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洋流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下图,完成下题。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读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海域①和④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 )影响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
3.海域①~④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当印度洋某海域洋流如下图所示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此季节( )
A.我国东南沿海多发台风灾害 B.东非高原上的动物大量南迁
C.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D.非洲南端开普敦气候炎热干燥
5.甲海域( )
A.该地上升流主要是由向岸风影响形成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如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关于甲、乙、丙三地气温大小比较,有可能的是( )
A.甲=丙 B.乙=丙 C.甲<丙 D.以上都不正确
7.影响图中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天气状况③暖流④纬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图示季节,圣地亚哥比布宜诺斯艾利斯( )
A.气温高 B.光照强 C.降水多 D.风力大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原理及规律,是学好自然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循环运动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若该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表示我国夏季风的是 ( )
A.环节① B.环节②
C.环节③ D.环节④
10.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则 ( )
A.①为暖流
B.②沿岸可能降温减湿
C.③为寒流
D.④沿岸可能增温增湿
11.下图为南美洲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图中的洋流( )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 D.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此时印度半岛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3.符合图中渔场的成因与特点的是( )
①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 ②位于离岸风和上升流影响区
③海洋生物的生产力季节变化大 ④位于寒暖流交汇的低纬度海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流经①~④处的洋流分别属于( )
A.寒流、暖流、暖流、寒流
B.寒流、暖流、寒流、暖流
C.暖流、暖流、寒流、寒流
D.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16.有关①~④处洋流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较同纬度大洋东侧寒冷干燥
B.②处轮船向北航行可顺流节能
C.③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④处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印度洋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
18.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
19.若此时是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读北印度洋水平及垂直方向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图中所示月份为 ( )
A.1月 B.3月 C.7月 D.11月
21.该上升流对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响是 ( )
①使得海水蒸发量增大 ②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③使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 ④使表层海水水温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图示季节,一艘货轮从红海经印度洋,到达新加坡,该货轮航行的情况是 ( )
A.逆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顺风顺水
读“洋流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23.图中洋流流向出现错误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是( )
A.①沿岸 B.②沿岸 C.③沿岸 D.④沿岸
25.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二、填空题
26.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海区洋流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D四支洋流中,主要由盛行风吹送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附近著名的渔场是________,与此成因相同的还有日本的________渔场。
(3)一艘油轮在B处因意外事故发生石油泄漏,造成大面积海洋石油污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表现为:①利________,②弊________。
27.读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________。
(2)C海区较B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D海区较A海区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4)E海区盐度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相比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5)安第斯山脉是纵贯南美洲西部的高大山脉,南段山脉以东为草原和荒漠,南段山脉以西为森林,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28.下图为“世界洋流分布局部示意图”(实线为暖流,虚线为寒流),读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洋流名称:①____②____。
(2)在①、②、③洋流中,受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是____和____(填序号)。①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___流。
(3)②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是__,促使南美洲西岸形成狭长的最靠近赤道的___气候(填气候类型)。
(4)甲附近形成世界著名的_________渔场,写出此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_______。
三、综合题
29.洋流在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说出A洋流名称,并判断若A洋流减弱,对于太平洋西部海域降水的影响。
(2)B附近海域形成了一个世界级大渔场,说出渔场名称,并从洋流的角度分析渔场的成因(注明洋流名称)。
(3)若墨西哥湾海域发生石油泄露,判断石油扩散的方向,并分析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30.读某海域洋流及污染分布图,完成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西侧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简述判断依据。
(2)在澳大利亚大陆东侧洋流所在海域画两条过洋流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描述澳大利亚大陆东岸海水污染扩散的方向,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
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基本向东北方向航行,与该区域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一致,因此洋流可使海轮航行速度加快,A项正确;该区域的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有增温、增湿的作用,B项错误;该洋流(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时,其上空的暖湿气流遇到冷海水会冷却凝结形成海雾,使当地能见度降低,C项错误;该洋流与南下的寒流交汇,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D项错误。故选A。
2.D
3.B
2.
图中两地下垫面为海洋,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A、C错误。大气环流都位于东南信风带,影响差异较小,B错误。海域④受巴西暖流影响,水温比受秘鲁寒流影响的海域①高,输送热量较多,D正确。故选D。
3.
海域②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最低,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故图中温度最低,B正确。①③④纬度偏低,热量收入多于②海域,获得净辐射值高于②海域,A、C、D错误。故选B。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地面(下垫面)辐射。
4.A
5.B
4.
读图分析,该海域位于非洲东海岸,此时盛行上升流,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可知此时盛行西南季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我国东南沿海多发生台风灾害,A正确;东非高原赤道以北此时正值湿季,植被茂盛,动物大量北迁,B错误;澳大利亚北部此时为冬季,盛行东南风,C错误;非洲南端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冬季,温和多雨,D错误。故选A。
5.
甲海域位于非洲索马里半岛沿岸,此时盛行西南季风,该地上升流主要由离岸风影响形成,A错误;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时易形成上升补偿流,降底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有利于渔场的形成,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时不易形成上升补偿流,不利于渔场形成,因此海洋捕捞业季节差异大,B正确;此时沿岸洋流的性质为寒流,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C错误;该地渔场由上升流形成,不是寒暖流交汇,D错误。故选B。
亚热带盛行的信风将大陆西岸的上层海水吹向大洋深处,当上层海水离开后,底层的低温海水出现上涌,补偿被风吹走的缺失部分,这股洋流称作上升流,也叫补偿流。上升流把海底的养分带到海水上层,吸引鱼类在在此聚焦形成渔场。
6.B
7.A
8.B
6.
根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可判断出甲的气温在25--30度之间,乙的气温在15--20度之间,丙地势高,气温在15--20之间,因此乙=丙,B正确;A、C、D错误。
7.
西侧靠近安第斯山脉,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主要受地形的影响,①正确;天气状况影响下的等温线不会呈现南北走向,②错误;此处是秘鲁寒流,③错误;由于受纬度位置的影响等温线在70°W到63°W之间的部分大致东西延伸,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
8.
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说明是南半球夏季。由等温线分布可知,两地的气温差异不大,A错误;圣地亚哥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光照更强,布宜诺斯艾利斯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光照较弱,B正确;圣地亚哥降水较少,C错误;夏季圣地亚哥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等温线的判读主要看数值,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一致,则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地形。
9.C
10.A
9.若该图示意海陆间循环,①为径流,②为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降水,而夏季风把水汽从海洋输送到陆地,属于水汽输送环节。故答案选C项。
10.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中低纬大洋洋流,则①为北赤道暖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答案选A。
11.C
【详解】
从图示轮廓及经纬度或者根据图中的里约热内卢可判断,该区域为南美洲东南部,图中洋流应为巴西暖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A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判断,该洋流流经海域等温线向南凸出,B项错误;海洋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D项错误。故选C。
12.A
13.C
12.
结合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图示海域为印度洋海域,该海域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图示季节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为逆时针自东向西流动,因此为冬季,此时盛行东北风,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3.
夏季索马里半岛沿海地区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涌,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②正确;该地夏季为上升补偿流,鱼类资源丰富,冬季无上升补偿流,鱼类稀少,鱼类产量的季节变化大,③正确;该地无河流注入,①错误;该地不是寒暖流交汇处,④错误。所以选C项。
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
14.B
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详解】
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①对,②错。属于暖流,③错,④对。故选B。
15.D
16.D
试题分析:
15.读图,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流经①处的是墨西哥湾暖流,②处是加那利寒流,③处是南赤道暖流,④处洋流西风漂流,是寒流。分别属于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D对。
16.①处较同纬大洋东侧温暖湿润,A错。②处洋流向南流,轮船向北航行可逆流航行, B错。③处是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错。④处的污染物可顺着洋流航行,扩散到印度洋,D错。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和影响。
17.B
18.B
19.A
17.
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越向东,盐度越高,等盐度线向高值凸出,说明长江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入海径流影响,长江入海口淡水汇入,稀释海水盐度,导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东凸出,B正确;沿岸洋流的流向并不是东西流向,A错误;地转偏向力及盛行风对海水盐度几乎无影响,CD错误。故选B。
18.
吃水深度即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那么吃水深度与海水的盐度成负相关,从甲到乙海水盐度递增,吃水深度逐渐变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
甲距离大陆最近,说明长江口附近海区盐度一年中大,说明此时长江注入海洋的水量小,应为长江的枯水期。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稀少,为河流枯水期,因此1月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洋流以及地表径流和海域封闭程度等。区域内降水量小,蒸发旺盛会导致盐度高,例如副热带海区盐度高;暖流流经会使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流经则相反;如果有陆地地表径流汇入大量淡水,会使海水盐度小,例如亚马孙河河口地区。
20.C
21.C
22.D
20.北印度洋为季风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受季风影响夏季洋流呈顺时针,冬季呈逆时针。图示月份,北印度洋上洋流呈现顺时针方向,说明此时盛行西南季风,故此时为夏季,选C。
21.图示上升流是寒流,气温较低,所以使得表层海水水温下降,海水蒸发量减少;寒流具有减温减湿的作用,所以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上升流使底层营养物质上泛,所以沿岸地区海洋生物增多,据此判定③④正确,选C。
22.图示季节货轮从红海经印度洋到达新加坡,即该货轮基本是通过北印度洋向东航行,此时途经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故航行途中顺风顺水,选D。
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风海流。在北印度洋北部,由于海域狭窄,位于北半球低纬度的东北信风比较弱,而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热带季风却占了优势地位。 在北半球的冬季(从10月份到来年4月份),亚洲大陆被强大的高压笼罩,在北印度洋海面上盛行东北季风,孟加拉湾的海水流向西南,绕过斯里兰卡岛后,与阿拉伯海流向西南的海水一道,形成东北季风洋流。随后沿索马里半岛沿岸南流,形成索马里暖流,越过赤道,往东南与南赤道暖流部分海水相遇,在南纬5--6°间形成自西向东的赤道逆流,流至苏门答腊岛西岸,部分海水北流,补偿了孟加拉湾西流的海水。于是北印度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为气旋型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夏季(5月份—9月份),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运动的方向大致与冬季相反。南赤道暖流的北分支在季风吹拂下越过赤道,进入北印度洋,沿索马里海岸向东北流动,形成索马里寒流。尔后海水从阿拉伯海向东绕过斯里兰卡岛西海岸南下,与南赤道暖流汇合,使其得到加强,从而赤道逆流消失。于是,在北印度洋海区,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为反气旋型的大洋环流。
23.B
24.C
25.C
23.
由经纬度判断,图示海区为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洋流应为逆时针流动;①为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②为南赤道暖流,由东向西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由北向南流;④为西风漂流,由西向东流;②④流向错误。选B正确。
24.
厄尔尼诺现象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水增温的现象,厄尔尼诺发生时,美洲沿岸①地区降水增多;太平洋西岸③地区降水减少影响农业生产;②④地区海洋为主。选C正确。
25.
拉尼娜现象是南太平洋海水变冷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美洲西海岸温度更低,A错;海水温度更冷,不可能向所经过的区域输送大量的热量,B错;使得太平洋东西两侧海水温差变大,进而影响东西两侧的气温,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C正确;太平洋东侧变冷降水更少,太平洋西侧水温较高,降水增多,全球降水异常而不是增多,D错。选C正确。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美洲地区会出现暴雨,而东南亚、澳大利亚则出现干旱。
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西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增多。
26. C D 纽芬兰渔场 北海道 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详解】
(1)在A、B、C、D四支洋流中,主要由盛行风吹送形成的是C,位于西风带,D受东北信风影响形成。
(2)图中C附近著名的渔场是纽芬兰渔场,与此成因相同的还有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3)一艘油轮在B处因意外事故发生石油泄漏,造成大面积海洋石油污染,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利是加快净化速度;弊是扩大污染范围。
27. BACD C点附近有寒流经过,C处水温更低,蒸发弱,盐度低 D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稀释盐度 高 北半球60°附近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有稀释作用 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
本题以南美洲附近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示意图为主要资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1)根据图中海水等盐度线可判断B>A>C>34‰,而D<34‰,所以四海区盐度由高到低排序为BACD。
(2)C海区和B海区位于同一纬度,且附近都无河流注入,可排除纬度和河流因素。C地有秘鲁寒流经过,海区温度低于B地,蒸发弱,盐度低。
(3)D海区和A海区位于同一纬度,同样可排除纬度因素的影响。但D海区位于近岸处,有陆地河流注入,盐度被稀释,所以D海区盐度低于A海区。
(4)E海区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盐度高。因为E地纬度接近南纬60°,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陆地广阔,有较多河川径流入海,稀释海水。
(5)安第斯山脉南段受到盛行西风影响,南段山脉以西地区为迎风坡,降水多;南段山脉以东地区为背风坡,降水少。
28. 北大西洋暖流 秘鲁寒流 ① ③ 暖流 降温减湿 热带沙漠气候 纽芬兰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鱼的种类集中
【详解】
(1)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图示区①位于大西洋,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所以判断①是北大西洋暖流; ②位于太平洋,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是秘鲁寒流。
在①、②、③洋流中,受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是①北大西洋暖流,是在盛行西风的吹拂下形成;③ 是北赤道暖流,是在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①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暖流。
(3)②洋流是秘鲁寒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是降温降湿;促使南美洲西岸形成狭长的最靠近赤道的热带沙漠气候。
(4)甲附近形成世界著名的纽芬兰渔场,此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鱼的种类集中。
29.(1)秘鲁寒流 降水减少
(2)纽芬兰渔场 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饵料充足
(3)东北 利:加快净化速度;弊:扩大污染范围。
本题以世界大洋环流图为背景,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A洋流名称为秘鲁寒流。当秘鲁寒流减弱以后,太平洋东部海域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流增强。而在太平洋西部海域,则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
(2)B附近海域形成的渔场为纽芬兰渔场。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易发生搅动,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生长良好,饵料充足,吸引大量鱼类汇集。
(3)若墨西哥湾海域发生石油泄露,泄露的石油将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向东北扩散。洋流对海洋污染有利的方面:随着污染扩散,污染物的浓度被稀释,将加快净化速度;不利的方面:随着污染扩散,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30.(1)寒流;寒流由纬度较高海域流向纬度较低海域。
(2)见下图:
(3)向东、向南扩散(由近岸向海洋扩散)。主要影响因素:洋流。
本题以澳大利亚地理简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的分布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
(1)读图可知澳大利亚西侧的洋流是从高纬度地带流向低纬度地带的,因此可知其西侧的洋流为寒流。
(2)洋流是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之一,暖流流经海域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域,寒流反之。从图中获取信息,澳大利亚大陆东侧洋流自纬度较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纬度较高(水温低的)海域,所以该洋流的性质是暖流。该海域位于南半球,所以两条等温线中温度较高的t1纬度较低(在北侧),t2纬度较高(在南侧)。由于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于同纬度海域,表现为海水等温线向南发生弯曲。本题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利用图像(等值线)表达地理事物特征的能力。
(3)由图和图例可知,原油污染海域位于北部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污染主要向东、向南扩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近岸海域污染比较集中,由近岸向海洋扩散。故其影响因素是洋流因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