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25 18: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单选题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分层中电离层形成有关的是太阳(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可见光 D.蓝色光
2.图中属于天体的有( )
①火箭②流星③人造卫星④极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现代地球大气是距今3.5亿年前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人类的影响巨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是生物体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成分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臭氧
4.下列关于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连线,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 B.氧气——温室效应
C.臭氧——吸收紫外线 D.水汽和尘埃——成云致雨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km以内。图为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年内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1—4月我国西南高原航线飞行颠簸次数明显偏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风向变化频繁 B.降水日数较多 C.太阳辐射较强 D.冰雪反射较强
6.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7.若飞行员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调头返回 C.迅速爬升 D.向下俯冲
2018年12月13日,国外某公司的“太空船2号”飞行器成功飞至高度约80千米的“太空边界”,这次成功试飞意味着亚轨道太空旅行成为可能。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飞行器上升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不变 D.递减→不变→递增
9.与图中②③层大气相比,①层大气( )
A.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
C.有大气运动现象 D.以平流运动为主
10.图中短波利用了( )
A.电离层中大气高度电离的特性 B.高层大气中大气温度高的特性
C.臭氧层中臭氧含量高的特性 D.平流层大气能见度好的特性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12.“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 )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
乘坐飞机出行是人们常见的行为方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人们出行坐飞机时,飞机最可能在( )
A.平流层顶部飞行 B.平流层中部飞行
C.平流层底部飞行 D.平流层任意高度飞行
14.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平流层大气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②平流层大气气温下热上冷,以平流运动为主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少,少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民航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面往往会留下一个长“尾巴”(即飞机尾迹,又叫飞行云),有时这个“尾巴”又细又长且在天空长时间停留,有时又会很短且很快消失。民航航线的位置和高度一般是固定的。下图示意民航客机飞行时留下的“尾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民航客机水平飞行时,其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
A.氧气含量高,空气对流作用强 B.空气强烈上升,节省飞行燃料
C.大气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 D.臭氧含量高,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16.民航客机在高空飞行时留下的飞机尾迹是( )
A.飞机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
B.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把天空的云划成了条痕状
C.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气体
D.飞机在飞行时为了美观有意排出的烟雾
17.影响民航客机尾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 )
A.温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B.温度、湿度和透明度
C.湿度、透明度和运动状态 D.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行星探测的序幕。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天问一号”探测器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 )
A.递减→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不变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19.图示①层大气( )
A.其厚度两极地区比赤道地区大 B.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易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D.其厚度夏季午夜最大
电影《中国机长》讲述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感人事迹。飞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经验和技术成功迫降,拯救了全机人员的生命。下图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利于飞机平稳飞行的是(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21.影片中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时剧烈颠簸,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 )
A.太阳辐射过强 B.空气电离度高
C.气流水平运动显著 D.垂直对流运动强烈
2020年7月9日晚,亚太6D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准确进入太空预定轨道。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亚太6D卫星在升空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规律可能是( )
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23.天气现象最复杂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外
中国载人空间站(简称天宫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建成并投入运转。空间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下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推测《西游记》里风雨雷电四位神仙显身作法的位置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散逸层
25.建成并投入运转的天宫空间站( )
A.驻留人员受臭氧层保护免受紫外线威胁 B.利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保持空地联系
C.利用科技手段收集云雨雾实现淡水自给 D.不会对外太空和地球大气带来任何污染
26.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集聚和扩散。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集聚的是(  )
A. B.
C. D.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8.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 B.逐渐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探空气球是将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气象要素测量的工具,下图示意一个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处。完成下面小题。
2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先递增后递减 B.先递减后递增
C.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 D.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最后递增
30.探空气球上升途中经各层大气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水汽最集中的大气层天气现象复杂②大气层温度上冷下热利于航空飞行③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④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通讯⑤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④⑤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km,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以外
32.上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
A.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随高度升高而增加
C.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二、综合题
33.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完成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层,它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层,该层大气以___________运动为主。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_________。
(3)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____________(填名称)。其温度的垂直变化决定了该层大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
(4)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中存在______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且该层空气密度________(很小\很大)。
34.【地理探究】
探究名称:大气的垂直分层及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资料:包围在地球周围的空气称为大气层,从下到上将其分为三层(如图所示)。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人类生活在大气圈底部,大气的物理状态和组成成分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我们。
探究思考:
(1)说出大气分层的依据和A、B层的名称。
(2)描述A层大气中温度变化规律,并推测气流运动特点。
(3)归纳B层大气对人类的影响。
3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纬度(低纬、中纬或高纬)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___。
(2)A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____,该层大气以____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km高度___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___层,吸收太阳辐射的____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5)A—B—C大气密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1.
大气的电离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和X射线所致,与红外线、可见光、蓝色光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火箭和人造卫星是人类发射到宇宙空间围绕某一天体运行的人造天体,①③正确。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不属于天体,②错误。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不属于天体,④错误。故选B。
由于受地球以外射线(主要是太阳辐射)对中性,原子和空气分子的电离作用,距地表60千米以上的整个地球大气层都处于部分电离或完全电离的状态,电离层是部分电离的大气区域,完全电离的大气区域称磁层。也有人把整个电离的大气称为电离层,这样就把磁层看作电离层的一部分。除地球外,金星、火星和木星也有电离层。大气的电离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和X射线所致。此外,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地球高层大气的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紫外线、Χ射线和高能粒子的作用下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形成等离子体区域即电离层。电离层从宏观上呈现中性。电离层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电子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而电子密度达到平衡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电子生成率和电子消失率。
3.B
4.B
3.
氮气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元素是生物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元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
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等气体,B错误,符合题意;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尘埃是降水的条件,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大气由三部分组成,即:干洁空气,水汽和大气气溶胶质粒。干洁空气是构成大气的最主要部分,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构成,其成分分别占整个干洁空气的78%和21%(体积比),余下的1%为其他气体。
5.A
6.A
7.C
【详解】
6.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1—4月正值我国西南地区的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加上高原山区地形复杂,风向多变,易使飞机在飞行中出现颠簸现象偏多。故选A。
7.青藏高原纬度和海拔较高,对流较弱,飞机颠簸概率较小;云贵高原纬度和海拔较低,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对流较强且逐渐增强,飞机颠簸概率较大。因此,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逐渐增大。故选A。
8.若飞行中前方出现颠簸区,飞行员可通过迅速爬升几百米高度或暂时偏离航线几十千米来脱离颠簸区。在低空飞行发现或发生颠簸时,应向上迅速爬升脱离,切不可俯冲向下脱离(因为低空对流或湍流更强烈,更易发生飞机颠簸)。故选C。
8.A
9.B
10.A
试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8.
图中横坐标表示高度,纵坐标表示温度;从图中可看出飞行器在①高度范围内气温递减,在②高度范围内气温递增,在③高度范围内气温递减,A正确。
9.
从图中看,①和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A错。①层为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B正确。①②③层都有大气运动现象,C错。①层以对流运动为主,②层以平流运动为主,D错。故选B。
10.
图中短波利用了电离层中大气高度电离的特性,A正确。短波与高层大气的温度、臭氧含量、大气能见度无关。故选A。
大气垂直分层:(1)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层。整个大气的3/4和几乎全部水 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这一层有以下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高。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3)高层大气是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天气稳定少变,有流星、极光等现象出现。
11.D
12.B
11.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图文信息表明,“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D符合题意,排除A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高度不超过50千米,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可能位于臭氧层,排除C。故选D。
12.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因此“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13.C
14.B
13.
飞机飞行时,遇到大气对流运动,会使得飞机颠簸,安全性受到威胁,因此人们出行坐飞机时,飞机最可能在以水平运动为主的平流层中飞行,但由于平流层中、上部空气密度小,机翼上下产生的气压差小,不利于飞机飞行,因此飞机应在空气密度较大的平流层底部飞行,因此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相对于对流层,平流层高度较高,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15.C
16.A
17.D
15.根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大型客机飞行一般在平流层,海拔高,氧气含量低,空气平流作用强,A错误。平流层下冷上热,平流为主,节省飞行燃料,B错误,C正确。客机选择平流层飞行的主要原因透明度高,结构稳定,利于飞机安全飞行,不是为了利用臭氧层臭氧,臭氧层在平流层中上部,客机飞行高度一般达不到臭氧层高度,D错误。故选C。
16.飞机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水蒸气,尾气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从而呈现云状,A正确,故选A。
17.民航客机尾迹云为水蒸气凝结而成的雾状痕迹,在天空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大气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温度适宜,水蒸气易凝结,湿度较小,天空晴朗,尾迹较明显,大气稳定,形成的云雾不易被吹散,停留时间长。D正确。故选D。
不同天气条件下,飞行云有时会出现,有时不会出现,主要受飞行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风力影响。
18.D
19.C
18.
根据所学可知,图中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高层大气,据图可知,在对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平流层,海拔越高,气温越高;在高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先递减后递增。所以“天问一号”探测器上升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故本题选D。
19.
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的厚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厚度越大,所以其厚度两极地区比赤道地区小,故A错误;对流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本热源才是太阳辐射,故B错误;对流层对流运动旺盛,易发生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故C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其厚度夏季正午最大,故D错误。故本题选C。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
20.B
21.D
20.
考查大气的分层与特点,飞机平稳飞行过程中所处的大气层是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是图中②层,B对。①层是对流层,多云雨天气,不利于飞行,A错。③为中间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减低,空气的垂直运动显著,不利于飞机飞行,④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C、D错。故选B。
21.
雷暴云导致飞机剧烈颠簸,且雷暴云天气发生在对流层,表明此时大气层空气垂直运动显著,D正确,C错误(平流层空气才以水平运动为主);出现雷暴云天气,太阳辐射弱,A错;飞机在对流层,高层大气的空气电离程度才高,B错。故选D。
对流层主要有以下个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垂直对流运动(由于地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产生垂直对流运动,对流运动的强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不同);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对流层受地表的影响最大,而地表面有海陆分域、地形起伏等差异,因此在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等水平分布是不均匀的);
④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厚度有所差别: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7-18km;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10-12km;高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8-9km。
22.D
23.A
22.
在升空的过程中,随高度增加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所以气温变化是在对流层先递减,到平流层再递增,到高层大气是先递减再递增。D正确,故选D。
23.
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是: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凝结核,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相比之下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没有空气对流运动,空气比对流层稀薄的多,很少有天气现象,B错误;高层大气、大气层外大气稀薄,水汽、凝结核极少,没有天气变化,CD错误。故选A。
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在对流层里空气可以有上下的流动,雷雨、浓雾、风切变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正因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湍流最多的一层,喷射客机大多会飞越此层顶部(即对流层顶)用以避开影响飞行安全的气流。
24.A
25.B
24.
推测《西游记》里风雨雷电四位神仙显身作法的位置在对流层,因为对流层的高度达到12000米,而且大气密度大,风雨雷电主要发生在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
建成并投入运转的天宫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利用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保持空地联系,B正确。臭氧层在空间站的下面,驻留人员受紫外线威胁大,A错。利用科技手段收集云雨雾实现淡水自给还达不到这个水平,C错。会对外太空和地球大气带来一些污染,D错。故选B。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
26.A
【详解】
图A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升高,逆温现象严重,最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的集聚。故选A。
27.A
28.B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熟练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即可得答案。
27.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答案选A。
28.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
29.B
30.B
29.
对流层顶高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高度左右为平流层。由材料可知,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38千米处,因此经过的大气层依次为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B正确。故选B。
30.
探空气球上升途中先后经过对流层和平流层。水汽集中于对流层,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①正确;大气层温度上冷下热的为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不利于航空飞行,②错误;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夏季高于冬季,③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④错误;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⑤错误。故选B。
对流层高度之所以会随纬度、季节而变化,是因为近地面气温越高对流越旺盛,则对流层高度越高。
31.B
32.B
31.
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km,据图可知12~50km为平流层,因此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2.
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因此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B正确,C错误;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并不是出现在平流层,D错误;故选B。
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33. 对流 地面 降低 平流 水平 升高 对流层 对流 电离 很小
本大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及气温垂直变化规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大气层次名称、热源、气温垂直变化特征、大气运动、天气变化、物质构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图中显示,A层位于地表以上,高度12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层是对流层,它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离地面越远(即高度升高),获取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降低。
(2)图中显示,B层位于高度12千米以上,50千米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层是平流层,图中显示,该大气层向上气温升高,不易产生对流,因此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中含有大量臭氧,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因此该层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3)因为大气具有重力,因此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图中显示,对流层温度的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导致冷的空气在上,热的空气在下,容易产生对流,决定了该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55千米以上的高层大气受太阳高能辐射以及宇宙线的激励而出现电离现象,从而存在电离层,该层使人类实现无线电通信。因受重力影响,空气主要集中于近地面,高层大气离地面远,空气密度很小。
34.(1)依据:大气的物理特性(温度和密度)和运动状况。名称:A对流层B平流层。
(2)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流以上下对流运动为主。
(3)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该层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让少量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利于保护地球生命的生存。
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圈中,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分成不同的层。图示A为近地面大气是对流层,B在对流层上部为平流层。大气温度变化规律可由图示直观看出,气流运动特点根据冷、热原理分析。B为平流层,对人类的影响结合其运动特点及特殊成份臭氧的作用进行说明。
【详解】
(1)大气圈中,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分成不同的层。图示A为近地面大气是对流层,B在对流层上部为平流层。
(2)大气温度变化规律可由图示直观看出,气流运动特点根据冷、热原理分析。图示A为对流层大气,随着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出现下热上冷,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对流运动显著。
(3)B为平流层,对人类的影响结合其运动特点及特殊成份臭氧的作用进行说明。该层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上升,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同时平流层大气中水汽、尘埃含量极少,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平流层大气中臭氧含量高,臭氧层可吸收太阳辐射的的大量紫外线,只让少量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利于保护地球生命的生存,这一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5.(1)中;对流层厚度为12km
(2)地面辐射;对流
(3)补绘曲线。O3(臭氧)臭氧;紫外线
(4)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航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5)逐渐变小
本题考查大气和垂直分层及各层特征,考查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详解】
(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 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图中对流层的高度为12k m,可知该图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 分层。
(2)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 收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的能量主 要集中在红外部分,所以对流层的大气热 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对流层以对流运动 为主,天气多变。图如下:
(3)图中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 大量吸收紫外线,一方面使气温随高度上 升而增高,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线 大大减少,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平流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极 少,天气晴朗,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 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飞机升至平流 层比较安全。
(5)大气层越高,地球的吸引力越小, 故大气密度越来越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