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地貌的观察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有关下图虚线或字母处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观察地貌时选择合适地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观察山地地貌时应该选择的观察地点是( )
A.山顶 B.深谷 C.山坡 D.陡崖下部
3.地貌的正确观察顺序是( )
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
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③②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5.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以下是一位驴友于十一假期在下图地区的一段游记:山间的小道已逐渐变暗,平眼遥望对面的山坡,红黄满目、层林尽染,在夕阳的照耀下宛如一幅艳丽的油画。一阵轻风拂过,空气中渗着从远处山谷刚收获的农田里散逸的泥土香……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材料中“层林尽染”的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山地针叶林 D.高山草甸
7.该驴友观景所在的位置是图中的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8.材料中所述的农田已收获的庄稼最可能是
A.冬小麦 B.春小麦 C.单季稻 D.油菜
9.下图所示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 )
A.该地区属于丘陵地形 B.CD处有河流流经
C.H地位于坡度较缓的西南坡 D.G处为陡崖
10.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呈东南——西北走向,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当地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夏季开发漂流项目,下列关于漂流地点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小海坨山是众多“驴友”户外远足的热门之选,下列能直接看到A宿营地的是( )
A.B地 B.C地 C.D地 D.三地均可
13.图示区域最大海拔差可能为( )
A.1500m B.1700m C.2000m D.2200m
安徽黄山宏村水圳(图1)是人工修建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宏村水圳总长1200多米,绕过家家户户,常年清水不断。图2为安徽黄山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2所示的四条水路中,最有可能表示水圳的是( )
A.b B.c C.d D.e
15.根据图2可知( )
A.甲、乙、丙、丁四地被侵蚀最严重的是丙地 B.e河段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
C.d地山坡上随处可见落叶阔叶林 D.该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
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在郊外从Q地出发沿Q→M→P→Q线路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考察队员对考察线路各路段的描述,可信的是( )
A.Q→M一直上坡,M→P段一直下坡 B.Q→M段,沿山脊向东北前行
C.P→Q段,沿阴凉的山间溪流边前行 D.M→P段,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威胁
17.在营地M处不易观察到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下图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示区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19.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山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20.不能作为地貌观察的辅助的是( )
A.等高线地形图 B.遥感影像图
C.水资源分布图 D.地形剖面图
下图是“我国某地附近等高线图及某绳降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 )
A.185米 B.110米 C.55米 D.25米
22.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 )
A.丁 B.丙 C.乙 D.甲
23.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中A地陡崖的相对高度H为( )
A.100米≤H<200米 B.200米≤H<400米 C.300米≤H<400米 D.100米≤H<300米
25.图中B、C温差可能为( )
A.2.5℃ B.2℃ C.1.5℃ D.1℃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7.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在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在观察该图中的地貌时,我们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D.丘陵
29.我们观察图中的次一级地貌,正确的是( )
A.①—山坡 B.②——河谷 C.③——山峰 D.④——山脊
二、综合题
30.读下列地貌景观图,任选其一,描述地貌景观的特征
31.高度
(1)类型:________和________
(2)绝对高度:获得:________或________;应用:划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3)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________状况。
3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内蒙古东部的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旅行。为搞好研学活动,小明同学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指南针、放大镜、导航等辅助小工具,并借助智能手机,对公园内的花岗岩石林地貌(如图所示)进行重点观察,写了观察日记,并配插了多幅石林照片。
图示说明智能手机在小明石林研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的主要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图①中虚线所在地等高线弯曲、凸向海拔较高处,应为山谷;图②中虚线所在地等高线弯曲、凸向海拔较高处,应为山谷;图③中E处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数值结合示坡线判断),应为山顶;图④中F处为两个山岭之间的过渡部分,应为鞍部。由此判断,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A
3.A
2.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山顶视野开阔,便于观察,A正确;与山顶相比,在深谷、山坡、陡崖下部观察山地地貌时,视线受阻,视野较小,BCD错误。故选A。
3.
进行地貌观察时,应先①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②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最后③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故选A。
地貌观察的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4.B
5.D
该题考查剖面线图判读,相对高度计算。
4.读图可知剖面线两端是甲、乙两点,根据图中两端的海拔高度,甲地海拔约260米,乙地海拔150米,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110米,B对。A、C、D错。
5.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道路①路程最长,坡度最小,为曲线,A错。根据剖面线海拔,道路②没有经过甲、乙两点间的最高点,B错。道路③最短,C错。道路①和②剖面线的右侧形态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D对。
6.B
7.B
8.C
6.十一假期红黄满目、层林尽染,此时树叶变黄,应为落叶阔叶林的特点,故选B。
7.平眼遥望对面的山坡,在夕阳的照耀下宛如一幅艳丽的油画,夕阳照射山谷的东侧,说明该驴友观景所在的位置位于山谷的西侧,A位于山谷的东侧,B位于山谷的西侧,CD西侧有一较高山峰,夕阳无法照射该处山谷。故选B。
8.冬小麦6月下旬7月上旬收割,春小麦7月中下旬收获,单季稻在9-10月收获,油菜6月收割,故选C。
9.D
【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地形起伏大,应为山地地形,A错误;CD处等高线凸向低处,应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流经,B错误;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H地所在坡朝向东南,应位于东南坡,C错误;图中显示,G处为两条等高线重合,应为陡崖,D正确。故选D。
10.A
【详解】
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
11.C
12.C
13.D
11.
读图可知,①在山脊线附近,没有河流;③地等高线向低值方向凸出,也是山脊线处,没有河流发育,不能做漂流地点;②和④处等高线都向高值方向凸出,为山谷线,有河流发育,可以选做漂流的地点。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
B地以东有山脊线,与A地之间有高地分布,不能直接看到,A错误;由A到C处的山坡等高线分布是上疏下密,上缓下陡的凸坡,也不能看到C处,B错误;D与A之间为谷地,两地都在山脊线上,因此两个地方都能直接看到对方,C正确,D错误。故选C。
13.
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小海坨主峰,海拔为2241米,最低点位于图示区域东南,海拔为0~500米。因此图示区域最大海拔差可能是接近2241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高更高,低更低。
14.A
15.A
14.
根据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c、d、e都有可能是河流,排除B、C、D。b水路不能判断水流方向与等高线的关系,且b跨越的等高线少,说明起伏小,最可能是水圳,A正确。故选A。
15.
从等高线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坡度差异不明显,但是根据河流形态判断,甲处是凸岸,不易被侵蚀,乙、丁处河道较为平直,侵蚀弱,丙处是凹岸,易被侵蚀,A对。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可知,e河段大致由西南流向东北,B错。安徽黄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自然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该地区海拔较低,以平原和丘陵地形为主,D错。故选A。
河流位于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河流位于弯曲河道,不论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16.D
17.A
16.
Q到M是一直上坡,M到P前一段是下坡,最后一小段是上坡,A错误。根据“凸值法”,Q到M是先沿着山谷,再沿着山脊,B错误。P到Q不是山谷,没有河流,C错误。M到P经过山谷,可能遇到泥石流,D正确。
17.
M到a点是凸坡,不易观察,A正确。b、c、d在山谷,容易观察,故选A。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方法,需要多加训练。
18.B
19.B
20.C
18.
宏观地貌是指规模较大的地貌,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图中群山连绵,高低起伏,所以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地貌为山地,不是平原,A错误。B正确。图中无法判断有盆地和丘陵的信息,CD错误。故选B。
19.
山地的次一级地貌有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①位于海拔较高处,呈线状延伸,是山脊,A错误。②位于海拔较低处,且深而窄,是山谷,B正确。③位于山脊到山谷之间,是山坡,C错误。④是山地海拔最高处,为山峰,D错误。故选B。
20.
观察地貌时,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进行辅助观察;水资源分布与地貌观察没有关系;综所述,选择不能作为地貌观察的辅助的是水资源分布图,C正确。故选C。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2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多分布在多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应的不同构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
21.B
22.A
21.
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为安全考虑,绳长应大于100米较合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
读图可知,丁处距离近,视野开阔,所以能全程拍摄,A正确;丙处等高线是上疏下密,是上缓下陡的凸坡,受陡坡阻挡,B错误;乙处较远,且沿途也受山脊阻挡,C错误;甲处受山脊阻挡,D错误。故选A。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高更高,低更低。
23.B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的沉积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应该较深,故选B。
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24.B
25.D
24.
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地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3-1)×100≤H<(3+1)×100,因此图中A地陡崖的相对高度H为200米≤H<4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
读图可知,图中B的海拔高度为400~500米,图中C的海拔为500~600米,两者相对高度为0~200米,按气温平均垂直递减率(0.6℃/100米)计算,两者之间的温差应为0~1.2℃,因此图中B、C温差可能为1℃,不可能是2.5℃、2℃、1.5℃,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等高线地形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n表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表示地形图中的等高距。
26.B
27.C
26.
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应分布在山岭的阳坡,且坡度较缓。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华北某地,乙地位于该山地的阳坡,光照充足,且坡度平缓,故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乙地,B正确。丙地位于河谷,丁地位于阴坡,甲地也在山脊的阴面,均光照不足,不适合布局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ACD错误。故选B。
27.
山峰海拔约915米是从图中读出来的,不是目测出来的,A错误;坡面径流由高处向低处流,且与等高线垂直,可以判断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B错误;甲地和丁地之间为河谷,中间无遮挡物,故在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C正确;观赏瀑布应该在瀑布的下游,且正对着瀑布,距离适中,桥梁在瀑布的上游,不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D错误。故选C。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是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
28.B
29.B
28.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起伏大,群山连绵,为山地。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9.
读图可知,①为山脊,A错误;②为河谷,B正确;③为山坡,C错误;④为山峰,D错误。故选B。
地貌观察的顺序:(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2)原则: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3)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30.丹霞山:起伏大,坡度陡峭,形态独特,山体呈塔柱状(或山峰孤立),有水平层理,由红色岩石组成,植被覆盖好等。
黄土塬:顶部平坦,边缘坡度较陡,沟壑纵横,由深厚的黄土组成,土质疏松,植被覆盖较少等。
本题以地貌景观图为材料,涉及地貌特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
左图为丹霞地貌。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读图可知,该地貌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峭,形态独特,山峰孤立,岩石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岩层主要是由红色岩石组成,植被覆盖好等。
右图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区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由图示可知,该地貌顶部平坦,边缘坡度较陡,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沟壑纵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塬是由深厚的黄土组成,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较少等。
31.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查找地图 借助仪器 高原 山地 平原 起伏
32.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阅有关资料;利用照相机记录石林的形状;利用放大镜观察石林的矿物组成特点;借助指南针分析石林走向;用手机导航和定位;利用文字编辑工具记录观察结果等。
本题考查现代技术对旅游的影响。
【详解】
智能手机可上网查资料、拍照、放大镜、指南针、定位导航、文字记录。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