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壹
贰
叁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目录
国家的宏观调控
肆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壹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1.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材料二:战争给英国带来的是“胜利与悲剧”。“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丘吉尔在1947年的讲话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2.现实所迫:二战之后经济凋敝,亟待恢复。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材料三: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材料四: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的空间。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4.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材料五: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他主张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其理论核心:增加有效需求。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
5.新的主张:凯恩斯主义的应运而生。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背景(总结):
1.固有弊端: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的弊病。
2.现实所迫:二战之后经济凋敝,亟待恢复。
3.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4.成功案例: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5.新的主张:凯恩斯主义的应运而生。
(二)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措施:
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第一阶段(二战后------70年代)
(1)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影响:
积极:
消极:
70年代,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停滞+通货膨胀)
50年代——70年代初,“黄金时期”。原因?
1950-1973 1974-198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增长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措施:
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第二阶段(70年代后)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措施:
美国总统里根
(1)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
经济停滞、失业率高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1.国内——国家干预经济-第二阶段(70年代后)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措施:
(2)措施:
①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②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③出现“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世界银行(投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贸易)等国际经济组织;
2.国际——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②目的:
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市场干预
③方式:
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④影响:
①内容: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措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宗旨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结果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收支不平衡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这两个组织由成员国认缴资金,根据认缴资金的数额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汇率(双挂钩一固定)
构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构建国际贸易秩序——关贸总协定
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对所有成员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协议除了处理货物贸易,还涉及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
1995年
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WTO)
1.下图所示,西欧经济升幅最大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欧共体经济政治实体的形成
C.国家奉行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刺激
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二战后西欧经济升幅最大时期是1952—197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西欧国家纷纷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促进了西欧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启动,到1951年宣告结束,排除A项;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排除B项;“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排除D项。故选C项。
2.《漫长的20世纪》:“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人们放弃了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世界资本主义退到了民族国家经济及相关帝国的避难所里”。针对此种现象,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建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努力发展“混合经济”
答案:A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竞争中寻求合作,与针对材料中“1930年代,保护主义到处蔓延”相符,故选A项;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材料中“相对稳定货币的追求”不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排除B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也会导致“保护主义到处蔓延”,与材料中“针对此种现象”不符,排除C项;针对“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排除D项。
3.二战后某国际组织的宗旨规定,“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的生产与资源开发”,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这一规定( )
A.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稳定
C.确立了发达国家经济霸权 D.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宗旨。据材料“对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会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不发达国家的生产与资源开发”“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会员国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世界银行的宗旨,这一规定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是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项;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排除B项;该宗旨是为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不能得出这一规定确立了发达国家经济霸权的结论,排除C项。
4.回顾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2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两场经济危机有深刻的教训,如何协调好两个关系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其中“两个关系”是指( )
A.分配方式和劳动者积极性 B.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使用权
C.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D.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定位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而言,“两只手”即“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政府和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当明显。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看不见的手”过度影响了经济,而7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看得见的手”过多地干预经济,故D项正确;这两个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和劳动者积极性没有本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这两个时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两只手”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C项不属于“两个关系”的内涵,排除。
5.如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大事年表(部分)。此表可以用来说明( )
时间 事件
1945年 《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
1946年 世界银行开始运行
1948年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
A.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
B.和平发展的潮流
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D.国际秩序的重塑
答案:D 解析: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都是二战后建立的新的国际组织,这些国家组织构建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所以可以用来说明国际秩序的重塑,故选D;表格内容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体系或政治体系,涉及的也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ABC。
贰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理论支持)
相对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问世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取得一定的发展。
(一)背景:
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
原子能被用于战争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美国国防部用于弹道计算
世纪风云人物
爱因斯坦
量子理论提出者普朗克
(二)时间:
20世纪40年代中期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三)表现: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发展
1.新能源技术: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
2.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4.各种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四)影响: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6.1905年爱因斯坦在德国莱比锡出版的《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论物体的电动力学》的发表,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狭义相对论( )
①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②认为光在引力作用下会发生弯曲
③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④能正确解释“光电效应”的问题
A.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②认为光在引力作用下会发生弯曲是狭义相对论的内容;③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表述是不准确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④狭义相对论能正确解释“光电效应”的问题。故选:D。
7.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该理论( )
A.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 B.助推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
C.为经典力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D.辩证揭示了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贡献。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一领域属于微观世界的认知,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20世纪初已经完成,无法助推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故排除B项;经典力学的产生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故排除C项;揭示了时间空间相对性的是相对论,故排除D项。
8.针对西方国家不断强化网络空间合作,扩大网络空间演习规模,2019年俄罗斯多次宣称“断网”演习,减少对国际互联网的依赖,通过立法来加强对互联网的治理。这主要表明( )
A.信息化成为时代主流 B.互联网对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科技竞争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针对西方国家不断强化网络空间合作,俄罗斯为减少对国际互联网的依赖,通过立法加强对国际互联网的治理,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互联网影响了国家政治,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挑战,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信息化成为时代主流,而是强调国际互联网发展下的国家安全问题,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国际互联网发展下的国家安全问题,而不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错误;材料中反映的仅仅是互联网,表述成“科技”属于夸大范围,故D错误。故选:B。
9.某电影讲述了一个研究者相信关键性粒子实验能够改变世界,揭开宇宙和物质起源的终极奥秘。这部影片涉及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量子论。“关键性粒子实验能够改变世界,揭开宇宙和物质起源的终极奥秘”体现的是微观世界的研究成就,这是量子论的相关内容,故C项正确。
叁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一)背景:
(二)表现:
1.产业结构: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阶级结构:“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三)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10.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三国服务业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各国经济均有较大贡献,故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错误。
11.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的是( )
A.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开发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12.二战后,欧美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④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而题干的时间是二战后,排除②。
【答案】B
13.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D.世界霸权的确立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改变经济结构,故A项正确。
【答案】A
肆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1.含义: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材料: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这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形成。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3.评价:
材料二:
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俾斯麦
1946年,伦敦一母亲领取家庭补贴
材料一:
积极:
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材料一: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法国)保障和福利是法国稳定社会的重要支柱。……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就占2005法国财政总支出的六成左右。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美国)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3.评价: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当 70 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
消极: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材料三:24年不工作却活得滋润
据英国《泰晤士报》和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44岁男子提尔里24年来从未工作过一天,但他却靠着政府的福利救济一直过着神仙般的滋润生活,出版自传《我,职业求职者提尔里·F》披露他的“懒虫秘诀”。
一定程度,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
3.评价:
消极: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成功实践
日渐完备
缩小规模
六七十年代
80年代以后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①福利制度是必要的,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②福利制度存在弊端: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造成纳税人的税款增加,引起纳税人不满;一些人依靠福利生活,养了懒汉,等等。
③尼克松政府进行福利制度改革,是希望使美国的福利制度更为合理。
【思维拓展】阅读教材P117“学思之窗”:为什么尼克松政府要提出新的社会福利改革计划?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一)“福利国家”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二)社会运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加强国家干预,建立“福利国家”来缓解社会矛盾,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造成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仍然存在。
(二)社会运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2.妇女运动
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的歧视长期存在;
战后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国家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些国家建立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机构。
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
目的:
原因:
结果:
(二)社会运动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3.学生反战运动
美国学生在反越战运动中与军队在美国国防部前对峙
资本主义经济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调整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岳麓版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能否克服其固有的矛盾?
无论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还是建立福利国家,实质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其目的是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酒找政府”的消费心理使得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种现象( )
A.体现经济危机影响消费心理 B.导致混合经济的发展
C.反映“福利国家”制度的影响 D.推动了新经济的出现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明日无酒找政府”“西欧各国储蓄率明显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可知反映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使人们重视享乐,缺少奋斗的动力,故C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故A措误;混合经济是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形态,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13.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张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B.美国各阶级对立
C.美国社会歧视妇女
D.美国的社会运动
答案:D
14.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法国妇女就业率增长迅速,1975—1990年,就业者增长了330万,其中女性占3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福利政策的推动 B.女性成为就业的主力
C.经济结构的转型 D.女权运动提高了妇女地位
答案:C 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法国妇女就业率增长迅速”与福利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表明在增长的人中,女性占主体,并不表明女性在整个就业者中占主体,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等迅速发展,男性在体力方面的优势不再明显,故C项正确;女权运动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促使妇女外出就业,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5.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重视保障劳动者的经济权益。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认识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B.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主动抛弃了凯恩斯主义 D.优先发展信息技术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故B正确; ACD项不属于“直接体现“这一认识的做法,排除。
一、 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三、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国内:国家干预经济增加
国际:建立国际经济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政策、社会矛盾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