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二单元
5 雷雨(节选)
02
03
07
划重点/激思辨
刷素养
人物志
模块
导航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阅读
01
看头条
作者专栏、文题解说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06
曹禺人物印象
08
故事汇
曹禺人生如戏;曹禺为戏成痴
04
集要点
主题解读,特色总结,重点难点
晒清单
字音,词语
05
句子迷
曹禺经典名句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刷素养
古往今来,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①单凭一己之力从中筛选出最好的作品来。所谓经典,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
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唯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作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②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③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作为普通人,④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红楼梦》,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
1.下列对材料中画横线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单凭一己之力”可替换为“单枪匹马”,意思基本不变。
B.从修辞角度看,②处与“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相同。
C.③处“这个”是指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从阅读经典中获得灵魂的觉醒。
D.④处问号的用法,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基本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②处与‘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相同”错误。“他那火烧火燎的脾气,仿佛冒着气的油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脾气”比作“冒着气的油锅”;②处“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没有运用修辞手法。故选B。
B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证明。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B.能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不过,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C.能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证明了心智品质的优秀。不过,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D.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优秀心智品质的证明。不过,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证明了优秀的心智品质”语序不当,应改为“证明了心智品质的优秀”;二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关联词应位于主语的后面,即“虽然经典属于每一个人”改为“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三是两面对一面。“能否”与后面的“优秀”不对应,应将“能否”改为“能够”。故选C。
C
3.请依据材料,给“经典”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别主次,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就是时间这位批评家向我们提供的建议”(经过时间检验)、“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具有灵魂与生命力)、“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灵魂觉醒)。然后找到主谓宾,即经典是书籍。再将有效信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
经典是经过时间检验、具有灵魂与生命力、能给人带来精神愉悦和灵魂觉醒的书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都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4.下列句子中,与文中“行当”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少了陶渊明的“两分梁甫一分骚”,清代张英的山林之志更多的是园林雅趣。
B.陈丹青先生认为,每个“个人”的品质是需要唤醒的,是需要锻造的。
C.《红楼梦》中,刘姥姥、林黛玉乃至焦大一开口,就是独特的话语,“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D.“直隶三书”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直隶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编纂者居功至伟。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行当”的引号标示特定称谓。A、C两项,引号标示引用。B项,引号标示强调。D项,引号标示特定称谓。故选D。
D
5.以“京剧”开头,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要求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做此类题时,要先分清层次,筛选关键信息,再概括作答,注意不要超字数。该文段分为四个层次,第1句的核心词是“徽剧”,第 2,3句的核心词是“角色”,第4句的核心词是“程式”,第5句的核心词是“艺术表现形式”“脸谱”“服饰”。整理以上信息,将其概括为一个以“京剧”开头的句子即可。
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文学类阅读
刷素养
文本一
雷雨(节选)
第一幕
[四凤由饭厅门入,端了碗普洱茶。
周 冲 我现在想跟爸爸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
周朴园 什么?
周 冲 (低下头)我想把我的学费的一部分分出来。
周朴园 哦。
周 冲 (鼓起勇气)把我的学费拿出一部分送给——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蘩漪,不说话)
周蘩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蘩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周蘩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蘩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蘩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蘩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蘩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蘩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萍走至蘩漪面前。
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蘩漪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身体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
[周萍正向下跪。
周蘩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半晌。
周朴园 (看表)还有三分钟。(向周冲)你刚才说的事呢?
周 冲 (抬头,慢慢地)什么?
周朴园 你说把你的学费分出一部分?——嗯,是怎么样?
周 冲 (低声)我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啦。
周朴园 真没有什么新鲜的问题啦么?
周 冲 (哭声)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妈的话是对的。(跑向饭厅)
第三幕
[开幕时正是鲁贵兴致淋漓地刚刚倒完了半咒骂式的家庭训话。屋内都是沉默而紧张的。各人在想各人的心思,低着头不做声。
鲁 贵 (咳嗽起来)他妈的!(一口痰吐在地上,兴奋地问着)你们想,你们哪一个对得起我?(向四凤同大海)你们不要不愿意听,你们哪一个人不是我辛辛苦苦养到大,可是现在你们哪一件事做的对得起我?(先向左,对大海)你说?(忽向右,对四凤)你说?(对着站在中间圆桌旁的鲁妈,胜利地)你也说说,这都是你的好孩子啊!(啪,又一口痰)
[静默。听外面胡琴同唱声。
鲁大海 (向四凤)这是谁?快十点半还在唱?
鲁四凤 (随意地)一个瞎子同他老婆,每天在这儿卖唱的。(挥着扇,微微叹一口气)
鲁 贵 我是一辈子犯小人,不走运。刚在周家混了两年,孩子都安置好了,就叫你(指鲁妈)连累下去了。你回家一次就出一次事。刚才是怎么回事?我叫完电灯匠回公馆,凤儿的事没有了,连我的老根子也拔了。妈的,你不来,(指鲁妈)我能倒这样的霉?(又一口痰)
鲁大海 (不耐烦)你喝了不到两盅酒,就叨叨叨,叨叨叨,这半点钟你够不够?
鲁 贵 够?哼,我一肚子的冤屈,一肚子的火,我没个够!当初你爸爸也不是没叫人伺候过,吃喝玩乐,我哪一样没讲究过!自从娶了你的妈,我是家败人亡,一天不如一天。一天不如一天……你们想想,你们是哪一件事对得起我?(望着大海)你心里想想,我这么大年纪,要跟着你饿死;我要是饿死,你是哪一点对得起我?我问问你,我要是这样死了?
鲁大海 (忍不住,立起,大声)你死就死了,你算老几!
鲁 贵 (吓醒了一点)妈的,这孩子!
鲁侍萍 大海!
鲁四凤 哥哥!
鲁 贵 (看见大海那副魁梧的身体,心里有点怕,笑着)你看看,这孩子这点小脾气!——(又接着说)咳,说回来,这也不能就怪大海,周家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好东西。我伺候他们两年,他们那点出息我哪一样不知道?
文本二:
话剧导演的主要工作是从文本出发,分析、解构剧本,帮助演员了解、理解和“消化”整个故事和情节脉络,把握剧中人物的发展方向。演员对剧中人物的创造是从想象开始的,而导演则需要通过诠释剧本来帮助演员进行这一想象的过程,让其真实地体会到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得角色有血有肉地在规定情境之中“诞生”出来,能够真实地感知和反映人物应有的状态和情绪。
演员表演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动作两个方面。语言的节奏变化体现在台词上,而动作则是指演员的肢体动作。就语言节奏而言,话剧导演应深度剖析文本,帮助演员深刻体会剧中角色,找到特定角色的特定性格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反应,从而使得语言节奏更加准确,在兴奋时加快语速、在发怒时提高音调等等,使得人物的语言在符合其内心情感的同时又富于生活气息,这样才能将角色“演活”。就动作节奏而言,其本质与对语言节奏的把握一脉相承,有所不同的是还需注意角色的舞台行动是否“像人”,即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中人们行动的客观规律。最后,导演还应该注意到的是,话剧舞台上的表演是从一而终的,需要提醒演员,他们的表演切不可有所分割,一个刚刚还在发怒的角色不可能转瞬变得平易近人,一个满心惶恐的人物即使转换了场景也应该依旧心有余悸,这样整个表演才能做到饱满与真实。
(摘编自邓昊《话剧导演创作初探——如何帮助演员完善舞台表演》)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一句,周冲抢断话轮,为蘩漪说情,表现了他天真善良、好打抱不平的形象。
B.蘩漪采用拖延、让四凤拿走药等方式拒绝喝药,但最终在周冲、周萍的先后劝说下把药喝下,才平息了周朴园的怒气。
C.“喝药”原本是一件很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在周家却演变成全面的矛盾冲突,由此可以看出周家家庭关系的扭曲。
D.周朴园和鲁贵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人生经历都有很大不同,但作为一个父亲的角色,两人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在周冲、周萍的先后劝说下把药喝下”于文不符。蘩漪是在周朴园逼迫周萍给她下跪时悲愤地把药喝了。
B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喝药”这一情节中,四凤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她没有鲜明的面目、典型的个性,但在情节发展中却起到重要作用。
B.周朴园向周冲询问“刚才说的事呢?”是“喝药”事件的余波,既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又暗示了“喝药”事件带来的影响。
C.第三幕中“静默。听外面胡琴同唱声”的舞台提示,既展现了人物各有所思的心理,又有机地引出了鲁大海和四凤的对话。
D.第一幕人物对话多用短句,戏剧节奏较快,矛盾紧张尖锐;第三幕人物对话较长,戏剧节奏沉闷,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项,“第三幕人物对话较长,戏剧节奏沉闷,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错,第三幕只是鲁贵的话比较长,沉闷之中存在紧张的矛盾冲突。
D
8.文本一展现了哪几类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夫妻矛盾。周朴园和蘩漪在喝不喝药上产生冲突。②父子矛盾。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引发了他与周萍、周冲的矛盾,鲁贵因被周家辞退与鲁大海、四凤存在冲突。③主仆矛盾。鲁贵和周家人存在仆人与主家的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文本一第一幕中蘩漪不愿意喝药,周朴园就先后命令儿子周冲、周萍劝蘩漪喝药。最后蘩漪在周朴园的百般逼迫下喝了药。这是周朴园和蘩漪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在逼迫蘩漪喝药的时候,分别命令周冲、周萍劝蘩漪喝,引发周朴园和周冲、周萍的冲突,属于父子冲突。文本一第三幕中鲁贵因为自己和女儿被周家辞退,在家里骂鲁侍萍和鲁大海,认为是鲁侍萍和鲁大海对不起自己,而四凤不让鲁贵骂妈妈和哥哥。这是鲁贵和四凤、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属于父子冲突。文本一第三幕中鲁贵是周家的仆人,被周家辞退,说“周家的人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是鲁贵和周家人的冲突,属于仆人与主家的矛盾。作答时,把以上分析的矛盾冲突分为夫妻矛盾、父子矛盾和主仆矛盾三大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9.学校将进行《雷雨》(节选)的排演。如果你是导演,你将从哪些方面对演员进行指导?请结合文本二,以周朴园或鲁贵为例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朴园。①熟悉情节,体会人物角色。节选部分围绕“喝药”展开,情节集中,矛盾尖锐,要认真体会周朴园严厉、专断的形象。②揣摩台词,把握语言节奏。周朴园台词简短,但富于变化,要揣摩特定情境下的特定语气、语调,如“倒了?”“倒了!”“倒了来”等。③观照生活,把握动作节奏。周朴园动作不多,要通过合理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配合表演。④把握细节,做好场景转换。结尾部分周朴园由愠怒转向平静,可通过“看表”这一细节做好情绪的转换。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文本二指出,导演要帮助演员全面熟悉剧本内容,熟悉剧本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角色。比如文本一是以“喝药”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围绕“喝药”这一情节展现了蘩漪和周朴园夫妻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周冲、周萍父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一系列矛盾冲突中周朴园作为封建大家长,是矛盾中心所在,导演要指导演员体会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严厉、专断的一面。根据文本二可知,导演要帮助演员揣摩台词,把握语言节奏。文本一第一幕中周朴园的严厉和专断的封建家长特点在舞台上是通过具体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且文本一第一幕中周朴园的台词比较简短,那么导演要指导演员揣摩台词,通过台词的语气、语调变化,来演好周朴园这个人物。根据文本二可知导演要提醒演员在表演中观照生活实际,把握动作节奏。文本一第一幕中周朴园的动作不多,但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变化来配合表演,演出周朴园的严厉、专断。比如对蘩漪说话的冷峻,周冲让他不要逼蘩漪时候对周冲的怒等。根据文本二可知,导演要提醒演员注意把握细节,处理好人物情绪的变化,做好场景转换。比如文本一第一幕中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过药之后,由愠怒转向平静,可通过“看表”这一细节做好情绪的转换。对于鲁贵的分析也可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