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容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2.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目前广西大量农村劳动力前往广东进城务工,主要是因为广东省城市( )
A.自然环境优美 B.自然资源丰富 C.文化教育先进 D.经济发展水平高
4.大量人口迁入对广东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
①增加劳动力②缓解人地矛盾③促进经济发展④环境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6.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
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
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我国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相邻,但人口密度差别很大。下图示意该区域人口密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导致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两地合理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消费水平 C.水资源 D.对外开放程度
8.据材料推测鄂尔多斯高原( )
A.自然条件优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B.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
C.通过增加耕地,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D.应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迁入
下图为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总量增加
10.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消费水平 B.限制对外开放
C.鼓励人口外迁 D.发展地方经济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12.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下图为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总量增加
14.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消费水平 B.限制对外开放
C.鼓励人口外迁 D.发展地方经济
15.适度人口论(或称最优人口论),是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的资源、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的学说。下表为“2015年朝鲜和韩国数据对比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韩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矿产资源 国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人) GDP总计(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适度人口(万人)
朝鲜 丰富 12.27 2516 162 648 930
韩国 匮乏 10.02 5062 13780 27221 1150
A.980万人 B.1150万人
C.2516万人 D.5062万人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下题。
1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1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应该(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东部迁入人口 D.向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但人口只占全国的4%,同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应该很大
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利,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
D.西北地区经济落后,社会发展落后,是环境承载力小的最关键因素
19.有关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
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
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
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
下图为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仅考虑资源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 )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矿产资源 D.其他资源
21.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日本的环境承载力较高,承载了大量的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量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 B.人均消费水平高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D.对外开放程度低
22.下列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的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科技发展水平
下表是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表。完成下面小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人) 人口合理密度(人/km2)
热带雨林气候区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9.30 100
地中海气候区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及温带季风气候区 7.35 30
23.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 D.历史因素
24.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温带季风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据《晋书》记载,汉晋时期,山东有东莞郡治,在刘裕北伐行动后,东莞郡治逐渐在地图上消失,却在珠江三角地区诞生了一个“东莞郡”。完成下面小题。
25.引起汉晋时期山东东莞郡治消失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26.与广东省比,影响山东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低的主要自然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 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8.影响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 B.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丰富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扰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与以上材料有关的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资源状况
30.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制定人口战和人口政策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图为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1.“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民族分布 B.国家政策
C.经济水平 D.自然环境
32.四川与西藏自治区大致位于同纬度,但人口容量四川远大于西藏,其差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 B.开放程度 C.消费水平 D.文化观念
二、综合题
3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根据《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专家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788.5~1870 1841.5~1935 1894.5~2000
(1)根据材料归纳上海市人口的特点。
(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3)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市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历山大是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附近有古城卡诺珀斯的遗迹,亚历山大港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它是托勒密王朝的首都,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亚历山大港有着从苏伊士来的天然气和石油运输管线。
(1)判断该区域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2)埃及西部地区沙漠广布,说出该地区提高城市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
35.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上。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承载力呈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1.
根据题意可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A错误;人口合理容量就是这个指标,它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B正确;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C错误;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科技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而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B。
2.
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这种说法错误:因为发展生产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过度索取资源会破坏生态,从而使人口合理容量下降,①错误;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②正确;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由利于可持续发展,符合材料中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③正确;加快人口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只会使广州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更加严重,④错误。故选B。
3.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人口的迁移方向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前往经济发达地区,从内地前往沿海,从山区迁往平原,从农村前往城市。故选D。
4.
平原大量人口迁入对广东会给广东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短缺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造成人地矛盾、环境污染加剧等不良影响。故选D。
5.B
6.C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学生要掌握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和环境人口容量的特征。
5.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故A项错误。木桶容量在木板高度一定的前提下是一定的。同样,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也具有相对确定性,故B正确。若桶板代表资源,则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故C、D项错误。
6.在一个开放系统中,资源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生产能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越强。日本、荷兰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大量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所以具有较高的人口合理容量。选C。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定义中已经基本明确表示,一个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不仅仅取决于本地的自然资源,还与本地获得外来资源的能力有关。仅仅根据本地的自然资源来判断本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与科学技术成正向关系,科学技术不是定量,是变化,是随着时间逐渐前进的,因此,同一个地区或国家,不同时间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时间越新,环境人口容量就越大。未来社会,环境人口容量会更大。用环境人口容量预测国家的人口容量,需要考虑时间因素。原来认为合理的人口数量预测,现在也许就不合理了。
7.C
8.B
7.
据图可知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较大,鄂尔多斯高原合理人口密度较小。两地的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相差不大,故ABD错误;图中显示,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更少,而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且支流较多,水资源较多,这会导致黄土高原合理人口密度大于鄂尔多斯高原,故C正确。故本题选C。
8.
据图可知,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广布,水资源缺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故A错误; 据图可知,鄂尔多斯实际人口密度是合理人口密度的将近5倍,人口密度较大,环境问题突出,故B正确;鄂尔多斯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资源,所以增加耕地,是不能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故C错误;鄂尔多斯高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若大规模开矿,吸引人口迁入,会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紧张,故D错误。故本题选B。
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
9.C
10.D
9.
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数量在增加,其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故人口承载力变低不是人口数量减少导致的,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误;读图可知,2015~ 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耕地总量增加应导致人口承载力增大,D错误。故选C。
10.
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D正确;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A错误。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误;鼓励人口外迁不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理念,C错误。故选D。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与“自然环境的优劣;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1.B
12.C
1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B对。
1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地区开放程度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影响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C对。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故选C。
本题以西北地区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结合材料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难度较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13.C
14.D
13.
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数量在增加,其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故人口承载力变低不是人口数量减少导致的,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误;读图可知,2015~ 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耕地总量增加应导致人口承载力增大,D错误。故选C。
14.
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D正确;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A错误。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误;鼓励人口外迁不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理念,C错误。故选D。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与“自然环境的优劣;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5.B
【详解】
根据表中数据,韩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即适度人口为1150万人,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6.B
17.D
16.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早,降水稀少,且从图中可以看出靠近黄河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由此可以判断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淡水资源,B正确。矿产资源、地形地势 和科技水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ACD错误。故选B。
17.
宁夏南部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小,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过度膨胀,超出当地环境人口容量,对当地脆弱的生态造成破坏,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北部靠近黄河,水资源较为丰沛,环境人口容量较大,可以向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D正确。而不是接纳北部地区的移民,也不是向东部迁入人口,BC错误。故选D。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 资源、②科技水平、③消费水平、④地区开放程度等。
18.B
19.C
18.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使得气候干燥,植被为荒漠,因此,它成为环境承载力小的关键因素,B对。
19.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生活、地区开放程度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影响西北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C对。人口合理容量是变化的。故选C。
本题以西北地区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结合材料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难度较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20.A
21.A
22.B
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20.
据图可知,木桶木板中水资源最短,根据木桶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指一只木桶能装下多少水,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因此仅考虑资源因素,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水资源。故选A。
21.
日本虽然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其对外开放程度高,大量进口资源,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资源发展经济,因而环境承载力较高。故选A。
22.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余各要素均为正相关。即生活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故选B。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 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23.B
24.D
23.该表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说明这种测算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B正确;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历史因素均属于人文因素,故ACD错误;故选B。
24.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水热资源极为丰富,从表中信息可知,该气候区的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都最大,而目前该气候区却是世界上人口稀少的地区之一,故D正确;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10°N-50°N范围内,因此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均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故ABC错误;故选D。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其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25.C
26.B
25.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由材料可知,山东东莞郡消失的直接原因是刘裕北伐行动,是战争导致的难民南迁,属于政治因素。C项正确。故选C。
26.
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与广东所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相比,降水总量少且集中,地表淡水资源短缺,相比于土地、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淡水资源应影响其环境承载力低的短板所在。B项正确。故选B。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自发性):a.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区域的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b.交通通信的发展。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较强的组织性)、战争(战争难民)、政治变革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5)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27.C
28.C
本题组以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影响人口潜力的因素等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27.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人口潜力指数分别是:①地:450—500,②地:400—450;③地:100—150;④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③地。故C项正确。
28.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制约人口潜力指数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
29.C
30.A
29.据材料分析,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中国环境人口容量比清朝高。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故C正确。
30.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可以了解到我国适宜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可以为我国人口战的规划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故A正确。
31.D
32.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分布以及胡焕庸线的意义。
31.
“黑河-腾冲一线”东侧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密度大,而西侧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小,人口密度小,所以,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分布差异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环境,D正确。民族分布、国家政策、经济水平均不是直接原因,ABC错误。故选D。
32.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四川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地处盆地中,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较为恶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A项正确。开放程度、消费水平、文化观念均不是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人口的分布受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区。
33.(1)人口总量大,外来人口多。少年儿童比重小、劳动力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高(约为10%),进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阶段。
(2)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郊区(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3)弥补了上海市劳动力不足(缓解了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繁荣)。
(4)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详解】
(1) 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0~14岁男性和女性人口比重相加可知,为8%左右,青少年的比重较小;同理计算,人口15~64岁比重为82%左右,劳动人口的比重较大;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0%左右,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故上海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据材料信息"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可知,上海的人口总量较大,外来人口数量多。
(2) 读图可知,1990-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不断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005- 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呈增加趋势。
(3)大量外来人口迁往上海,并且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 自然资源是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上海水资源影响人口容量不断增加,故上海应该开发新的水源地,保障水资源供给;发展新的水资源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利用水资源。技术水平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大,其人口容量就越大,故上海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保障经济发展速度。
34.(1)分布特点:沿河、沿海岸线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水源、交通。
(2)加紧地下水资源勘探,提高水资源数量;强化交通建设,扩大对外区域联系;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题目通过埃及的位置、河流、城市分布及城市历史介绍等信息,考查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及影响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因素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
(1)从图中城市分布位置分析,该区域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首先在整体上分布不均匀;其次是集中在沿尼罗河和沿地中海地区。该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干旱少雨,沿河地区水源充足,沿河、沿海地形较为平坦,水运便利。
(2)埃及西部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无河流分布,交通不便,影响人口容量。要提高人口容量可以从当地的限制因素分析:加紧地下水资源勘探,东水西调,提高水资源供给;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扩大对外区域联系;发展科技,发展节水型城市及产业等。
35.(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
(3)D (4)C
(5)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应稳定低生育水平。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详解】
(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
(2)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资源越丰富,科技水平越高,人类文化水平越高,开发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越强,环保意识越强。
(3) 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是随着时间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环境人口容量先减小。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自身的努力,环境质量好转,环境人口容量增大。图D符合,A、B、C错。
(4)造成我国环境承载力呈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环境质量改善,随着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先恶化,后治理,得到保护,C对。我国土地资源数量没有明显变化,A错。开放程度提高,易加重环境恶化,B错。消费水平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减少,D错。
(5)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人口素质,保护资源、环境。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是随着时间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加重,后治理,得到保护。环境人口容量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