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高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 )
①冬装售卖增多②河流径流量大③甘蔗冻害加剧④油菜花期提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南方夏秋季( )
A.台风频次增多 B.干旱持续存在 C.冷锋过境增多 D.气温异常增高
“海浩”是指海面上方气温突降至零下10℃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中温度,海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凝结为小水珠或冰晶,在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2021年1月7日青岛附近海面出现了海浩奇观(如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海浩”现象出现的时间和海陆风分别是( )
A.正午海风 B.正午陆风
C.日出前后陆风 D.日出前后海风
4.与“海浩”现象的产生关联性最小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大 B.海面气温低
C.低空水汽量多 D.天气晴朗微风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6.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8.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渔业增收②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③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④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正常年份,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气压 B.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C.乙地对流旺盛 D.海面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1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西南海域气温上升,暴雨频发 B.秘鲁沿岸鱼群增多,渔业丰收
C.澳大利亚东部滑坡、泥石流多发 D.印度尼西亚东部异常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下图中,横线是21°纬线,①②③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A、C、E处的气候类型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全球水平衡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显示的水平衡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陆地水平衡为正值
B.高纬度海洋水平衡为正值
C.中纬度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增高而不断减少
D.低纬度海洋水平衡为负值
14.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 ( )
A.海水温度升高 B.海水温度降低
C.海水盐度升高 D.海水盐度降低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单位:℃)。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5.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16.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阿拉伯海大致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
①断面甲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西北部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2018年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9年1月达到厄尔尼诺事件标准。预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冬季,持续时间可能超过15个月,形成一次超长厄尔尼诺事件,强度为中等至偏强。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甲点为“4℃”,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甲地海面水温为4℃ 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C.甲地海底水温比海面高4℃ 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20.下列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2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称之为“厄尔尼诺”现象。下图示意“沃克环流”,据此完成7~8题。
23.正常年份,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低气压 B.乙地为高气压
C.水平气流由甲吹向乙 D.海面气温乙地低于甲地
2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秘鲁沿岸鱼群增多,渔业丰收
B.澳大利亚东部滑坡、泥石流多发
C.印度尼西亚东部异常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
D.太平洋西南海域气温上升,暴雨频发
25.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东、中部海区出现拉尼娜现象(海水温度异常偏低的情况),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的暖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冷事件则称为拉尼娜现象,冷暖事件发生时,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导致海洋环流异常。下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m表面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0.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当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洋表面出现图示温度分布特征时,( )
A.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下降 B.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升高
C.太平洋西岸地区河口咸潮严重 D.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减弱
27.若热带太平洋海域东西两侧的海洋表面温度发生互换,则( )
A.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 B.热带太平洋东岸西北风势力增强
C.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D.流经秘鲁沿岸的寒流势力增强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8.该时段内,下列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
A.甲海域 B.乙海域 C.丙海域 D.丁海域
29.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 )
A.东南信风加强,鱼类饵料减少 B.东南信风加强,鱼类饵料增多
C.东南信风减弱,鱼类饵料减少 D.东南信风减弱,鱼类饵料增多
二、综合题
30.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面积约386万平方千米,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图I为“阿拉伯海海底地形图”,图Ⅱ为“7月份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析阿拉伯海成为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的原因。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拉尼娜事件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大范围异常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有专家预测,继上一次拉尼娜事件(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后,今冬将可能再次形成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形成“双峰型拉尼娜”。
材料二:Nino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某区域(5°S~5°N,170°W~120°W)的平均海温距平,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判定拉尼娜事件出现的主要指标。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一般用塔西提岛(17°53'S,148°05'W)和达尔文(12°20'S,130°59'E)两个观测站的海平面气压的差值来表示。
材料三:2017年1月~2020年8月Nino34与SOI数值统计。
(1)据图简析SOI对拉尼娜形成的作用。
(2)说出拉尼娜事件出现时,赤道太平洋海域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3)专家预测,拉尼娜事件可能导致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今冬较往年偏冷。请结合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运动相关知识说明其推断理由。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和部分海区等水温线图。
(1)在等水温线图(右图)中,虚线表示洋流。该洋流可以表示左图中(甲、丙、丁) 洋流,分析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指出图中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最可能出现大渔场的海区,并分析其成因。
(3)当某些年份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时,指出太平洋东、西两岸可能出现的气候异常情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1.
受拉尼娜现象的影响,甲处形成低气压,冬季亚欧大陆东部南北气压差增大,冷气团南下次数增多且强度增大,故造成广东气温较正常年份低,冬装售卖增多,甘蔗冻害较往年严重,油菜花期推后,①③正确,④排除。甲低压的形成造成乙气压(西太平洋副高)被迫北移,长江以南东南季风弱,且广东易受冷气团控制,造成该区晴天多,河流径流量相对小,②排除。故选B。
2.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甲形成了热低压,低纬地区台风登陆的频率增加,A正确。随着台风登陆增多,南方降水会增多,排除B。南方地区夏秋季气温高,冷锋过境少,排除C。随着台风登陆增多,降水降温效应明显,并不会异常增温,排除D。故选A。
拉尼娜影响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东岸更干旱,西岸更湿,易引发洪涝。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异常。
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给中国带来春夏季干旱及森林火险等级偏高、北方地区沙尘暴天气偏多、夏季出现区域性洪涝几率增加等气象灾害。
3.C
4.A
3.
由材料可知,“海浩”现象是因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因此气温越低,越有利于形成“海浩”现象。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这时应该吹陆风,故选C。
4.
由材料可知:“海浩”是指海面上方气温突降至零下10℃以下时,海水温度高于空气中温度,海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后迅速凝结为小水珠或冰晶。因此形成该现象需要充足的水汽,海面气温低等条件;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海面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充足,夜晚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微风不利于水汽扩散,因此天气晴朗微风利于形成“海浩”。“海浩”形成应该是昼夜温差大,不是气温年较差大。故选A。
本题考查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考查地理原理与规律知识的应用,解题主要是根据材料的信息进行分析,结合海水与大气温差进行推断。
5.B
6.D
5.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因此冷海水上泛的速度以及范围都有所减弱,冷水整体区域偏南,因此鱼群分布也整体偏南,所以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向南。故选B。
6.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范围都有所减弱,带来的饵料较少,鱼群可能减少,导致渔民失业,当地鱼粉不可能加工繁忙,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带来气候异常,带来世界大豆减产,价格上涨。ABC可能发生,D不可能发生,故选 D。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7.A
8.C
7.
根据材料“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
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①错误;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气流强烈上升,暴雨频繁,②正确;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③正确,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减少,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9.B
10.D
9.
由材料可知异常年份“太平洋中东部范围持续异常升温”,说明正常年份太平洋西部海面温度高于东部,气压低于东部,即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水平气流有乙吹向甲,B正确,AD错误;乙地为高压,下沉气流明显,不会形成对流,C错误。故选B。
10.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温度异常,太平洋中东部温度高于西部,即甲地气温低于乙地,则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太平洋西部海域及附近气候干旱,降水少,A错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西部沿海,气候干旱,会加剧火灾发生的频率,而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会减少,C错误,D正确;秘鲁渔场的形成是该地受秘鲁寒流影响盛行上升流,秘鲁沿岸位于太平洋东部海域,该地气温异常偏高,会杀死冷水鱼,同时信风减弱会导致上升流减弱,鱼群减少,渔业减产,B错误。故选D。
"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就我国来讲,“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我国有可能出现暖冬气候;夏季,东北地区温度容易偏低,主要降雨带位置偏南,华北雨季偏弱的可能性大;登陆我国的台风也比常年减少。
11.A
12.A
11.
根据图中经线和①②③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图示洋流模式为逆时针)可知图中的纬度为21°S,理由是南半球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逆时针洋流圈。结合海陆分布可知,A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C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E位于巴西东南部,三者都是热带雨林气候,排除BCD,选A。
12.
厄尔尼诺现象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发展,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空气层结稳定,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对应图中①,排除BCD,选A。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纬度低,气温高;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富含水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13.C
14.C
13.读全球水平衡图可知中纬度地带的海洋水平衡值随纬度的增高总体是增高的;陆地水平衡值和海洋的高纬度水平衡值大于零,低纬度海洋水平衡值小于零,可知ABD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14.读全球水平衡图可知20°~30°纬度区的海洋地带的水平衡值为负值,说明该区域的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多, 因此可知20°~30°纬度区海洋水平衡带来的影响是海水盐度的升高,故C正确,D不对;海洋水蒸发会耗热,是不是海洋水温度降低,但海水温度还要受到太阳辐射量的影响,可知ABD错误。
第1题在解答本题时认真研读题干信息,题干问的是“不正确的是”而不是“正确的是”。
15.B
16.A
15.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降水减少;中东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有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减少,南赤道暖流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森林火险等级提高;秘鲁沿岸、厄瓜多尔西部沿海降水增多,洪涝多发,故选B。
16.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形成低压,太平洋西部形成高压,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且向西移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故选A。
17.B
18.B
17.
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断面乙西北部是盐度更高的波斯湾,不会给阿拉伯海输入淡水,③错误。断面甲以南的印度洋海域降水多,盐度低于阿拉伯海,所以断面甲以南的海区能为阿拉伯海输入海洋淡水;印度半岛西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可以通过地表径流为阿拉伯海提供淡水;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能为其提供淡水,故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
18.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阿拉伯海淡水收入有断面甲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净输入、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汇入、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阿拉伯海的淡水支出主要有向红海和波斯湾的淡水输出及蒸发。断面甲远大于断面乙和曼德海峡,加上受季风影响,阿拉伯海流入波斯湾和红海的淡水量小于从断面甲流入阿拉伯海的淡水量。由材料可知,阿拉伯海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因此判断阿拉伯海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蒸发过程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海洋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给者。B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密度流产生的流向是表层由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底层则相反。
19.D
20.C
19.
根据材料,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4℃"代表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 4℃,故选D。
20.
观察图中等值线,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 点附近水温值偏低,B 点附近水温值偏高。A 地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则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①不对,③正确。B 地水温偏高,则气候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②正确,④错误。故选 C。
厄尔尼诺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南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水增温,影响该地上空的下沉气流减弱,原来干旱的气候变得湿润;南太平洋西部地区海水异常降温,影响该地上空的上升气流减弱,原来湿润的气候变得干旱。
21.B
22.C
21.
结合所学海-气相互作用内容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升高,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方向相反,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导致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秘鲁渔场适宜冷海水的鱼类迁徙甚至死亡,捕鱼量减少,A、C、D错误;东侧水温上升较多时,可能会出现高于西侧的情况,进而导致沃克环流相反情况,即东部出现上升气流,B正确,故选B。
22.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但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降低,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导致沃克环流增强,西部海面气流上升强烈,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稳定,气候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候上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则是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23.C
24.C
23.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沃克环流是正常情况下发生在太平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东部气温高。则在正常年份下,甲地气温低,乙地气温高,水平气流由甲吹向乙。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24.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下,太平洋中东部异常升温,太平洋西岸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西岸,而澳大利亚东部降水会减少,滑坡泥石流减少,同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饵料减少,渔业减产,C选项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的相关知识,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5.A
【详解】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故选A。
26.B
27.B
26.
当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洋表面呈现图示温度分布特征时,出现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势力增强,将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海水堆积致使热带西太平洋海平面升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增强,咸潮减弱。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7.
热带太平洋海域东西两侧海洋表面温度发生互换时,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离岸风减弱甚至消失,秘鲁寒流减弱,底层冷海水上泛减弱,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导致秘鲁渔场减产。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1)台风减少,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产生个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年份少。(2)我国北方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的夏季风较弱。(3)我国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28.A
29.C
28.
从材料信息看,秘鲁鲲栖息在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因此水温较低的甲海域最适合秘鲁鲲的栖息,A正确。故选A。
29.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太平洋海域水温会升高,使赤道地区与副热带地区之间的温差减小,导致气压差减小,因此东南信风会减弱,从而扼制沿海地区的上升流,鱼类的饵料减少,C正确。故选C。
厄尔尼诺: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的升温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①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②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原因。③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
(2)厄尔尼诺的影响: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会导致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削弱,饵料食物减少,鱼类数量因而减少。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冷水鱼类不适应环境,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30.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受周边陆地影响大
【详解】
影响海水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的长短以及天气等。该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海洋接受的热量较多,所以表层海水温度高;靠近阿拉伯半岛,周围为热带沙漠,陆地热辐射对海洋影响大;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地区晴天多、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因此该海域温度较高。
31.(1)当SOI指数为正值且持续较长时间,会使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增多,深层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导致该海域水温逐渐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
(2)东岸:旱灾、森林火灾;西岸:暴雨、洪涝。
(3)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偏高,形成更为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与亚洲高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冬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频次增多、强度增大。
本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下的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和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根据材料“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当SOI指数为正值说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气压高,气流下沉;“Nino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某区域的平均海温距平”为负时,说明该区域气温偏低。读图可知,SOI为正值且持续较长时间,Nino3.4多数时候为负,该区域平均气温偏低。这种现象说明东太平洋气压高时,会使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持续加强,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增多,深层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导致该海域水温逐渐降低,产生拉尼娜现象。
(2)
根据材料“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Nino3.4指数是指位于赤道东太平洋的某区域的平均海温距平”当拉尼那现象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低,气压高,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加剧东岸干旱程度,形成旱灾并可能引发森林火灾;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气压较低,气流上升,西岸形成暴雨、洪涝灾害。
(3)
根据材料“拉尼娜事件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大范围异常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可知,当受拉尼娜事件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偏低,西部水温偏高;“南方涛动指数(SOI)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气压值之差”,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SOI多为正值且持续时间较长,太平洋东部气压偏高,太平洋西部气压偏低,因此太平洋西岸形成更为明显的低气压,加大了与亚洲高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使冬季风对我国影响的频次增多、强度增大。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冬季较往年偏冷。
32.(1)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2)丙 所在海区原因是沿岸海区,表层海水随(东南信)风而去,深层海水补偿上升,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海洋底层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3)澳大利亚东部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台风发生次数减少;南美洲西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由此判断图中洋流自北向南流,由温度较高的海区流向温度较低的海区,属于暖流。甲、丙、丁满足以上条件的只有丁洋流(东澳大利亚暖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读图可知,甲、乙、丙、丁所在海区中,丙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在该海区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吹走,底层海水上升补充,海水上升的过程中将海洋底层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浮游生物及藻类丰富,鱼类的饵料丰富,形成大规模的秘鲁渔场。
(3)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即是厄尔尼诺现象。此时,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温暖海水增多,盛行上升气流,海岸降水增多,易出现洪涝灾害;澳大利亚东部气流以下沉为主,气候干旱,热带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发生的次数可能减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