逃离晋国是凭借秦国的资助,回国是由于秦国的宠信,有了饥荒吃他们的粟米,三次给我们恩惠而没有回报,由于这样他们才来讨伐我们的。现在又将迎击他们,我方懈怠,秦国奋发,斗志岂止相差一倍啊。”晋惠公说:“一个人还不能轻侮,何况是国家呢?”于是就派韩简去约战,说:“寡人不才,只能集合我的部下而不能让他们解散。秦军如果不撤军,我们也无法回避进军的命令。”秦穆公派公孙枝回答说:“晋君没有回国,我为你忧惧;回国后没有巩固君位,还是我所担心的。如果君位已定,寡人岂敢不接受作战的命令!”
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作战。秦国俘虏了晋惠公准备回国。晋国的大夫披头散发,拔出帐篷,跟随晋惠公。秦穆公派人安慰他们,说:“你们几位为什么那样忧愁啊?寡人跟随晋国国君往西去,只不过实现晋国的妖梦罢了,难道敢做得太过分吗?”晋国的大夫三拜叩头说:“君王踩着后土,而顶着皇天,皇天后土都听到了您的话,下臣们谨在下边听候吩咐。”
秦穆姬听说晋惠公将要来到,领着太子 、儿子弘和女儿简璧登上高台,踩着柴草,说:“上天降下灾祸,让我两国国君不是用礼品相见,而是兴动甲兵。如果晋国国君早晨进入国都,那么我就晚上自焚;晚上进入,那么我就早晨自焚。请君王裁夺!”于是秦穆公把晋惠公安置在郊外的灵台。
秦穆公说:“俘获晋侯,本来是带着丰厚的收获回来的,但一回来就要发生丧事,这有什么用?而且晋国人用忧愁来感动我,用天地来约束我。如果不考虑晋国人的忧愁,就会加深他们对秦国的愤怒;我如果不履行自己的诺言,就是违背天地。加深愤怒会使我担当不起,违背天地会不吉利,一定要放晋君回国。”公子絷说:“不如杀了他。”子桑说:“放他回国而用他的太子作为人质,必然更有好处。晋国还不会灭亡。”于是就同意晋国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