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
一、专题导读
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层出不穷。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小,被称为“地球村”。
二、知识梳理
项 目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电力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背景条件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4、市场-先后打败西、荷、法,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生产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3、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并取得重大突破;
3、社会保证-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主要成就
棉纺织: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 )是其标志性成果;冶金、采矿部门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作动力;
交通运输:1807年轮船(美,富尔顿);1814年火车机车(英、史蒂芬孙,)
表现在:1、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发电机、电动机、爱迪生-电灯)——最主要特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标志性发明
瓦特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
金属冶炼业、
机器制造业等。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发电机、电动机(电力)
内燃机(石油)
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给社会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巩固下来
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推动了社会的现代化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 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特 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
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 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历
史
影
响
生产力
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生了第一次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社会生产力有了更为迅猛的发展,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生产关系
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国际格局
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大肆侵略,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帝国主义加紧瓜分世界,掀起瓜分狂潮;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矛盾尖锐复杂,最终导致“一战
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经济格局: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
生产生活
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蒸汽动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轮船和火车诞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露。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
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在各个方面日益得到改善,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
思考、启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三次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仍然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经济)?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减少科技负面影响”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将科技造福于人类等。
结合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科教兴国”战略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英国成为19世纪末以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德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生产获得巨大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冠亚军。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
1.交通工具的发明和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和飞机的发明者分别是( )
A.瓦特、莱特兄弟 B.史蒂芬孙、卡尔·本茨
C.哈格里夫斯、卡尔·本茨 D.史蒂芬孙、莱特兄弟
2.从火车和汽车最早出现来看,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B.都带动了相关产业兴起与发展
C.都带来了能源与环境相关问题 D.都体现了电力技术的运用转化
3.“100年前,号称“不沉之舟”的泰坦尼克号不幸在41.44°N、49.47°W的位置撞上冰山,最后沉没。泰坦尼克号采用多项先进技术发明:使用蒸汽机提供动力,装有4台发电机可供船上一万多个电灯及其它设备用电,还装有……。”下列对材料中所涉及的技术发明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发明于18~19世纪 ②都由英国人创造发明
③都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 ④都是电气时代的发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他们搜集资料的关键词有“瓦特”、“蒸汽时代”、“爱迪生”、“电气化”。下列主题最适合该课题的是( )
A.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B.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5.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是: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革命。下列内容中,属于动力方面的发明并引发生产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
①蒸汽机 ②发电机 ③内燃机 ④计算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7.如今网上购物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它方便、省时、快捷,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这应该感谢( )
A.电话的广泛应用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航天技术的应用 D.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应用
8.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奔向天宫,载人航天再启新程。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我国在同一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二、探究题
历史上科技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探索任务。
任务一 梳理知识
⑴ 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2分)??
⑵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1分)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分)
⑶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1分)?举出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事例。(1分)?
⑷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1分)说出这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分)
任务二 解决问题
⑸ 用史实阐述下列观点(4分)?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任务三 思考感悟
⑹ 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2分)
四、参考答案
选择题:DDBBBDDC
答?(1)中国:司母戊鼎 、 外国:巴黎圣母院;(2)英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3)电力、石油,如电话、电报,汽车的主要驱动能源;(4)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科技,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四大领域必须回答完整,少一个不得分)特点: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 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5)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④总之,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6)答?①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要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鼓励科技发明,个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②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等问题决不能忽视,实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